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流域科层管理碎片化体制是当前我国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和水污染加剧等水安全问题突出的重要制度根源。河长制实行流域行政分包、跨部门协作和公众参与等措施,它是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的探索性实践。从当前河长制运行情况看,存在着纵向分包治理成本分摊不均衡、横向功能整合面临诸多掣肘以及公私合作程度低等内生困境。因此,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能力,要以深化河长制改革为突破口,明晰流域分层治理的责权利,推进流域环保机构整合,拓展流域治理公私合作领域等。  相似文献   

2.
府际学习是推动"河长制"政策创新的核心动力。要解决当前"河长制"强调属地管理的制度设计与流域整体性治理之间的矛盾,可从创新府际学习的制度和机制入手,从法律供给、组织结构优化、政策工具运用等层面推动"河长制"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构建良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措施。其中,政府如何成为"精明买家"是关键。济南市市中区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对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阻碍着政府"精明买家"的实现,体现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不完善、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以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管困境。政府要成为"精明买家",应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法规、健全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强化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制定多部环境资源类法律以应对气候变化,健全了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多层面上有效推动气候变化的应对举措。应对气候变化还需要法治化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与加强气候变化执法机构的建设;完善法律和行政法规来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立有效法律制度以确保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9,(1)
欠发达地区社会治理不仅关乎民生,还关乎社会和谐发展,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欠发达地区面临社会治理理念还不适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社会治理方式尚需规范;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的困境。有效解决当前欠发达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不仅是主动适应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还是顺应欠发达地区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欠发达地区创新社会治理路径选择,需要从创新社会治理理念、重塑社会治理价值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社会赋权的力度;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社会治理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在近年来的社区治理中表现活跃。在我国的公众参与社区治理中,存在着政府信息不公开、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不良和公众参与配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和扩大公众参与基层社会建设,政府应给予公众广泛的知情权,并进行制度和法律保障建设,切实落实公众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郑岚 《人民论坛》2011,(10):246-247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在近年来的社区治理中表现活跃。在我国的公众参与社区治理中,存在着政府信息不公开、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不良和公众参与配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和扩大公众参与基层社会建设,政府应给予公众广泛的知情权,并进行制度和法律保障建设,切实落实公众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吴红霞 《今日浙江》2013,(15):19-20
我省全力推行"河长制",明确当地河流第一责任人。一旦河道水生态环境出现问题,河长直接承担有关责任。平湖,江南水乡、鱼米之乡。2012年以前这里却是交接断面水质不合格城市。为扭转这一局面,2012年9月,平湖开始推行"河长制"治理模式。"河长制,其实就是划分‘责任田’,实行‘包产到户’。由市、镇、村三级及不  相似文献   

9.
税费改革以及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基层形成了以"治理缺位"为轴心的新一轮治理困境,日益引起学界和政府决策者的重视。新一轮治理困境所折射出的正是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呈现异化态势,主要表现为治理逻辑"不得罪化"、治理主体"老好人化"、治理责任虚拟化以及治理内容形式化等四个方面。后税费时代的农村基层组织所处的特殊政治生态环境决定其掌控的权威性资源、物质性资源以及权力性资源将发生较大转变。农村基层组织会受到基层治理权威性资源流失、物质性资源匮乏以及权力性资源收缩等复杂多变的外部变量因素的制约,从而诱发其治理能力异化。  相似文献   

10.
实现网络安全的可行措施之一,就是网络实名制。《网络安全法》虽对此有明文规定,但存在一些漏洞,实际落实中更是差强人意。为走出这一困境,应加强法律制度设计、完善责任惩罚机制、实行多主体协调治理监管并做好个人身份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社会领域的公众参与日显重要。但是,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政府动力不足,制度供给不充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偏低,不利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必须转变政府社会治理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引入专业社工,促进专业社工与志愿义工的科学结合。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着多元复合的风险境遇,这对政府的社会风险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治理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度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健全风险分配机制、建立风险文化培育机制、完善风险沟通机制;在政府组织行为管理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建立风险源头预防机制、构建协作治理机制、完善政府权力运作机制;在公众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建立和完善公众责任机制、居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参与联防联控极为必要,构建科学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是提升特殊情形下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当前,公众在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中主要存在参与动力不足、参与路径不畅、参与形式单一、权责明晰度不足、组织化程度偏低、公众情绪不稳等现实困境。政府应立足我国公众参与现状,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完善法定机制,畅通公众参与路径;拓宽参与渠道,加强资源整合分配;正视公众作用,明确公众权利和责任;提高组织化水平,健全与政府间的沟通机制;重视公众心理危机,把握公众参与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在深化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加强与完善公众参与治理机制是必然要求,环保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然而,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有法律规定不完善,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重视不够等。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意义,并提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法治路径,如保障公民环境权、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转变政府执政观念,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搭建平台;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15.
根植于国家主义政治文化以及高度科层化的官僚政治体制,法国流域治理凸显出对科层型协调机制的倚重,诸如建立了多层级的流域管理机构,以及健全流域法治,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流域事务等.不过,由于科层型协调机制存在着信息获得等方面的局限,经常遭致失败,故而法国流域治理亦十分注意引入和完善市场型协调机制以及府际治理协调机制,以发挥一定程度的补充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体现的是我国环境保护治理理念从行政监管型到服务型的转变。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建构还不够完善,细节不足。文章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基本现状、存在困境等进行了法理分析,提出应通过实现环境保护公众实质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环境问题社会理性建设等对该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履职视线     
水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任务。建议建立河长制,做到“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方案”;完善监管体系,实现三明市水环境保护全覆盖,确保责任落实;要鼓励公众参与,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适时向群众介绍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对策和动态。——三明市人大代表林联毕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原是网络社区一种高效率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互助行为.由于网络行为引导与规范法律制度的欠缺、公民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人肉搜索"正成为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为实现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促进网络新技术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确认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健全和完善网络行为的规范立法,明确与细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制度;建立以案例为中心的网络行为规制和引导的宣传体系以及较为便捷的网络侵权责任追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太明 《桂海论丛》2021,37(2):90-96
绿色发展是内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打造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动态平衡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塑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着认知困境、管理困境和发展困境,抑制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当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生态治理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推进,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新型政府治理工具,在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过程中既表现出其管理主义导向下政府绩效治理功效,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政府责任治理内涵。然而,由于受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实效性不足、结果运用功能弱化以及配套制度整合性不够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政府责任机制存在结果导向理念淡薄、行政问责机制不健全、绩效责任落实较难、责任结构欠协调等问题。当前,亟需通过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问责与责任追究制度,实现政府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的制度整合,来解决好这些问题,加快推进政府责任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