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涛 《人大研究》2003,(6):20-21
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 ,是近年来部分市、县人大常委会逐步推行的一项完善会议制度的新举措。它对于进一步宣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密切人大常委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增加人大工作的透明度 ,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并监督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 ,扩大公民有效的政治参与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相关法律未对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 ,各地制定的旁听制度 ,在旁听对象、旁听范围、旁听的发言方式等方面的规定上都存在差异。本文仅就这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关于旁听人员的范围从各地制定的旁听制度来看 ,旁听人员范…  相似文献   

2.
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是近年来部分市、县人大常委会逐步推行的一项完善会议制度的新举措。它对于进一步宣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人大常委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加人大工作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并监督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相关法律未对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各地制定的旁听制度,在旁听对象、旁听范围、旁听的发言方式等方面的规定上都存在差异。本文仅就这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关于旁听人员的范围从各地制定的旁听制度来看,旁听人员范围主要  相似文献   

3.
公民旁听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近年来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并成为密切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相继以决议、决定、暂行规定等形式通过了有关办法,使公民旁听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为公民直接听取权力机关的工作内容和了解权力机关的运作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得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然而,据笔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公民旁听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退休干部段金殿告诉笔者:郏县人大常委会实行的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很好!老百姓也能走进人大会堂,感受人大常委会会议究竟是咋进行的?听人民的代言人替俺们说些啥?一些群众听了俺的介绍很受鼓舞,希望今后也能有机会旁听几次这样的会议。  相似文献   

5.
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旁听条件的不恰当限制影响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当前,地方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公民旁听时应注意克服三种倾向。一是旁听名额少。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旁听办法中规定:凡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都享有旁听会议的权利(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同时又对每次旁听的名额加以限制,规定每次只允许有限的少量公民旁听,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公民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公民旁听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好…  相似文献   

6.
《人大研究》2011,(5):38-39
公民旁听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完善人大会议制度的有效举措。对于进一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代表同群众的关系,增加人大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和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增强公民参政议政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旁听公民能否拥有发言权,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7.
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简称公民旁听制度,是指人大常委会期间,无法定参与义务的公民凭有效证件,通过自愿申请、组织者邀请等方式,经批准后,参与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制度。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各地人大常委会就此做了不少探索,公民旁听就是人大工作向社会公开、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我国法律未对公民旁听作出明确规定,各地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关于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的几个具体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地方人大常委会实行了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此项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了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宽了公民的知情知政渠道,提高了人大常委会的会议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对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没有明确的规定,各地人大常委会在旁听对象的确定、旁听会议的范围、旁听人员的发言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一、关于旁听对象的确定问题各地确定旁听对象的范围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公民;第二种是年满…  相似文献   

9.
西山区人大常委会试行公民旁听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制度始于2002年8月。通过组织公民旁听,扩大了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高了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反映良好。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立公民旁听制度,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拓宽地方人大民主渠道,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强化人民群众监督职能;有利于动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地方人大常委会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站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纷纷实行了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此项制度的实施,进二步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了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宽了公民的知情知政渠道,提高了人大常委会会议的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自1999年初实行公民旁听制度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实行市民旁听制度有四个特点:一是市民自愿报名,凡年满18周岁的市民均可报名参加;二是随机确定,按市民关注的议题,每次会议随机确定12名市民参加旁听;三是阅读资料,旁听市民会前到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阅读会议有关资料,准备简要发言提纲;四是适时发言,即在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和列席代表发言之后,允许旁听市民围绕议题作简要的建议性发言。参加会议旁听的市民,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不仅旁听了全部审议过程,而且分别就…  相似文献   

12.
每月快递     
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旁听省高院庭审最近,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杭省人大代表旁听省高院有关吴晶晶案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法庭审理,这是继今年6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活动之后的第二次旁听。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活动已经成为省人大常委会一项常规化、制度化的工作。代表们对此次旁听活动表示满意。代表们认为:选择社会热点案件的庭审作为旁听内容,可以提高代表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旁听使代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教师.能够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感到很荣幸。我想说几句……”这是在仁怀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旁听会议的公民申请发言。  相似文献   

14.
各地动态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出台规定普通公民可申请旁听常委会会议2007年起,湖北省公民可申请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这是日前出台的《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公民旁听办法》作出的规定。办法规定,凡符合选民条件的湖北省公民都有资格报名参加旁听,每次会议旁听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范围为常委会会议的全体会议。公民申请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需持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滨州市人大常委会最近制定了《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人大代表旁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办法》,按照该规定,市人大常委会可以组织市人大代表旁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5种案件,即:在本市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督办再审的案件;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对上访案件认为有必要组织代表旁听的案件;市人大代表关注,并有5名以上代表联名要求旁听的案件;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旁听的案件。  相似文献   

16.
耕耘实践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近十年的耕耘实践闪烁着耀眼的闪光点: ——市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并可作建议性发言,开了全国之先河,上了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大》发表了《市民旁听昭显民主进程》的文章。贵阳人大常委会作为中国唯一地方代表远赴墨西哥参加全球公共管理论坛作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7.
新郑市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5月25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在《新郑日报》、电台、电视台发布公告:公民通过申请可以旁听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此举在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中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新一届新郑市人大常委会规范和完善了《新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并于今年元月召开的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并发布实行。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就是根据议事规则,经过审查批准,有8名新郑市公民旁听了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历时八个多月的“旁听百例庭审”专项调研活动,旁听评议了137件各类案件  相似文献   

19.
“人大代表旁听法院庭审,一方面是可以加强对区法院受任干部的任后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人民群众借助人大代表‘听’到正义和公平。”这是武汉市江岸区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任免工委主任孔满丽旁听了区法院庭审后所作的介绍。不久前,武汉市江岸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一民告三官”的行政诉讼案。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庭审的旁听席上坐的是来自辖区各选区的30多位人大代表,区里不少行政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也到场参加了旁听。孔满丽表示,区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20.
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旁听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我国法律对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制度尚无具体规定。因此,笔者认为首先直修订地方组织法,增加建立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旁听制度的法律规定,使之有法可循;其次是要依法明确旁听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常委会会议如何采纳旁听人员的建议和意见。这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一、关于建立旁听制度的立法建议及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