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浩 《人事天地》2010,(20):46-46
用兵打仗本不是曾国藩的强项,而他从官仅二十余载,就已经把原本默默无闻的湘军打造成了清朝的龙虎之师。曾国藩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善用人才。其一,求贤若渴。曾国藩桃李满天下,左宗棠门下却无一人出名,为何?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到他手下做事往往难得有出头之日;  相似文献   

2.
曾纪泽受教     
李扬帆 《人事天地》2008,(10):41-41
曾纪泽感谢他父亲曾国藩,这绝不是从承荫爵位这些事功上面而言,而是从做人的角度而言。正是曾国藩的一整套令人称奇的育子之方,才有了曾国藩之后曾家数代都能出英才,而且没有一个是贪官污吏。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察人     
长胜 《人事天地》2008,(2):34-34
作为清朝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不仅有超人的权谋之术,而且深谙识人之道。 一次,学生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帐前效力。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4.
一晚清末年,曾出现一个所谓“同治中兴”时期,这就是清政府对外屈服求得“和局”,对内镇压人民起义求得巩固统治地位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两位重要的“中兴”重臣,一是主办湘军的曾国藩,一是主办淮军的李鸿章。李鸿章是跟在曾国藩的后面,一步一步的代替曾国藩,成为主持清政府的军、政、外交大权的要臣。曾国藩以湘军为主攻打捻军失败,李鸿章以他的淮军为主力消灭捻军,当上了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屈服法国的无理要求,受到了责难,李鸿章带兵来到天津代替了曾  相似文献   

5.
杨思涛 《海南人大》2007,(10):41-42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之美称,亦有“贼”之恶名。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1917年,曾国藩的同乡毛泽东在给友人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身学习楷模。  相似文献   

6.
叶顺 《人事天地》2008,(1):10-10
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清廷要臣,且为湖南同乡。自从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在湖南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当时左宗棠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曾、左因公务书信往来不绝,交情日厚。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儒家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为人为事为官上都能娴熟运用中庸之道。尤其在治理湘军方面更是充分发挥了文人之才,善用义理、谨行中庸,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军思想。文中以湘军为视角,来阐释曾国藩如何用“中庸”治理湘军,进而浅析中庸思想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导读书目史探索──简论曾国藩的导读书目马佩欣,孟昭晋青少年读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近年来导读书目的繁荣。为此,对前人前辈的导读书目成果加以探讨,具有借鉴价值。本文拟对曾国藩的导读书目作一考察,目的在于进一步丰富充实我国近代导读书目史知识,探索国学基...  相似文献   

9.
安德列.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活动受到诗学观、意识形态和赞助者的制控。“赞助者”是文学系统之外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翻译馆,组织了大规模的译书活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勒菲弗尔提出的“赞助者”概念,分析曾国藩作为翻译赞助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建构了理学经世思想。从文化角度研究,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制胜战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通过理学治理湘军,练就对抗太平军的军事力量;其次,扶名教以争民心,注重与太平天国的思想文化之战;最后,攻破金陵后,他主动裁撤湘军以保其忠臣之名节,努力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50-60年代,曾国藩在时局影响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外交思想.他提出了和戎与自强的外交战略;与此相适应,他提出了讲求诚信、谨守和约、注重实力等外交策略.这些主张多来源于传统,但又不同于传统,有其近代性倾向.总而言之,曾国藩的外交思想介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对中国近代外交思想的变迁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比较《曾国藩家书》与《富兰克林自传》显得十分有意义,正所谓一叶知秋,通过这样两个经典文本的比较,我们可以很好地把握中美传统修身思想的异质性与相通性,促进双方的理解与交流。《曾国藩家书》中的传统修身思想主要表现为读书明理、学做圣贤、做事有恒、善始善终、勤苦俭约、习劳习苦、忠恕为本、厚道传家等方面。《富兰克林自传》中的传统修身思想主要表现在勤奋读书、超越自我、独立自主、真诚正直、订立德目、改过自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养一怀恬静     
正恬,在字典上的本义是放下一切事情,安心地感受滋味的甜美。与静站在一起,浑然天成,让人心豁地柔软适宜起来。古书上也说,恬静养神,弗役於物。曾国藩家训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简单的几个字:养得胸中一种恬静。据说,曾国藩年轻时是一个举止轻浮、作风浮夸、满身缺点、荒唐无度的浪荡公子哥。他的父亲看不过去了,告诫他要节劳节食节欲。此后,他痛下决心,立誓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他首先拜了两位老师:唐鉴和倭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对治家之道有独到见解。他的治家之道以传统儒家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涵盖勤俭、孝友、睦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思想对于抑制我国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促进我国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形象渲染、语言锤炼、环境氛围、战争场面等四个方面浅探《曾国藩》在小说艺术方面的缺陷。从中悟出历史小说固然要在文化色彩、思想深度方面超越前人,做出开拓,但绝不可偏废“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应该做到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1811-1872),湖南双峰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一度掌握大清军政要职。他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病卒后谥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存世。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是继恭亲王奕沂、曾国藩、李鸿章之后,晚清办洋务的重要人物,时人称他是“湘乡(曾)合肥(李)一流人物”,“功业在曾胡(林翼)左(宗棠)李而外独居一席”。而张之洞在学习西方、引进海外有用人士,即在“中体西用”方面,比曾李等则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历来基于家庭教育的内容人们总能达成较一致的看法,而教育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家庭教育方法。文中从以身垂范、时时督促和明示读书法等三个方面充分挖掘《曾国藩家书》中蕴含的宝贵家庭教育方法,以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亦求在如今各种托管班盛行的风气中,能使为人父母者意识到最好的托管就是家庭,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数字扫描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同志两次接受法拉奇果访。法拉奇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基辛格碰到邓小平时就说:“法拉奇这人把我写得很水好.”她提问很尖刻.在连续儿次被拒绝采访要求后.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走“后门”。法拉奇的父米是当时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的朋友.佩尔蒂尼刚好要访华.她就以此为理由说:“我帮你去造舆论。”佩尔蒂尼同意了.就几次找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说这件事。使馆回报这一情况,小平同志就同意了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公安基层工作中存在不落实的问题。要抓好公安基层的落实工作.就必须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就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就必须解决突出问题.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