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会法是随着基督教教会的产生和发展逐渐形成的,西方中世纪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法律的二元化,教会法与世俗法并存,成为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法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法制观念上,教会法为西方法律至上的理念、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宪政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法律制度上,它对西方婚姻家庭制度、刑事制度和诉讼制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小林 《中国审判》2011,(12):86-89
在1990年至2002年间,某教师每学期均按照某小学的安排编写教案和上交教案。某教师先后交给某小学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48册,但某小学仅归还其中的4册,44册教案(本)(即教案及其载体教案本)灭失无法归还某教师。  相似文献   

3.
12世纪的教会实现了对世俗婚姻的控制,基本达到了通过对婚姻家庭的控制来控制整个社会;此时的教会婚姻法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完整而又有着矛盾的体系。但是不可否认,教会婚姻法对近代各国的婚姻立法和婚姻自由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辅导授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写好教案,对于提高教学辅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帮助辅导教师写好教案,提高教案的质量,我们开辟《教案选登》这一栏目,以资互相借鉴。现刊出李成洪同志的中国革命史辅导课教案,供辅导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5.
烹饪保洁、整理收纳、育婴育幼、养老护理……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社会分工细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进程的发展,以及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曾经被忽视的职业——家政,如今已经成了许多人生活中离不开的刚需,为一个个家庭"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逐渐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并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法律领域便是一种所谓教会法的问世,由此反映出基督教会对于当时世俗生活的积极引导抑或干预。其中,教会的婚姻家庭法构成了教会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英国的基督教化的历史始于公元597年。从此,英国与这一宗教即结下了不解之缘。英国统一的教会组织体系建立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但是,自征服者威廉一世禁止百户区法院受理宗教案件后,英国才出现独立的教会法院并开始了对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7.
为了追求教学上的尽善尽美,优秀女教师高丽娅十多年来呕心沥血,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写成48本教案交给学校。为此,她多次被各级教育部门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然而,当她因写论文的需要,想要回自己上交的教案时,学校的领导认为她的要求太新鲜,并以学校从来没有还过教师的教案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在多次与学校要教案的交涉中,女教师高丽娅和学校的矛盾显得越来越尖锐。因此失去工作的高丽娅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将其所在的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告上了法庭,要求归还自己的教案。女教师的不公平遭遇,受到了国内法律界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人们信仰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基督教信徒、教堂及聚会点数量激增,家庭教会作为与"三自教会"相异的基督教组织形式更是发展迅猛。"家庭教会,是指在一个非公开的场所或私人的信徒家中进行祷告、读经、唱诗和洗礼等信仰交流的基督徒的信仰团体。他们是由一群自发性组织的信仰人群组成,没有固定的传道人喂养,聚会场所不固定,通常亦不向政府相关部门登记。"  相似文献   

9.
为了追求教学上的尽善尽美,优秀女教师高丽娅十多年来呕心沥血,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写成 48本教案交给学校。为此,她多次被各级教育部门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然而,当她因写论文需要,去要回自己上交的教案时,学校的领导却以学校从来没有还过老师的教案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在与学校多次交涉后,高丽娅和学校和关系恶化,并因此失去工作。万般无奈之下,高丽娅不得不将其所在的重庆市四公里学校告上了法庭,要求归还自己的44本教案……  相似文献   

10.
慈善圣诞     
《检察风云》2013,(1):96-96
圣诞节,也称为耶诞节,是教会年历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西方国家,圣诞节也是一个家庭团聚和喜庆的节日,通常会装扮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相似文献   

11.
北京政府时期天津拐卖儿童现象十分猖獗,并呈现团伙作案的趋势,具有参与人数多、拐贩手段残忍等特点.此类案件危害日益严重,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也给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社会慈善团体对被拐卖的儿童施以救济,而其中长芦育婴堂和中国妇孺救济会对于被拐卖儿童的救济作用更加突出,对此,本文试作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朱德清 《公民与法治》2006,(2):28-28,29-30
为了追求教学上的尽善尽美,优秀女教师高丽娅十多年来呕心沥血,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写成48本教案交给学校。为此,她多次被各级教育部门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然而,当她因写论文的需要,去要回自己上交的教案时,学校的领导却认为她的要求太新鲜,并以学校从来没有还过老师的教案拒绝了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杨磊  董璇 《法制与社会》2014,(6):174-175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家庭教会作为与"三自教会"相异的非建制性教会组织形式更是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对于家庭教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原因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2005年,重庆市某小学教师高丽娅与学校之间关于遗失教案的纠纷在全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探讨。原告高丽娅老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先后上交小学教案本48份用于工作检查。2002年初,当高老师要求学校返还其教案本时,学校只返还了其中的4册,而其余的44份因下落不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古典教会法是整个教会法发展史的最为重要的阶段,代表着教会法的最高成就,并且对西方法律传统的生成至关重要。而在此时期,古典教会法所获得的型塑式样与成熟,特别是教会法学都与格拉蒂安密切相关。在中世纪欧洲,罗马法与教会法关系密切但也有区别,两法作为中世纪共同法的最为基本的因素对西方法律传统及西欧近代法律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释了古典教会法的突出特征及其在实际中的适用,梳理了教会法相关内容与观念对当时及尔后欧洲社会的某些制度与观念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及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16.
法律行为充满着自由主义的色彩,其制度从罗马法以来在教会法时期也在发展进步之中。这种发展表现教会婚姻制度中的当事人意思要件,以及却契约法中的反暴利和反强制与胁迫。教会法之所以能在法律行为制度上取得进一步发展,不仅因为其与后期罗马法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因为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以及其教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教会法是相对于世俗法而言的一种法律制度,曾是中世纪西欧罗马法和英国普通法之外另一主要的法律体系。公元325年,在尼西亚会议上,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306~337年在位)颁布了第一部正式的教会法,拉开了教会法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阳明 《法律与生活》2013,(24):37-37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方法,是一个人处在人生低谷时抵御闲苫、重获新生的心灵力量。它教会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自立自强,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获取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张力 《河北法学》2008,26(2):82-89
基督教之社团财产法,在调和教会信仰的"纯洁性"与教会支配财产的"世俗性"之间矛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结构——教会目的财产说——相对于法人实体说与法人拟制说而言,是法人制度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但用于维持教会财产目的性的主要机制——信仰的力量——本身的不可靠,致使教会财产制在短暂成为"反封建"的革新力量以后,很快站到历史发展的对立面。这说明昭示法人制度未来的"目的财产说"还只是一种有益的"理想",以单纯的"信仰"为保障目的的实现,将导致对法人管理人做"性善论"假设,最终是善恶混淆的"自然状态"的复萌,这对以信仰立国的我国尤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刑罚的报复主义思想只是刑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随着国家政治民主制度进程的不断深化,刑罚的最终目标将更多地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上,监狱行刑的最终目的也应扩展为:将罪犯改造成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适格公民。监狱行刑的任务也要努力适应这个转变,必须教会罪犯同其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知识、基本信息、保证其思维与社会发展同步;并教会罪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谋生本领,提高其回归社会后的自然生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狱行刑的法律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