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肖遥 《工会论坛》2006,12(4):115-116
亚当·斯密认为人具有双重性:作为“经济人”,自爱是其基本动机,人趋于利己;作为“道德人”,仁爱是其行为准则,驱使人为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不应仅仅作为一个纯粹的“经济人”或一个纯粹的“道德人”,而是作为“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2.
从利益角度,人性可分为利己人性和利他人性,利己和利他是同一个人人性的两个方面。但利己性和利他性在现实中的行为表现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取决于社会制度和各种环境。塑造以利己利他双重人性为基础的“道德经济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行政人”假设。行政人员是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人”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道德人”的统一体。但事实上,在我国行政领域中“行政人”的“经济人”自利性严重膨胀,个人利益经常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忽视甚至完全背离作为“道德人”所应遵循的角色规范。这是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重要原因。为此。需要对“行政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道德人”的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并在保障“经济人”正当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和制度抑制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以保障公共政策有效地执行。  相似文献   

4.
政府官员人性假定问题是制度创新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提性问题。公共管理学界关于政府官员是“经济人”还是“公共人”聚讼不已。综述学界观点,梳理“经济人”和“公共人”的概念,应当明确“经济人”机会主义倾向和可能利他但却是有条件利他的特性;“公共人”是在既定条件约束下理性的、利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具有非人格化特征以及有限理性和无条件利他等特性。“经.、济人”是政府官员人性实然状态的基本属性,“公共人”是政府官员人性的应然状态。应当以“经济人”为基础,以“公共人”为导向构建政府官员的管理制度,将政府官员的行为导向“公共领域的企业家”行为,从而奠定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生产的制度安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煤矿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缺少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对“经济人”要进行严格的制度安排 ,既要保障“经济人”的利己权利 ,又要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其行为 ,建立独立、公正、廉洁、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建立科学、规范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经济人"和"社会人"角色的企业公民,不仅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催生出来的,也是现代西方学者提出来的新概念。在经济活动中,企业公民是一种经济与人性有机统一的社会行为主体,具备相应的经济人性、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的特征。企业公民的人性正义性要通过经济人性正义性、道德人性正义性和制度人性正义性三方面具体表现出来,最终实现"利己"、"利他"和"律己"三者在企业公民内部的结合和统一,从而形成具有正义精神的企业公民形象。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以《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闻名于世。在《国富论》和《道德论》这两部著作中他“塑造”了两个形象——道德人和经济人。在《国富论》中他阐述的是他的市场自由主义经济观,由此“塑造”了经济人的形象,而在《道德论》中论述的是他的利他主义道德观,“塑造”了一个道德人的形象。关于斯密塑造的这两个形象,人们通常把他们对立起来,认为《国富论》的论调是人的“利己之心”,而《道德论》的立足点则是人的“利他之心”:从而认为斯密的经济人是利己的,道德人是利他的,因而斯密在伦理学上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假设:公共管理的逻辑基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是一个以利己为核心,以利他为实现手段的包罗着丰富内涵的对现实有很强解释力的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为解释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动机,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置于一切目的之上,是对生命价值的张扬和肯定."高尚人"假设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在实现机制上是软弱无力的.我国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应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基点和深层理据.  相似文献   

9.
刘静暖 《理论前沿》2007,(10):20-21
结合经济人的应用效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反思,在进一步利用“利己”机制鼓励创新行为以达到整体社会效率提高的同时,更要树立塑造“利他”意识,纠正利己偏差,从而实现人际、物际、天地人合一的和合社会。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道德建设的传统视角及共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道德建设的传统视角是“道德人”、“经济人”和“公共人”。它们共同的局限是“单面人”。从“单面人”的视角来构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框架是达不到道德建设的目的的,因此,必须寻找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公共部门隐性腐败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部门隐性腐败是指公共部门工作人员滥用事务性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其成因在于个别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经济人属性的膨胀、政治人属性的弱化以及道德人属性的扭曲。因而 ,治理隐性腐败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性假设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经济人"假设下,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重塑党员干部"经济人"角色;创新党性修养教育形式;用法律约束、道德引导,加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学者一般从“人性”、“人的本质”上来理解“人”,但是,他们却认为“人性”、“人的本质”是同一个概念,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另外,道德与人性、道德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理性经济人假设和资源稀缺性假设其实是一体的,我们不能把其中一个断言为真理而去证明另外一个的正确性。利益最大化不应成为必然。把理性经济人假设奉为圭臬,引发了利益冲突、人际对立和道德缺失等严重问题。当今社会经济应该开始重视道义,尝试抛弃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和做法,寻求另一种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作为钱广荣先生的“道德悖论”立论根据的三个案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道德悖论”问题。钱先生在理论上的失误之处,在于他用社会道德中对个人的“利他”要求,排斥个人道德中合理的“利己”诉求。  相似文献   

16.
对“次道德”存在价值的置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次道德”,比较流行的定义是指违法者在实施不正当行为的过程中,在违法利己的同时,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当前,“次道德”越来越多地为人所提及,甚至有人认为次道德的存在将减少社会损失,从而肯定其存在价值,呼吁提倡次道德。但次道德的存在价值仍令人置疑。首先,次道德缺乏自身的道德价值。因为其并不具备道德价值的属性和功能。其次,它不具备操作的现实价值。次道德缺乏明确的标准,而且难以通过它达到价值目标。再次,当我们提倡次道德时,将不可避免地对社会带来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诱惑侦查的人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是一种高效的侦查措施,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备受争议,究其原因是我国还缺少对诱惑侦查的人性研究。在诱惑侦查中也存在人性的“善”与“恶”,对人性的拷问恰恰是诱惑侦查所急需解决的基础性伦理问题,是在法无明文规定下正确指导诱惑侦查的基础。对诱惑侦查所必然具有的人性风险的规制必须采取道德控制先行原则,制定优良的道德控制体系实现对其人性风险的规制。并且对诱惑侦查的立法也要实现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和“伦理人”的价值统一问题是现代企业最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也是各家争论 的焦点。新经济环境下需要人类重视“经济人”和“伦理人”的价值统一,且二者具有统一的可能性和必 要性。企业管理人员加强伦理意识是现代管理方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分析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的利己、利他人性观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 ,斯密的利己、利他人性观并不矛盾 ,而且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从这个意思上说 ,“斯密问题”也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中存在许多方面的不和谐,要构建市场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和谐,要做到人、“经济人”、道德人的和谐统一;在加强经济建设时重在完善制度,培育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要建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