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实》2014,(10)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发展方式,它以新型通信技术、能源技术及对应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带来产业组织模式的转变,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传统的自上而下、集中式经营活动的垂直结构将逐渐被第三次工业革命分散经营方式的扁平化结构所取代[1](P31-38)。对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现代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可以为创新现代产业发展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以及对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2.
王伟 《当代党员》2009,(8):38-39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网络革命。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很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还有的认为这只是一种猜想。我们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有以下生产方式变化的特征:一是自工业化,二是基于自工业化条件下的再制造化。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必须主动应对:第一是推进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加速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发展;第二是推进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是着手准备适应自工业化和再制造化的相应商业模式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问:编辑同志,您好。最近媒体都在报道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了吗?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是机遇还是挑战?吉林读者:李晨李晨同志:您好!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建立在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处于孕育和突破期,将对世界产生革命性影响。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了机会窗口,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带来契机,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我国建设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加强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全面研究,系统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大势,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四化"同步发展,走好中国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面向蓬勃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对兵团实施工业化赶超战略的后发劣势进行浅析,着眼中长期发展提出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规避后发劣势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被媒体专家广泛提起,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何时来临?以何种方式开展?我们的生活将发生何种改变?这一切在我脑海中都是问号。因此,当同事向我大力推荐美国经济学家、享誉全球的经济预测大师杰里米·里夫金的这本《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并用一周的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读完了它。《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们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5,(9)
本文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研究为逻辑起点,梳理出以新的技术基础、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产业竞争优势的重构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特点,从而明确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即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影响国家间的比较优势、重塑世界经济地理、调整国家间利益分配格局。通过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提出包括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产业发展环境、助推"新主体战略"实施在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2,(23):55-55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该书作者杰里米·咀犬金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享有国际声誉的礼会批评家和畅销书作家,著有《工作的终结》、《生物技术的世纪》、《路径时代》等,每本书郜被翻译成15种以上的语寿。他埘未来社会发展有着惊人的预测能力。在该书中,作者指出.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由"多次"革命组成的集合。把工业革命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演化过程,从而以动态的视角观察工业革命的新发展,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现实中工业革命新发展的现象,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其中的规律,进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业革命新发展的走势。即:"工业4.0"是推动工业革命新发展的技术革命,"智能制造——工业结构转型——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是工业革命新发展的基本演进路径,完整的工业革命新发展周期的完成需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深度全球化和网络化、数字化、人本化、生态化、智能化和生产个性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当代阐释提出新要求;第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提出新诉求;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与教育管理面临新科技手段的改造;第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含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最后,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在专业构成、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与方法方面提出新需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3,(9):8
黄群慧、贺俊在《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1期撰文指出,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以现代基础制造技术对大规模流水线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改造为主要内容,以基于可重构生产系统的个性化制造和快速市场反应为特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嵌入在技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没有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还是没有抓住,这两次出局使我们饱尝苦果。中国之所以没有抓住前两次工业革命,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没有及时抓住变革契机,未能培养出适应工业革命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正酝酿着一场生产力的大变革,人称之为科学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等。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是一两项新技术作支柱。当今世界出现了大量新技术,以信息技术发展最快,而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主战场在能源技术上,新能源技术是超脱资源和环境困局的主力军,主攻方向是以可再生能源取代非再生能源,这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技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纵深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推动了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之外的“数字空间”的诞生。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的现象,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对政府形态与治理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通过对政府形态与治理模式嬗变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可以发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重构新时期政府治理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机遇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大实验场”,并持续塑造着“数字空间”政府形态和治理模式。作为国家治理的新形态,“数字空间”政府需要在价值取向、政府与社会主体关系定位,以及政府存在方式和服务供给模式上不断适时调整,以回应时代变迁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命题。  相似文献   

16.
英国工业革命是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霍氏阐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其意义,他通过对工业革命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他认为工业革命的进程鲜明地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些思想对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祝灵君 《当代贵州》2014,(21):66-66
正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了权力关系本质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均采用垂直结构,倾向于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大权掌握在少数工业巨头手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组织模式却截然不同,采取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均由走工业化发展道路而确立。从英国催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美德两国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远超英国,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化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1945年为界,沃勒斯坦将“工业革命“和“发展“视作同一事物的不同变种,无论是“发展“还是“工业革命“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形态的代名词。相较于“工业革命“,“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的产物。19世纪之前,欧洲各国普遍经受了动荡的社会局势,与此同时,自然科学作为理性化的产物在欧洲开始发展。以此为背景,“发展“作为一种理性化的尝试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自此,在社会科学上百年的历史当中,“发展“一直作为理性化的产物禁锢着社会科学从业者。除此之外,“发展“意味着“更多“与“平等“,但沃勒斯坦发现,当两者相冲突时,主体总是将“发展“等同于“更多“,“平等“则被选择性地忽视了。沃勒斯坦在该书中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以及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后发国家为例,揭示了“发展“背后一直隐含的民族—国家界限,但他的这种批判相较其他学者显得温和、非激进,他意欲发展而不是颠覆这种界限。他从意识形态和社会科学两个角度将“发展“的概念置入到研究对象的角度进行了反思性的考查,前者实质上是一个在不同时空拥有不同变量的为国家辩护的概念,后者则是一个永远无法证伪和证实的神话或者说是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刊文认为,3D打印技术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