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西是文化大省,不仅因为江西文化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还因为江西文化内涵丰富,艳冠群芳,特色鲜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一)书院文化"江右书院甲天下。"在1000多年的古代书院历史中,江西一直是全国书院发展的中心地区,并且数度"独领风骚",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重镇,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高安桂岩书院和德安东佳书院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私家招徒授业书院;庐山  相似文献   

2.
《春秋》2016,(2)
正文登作为齐鲁之邦、孔孟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黄氏兄弟"龙石晒字"之后,便兴起了爱书藏书之风,各种学堂、讲堂、书堂、书院、书楼层出不穷,由此文登历史上形成了三大书院:长学书院、昆阳书院、文山书院、万卷楼、听雨楼。长山书院由东汉经学家郑玄创办;昆阳书院由清康熙学者黄霁芝创办;文山书院由清代知县朱应文于康熙三十三年创建,初名崇文书院,后更名文山书院;万卷楼由明代学者刘必绍创办;听雨楼由清代学者  相似文献   

3.
《福建乡土》2016,(4):62-64
正泉州,别称"刺桐城",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马可·波罗的游记里,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早在宋元时期,伴随着世界各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泉州的贸易往来,各种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也漂洋过海来到闽南泉州。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丰富了泉州乃至闽南地区的饮  相似文献   

4.
桃红柳绿、万木葱茏的时节,我踏访了杭州南边的万松书院。作为名郡和省会的杭州,自古多书院、多书市、多书生。自唐以降,万松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等古制书院一直在杭城兴盛延续,最负盛名的当推万松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时称"报恩寺",寺院与书院联姻同存共  相似文献   

5.
<正>7月22日,"2019年朱子之路——闽台书院文化之旅"在福建省泉州市开营,60余名来自两岸的书院代表、青年及学生代表开启了为期7天的文化之旅,并在交流过程中深化彼此间的情谊。"福建是朱子故里和朱子理学发祥地,也是绝大多数台湾同胞的原乡祖地,造就了朱子理学与书院文化在台湾书院的传承发展。"福建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卓少锋  相似文献   

6.
泉州市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宋代大学者朱熹曾用"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诗句给予高度赞誉。泉州又是一座生机勃发的现代化城市,名闻全国的"泉州模式""晋江经验"正是对泉州改革发展轨迹的概括。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的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4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城市向东,幸福向海。从近两千年的泉州城市发展演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23日上午,在泉州晋江机场降落了两架私人飞机,红色的机身上印着两岸三地家喻户晓的"旺旺娃娃"卡通图案。这是大眼睛、笑容灿烂的"小男孩"第一次造访泉州。带着"小男孩"来泉州的正是旺旺创始人、旺旺集团董事长、2013年福布斯台湾富豪榜榜首蔡衍明。此行是蔡衍明继2004年、2006年之后第三次踏上祖籍地——石狮,虽然与上回相隔7年,蔡衍明说他对  相似文献   

8.
刘梦溪 《北京观察》2014,(11):66-69
正当代文化价值理念的建构,亟须填补的,就中国传统这一块,我讲的以"敬"来带领的这些价值理念,包括诚信、忠恕、仁爱、知耻、和同等,应该是最重要的亟待填补的精神价值。国学概念的渊源与流变"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庐山下面有个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  相似文献   

9.
正一诗人艾青说,蚕在吐丝的时候想不到吐出一条"丝绸之路"。若干年来,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的泉州,轰轰烈烈谈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马可·波罗称宋元的泉州为"东方第一大港",近年泉州又被评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可谓名声赫赫,却让人心里有点虚。缺乏翔实的历史记载,几乎没人谈及泉州古港的商人商迹,如同一席空盘盛宴。  相似文献   

10.
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素有"中国茉莉之乡"美称的横县,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应重点打造海棠桥、海棠公公、淮海书院、应天寺、鸟石书院、紫澜书院等人文景观,全面提升横县旅游文化品位,充实"大南宁旅游圈".  相似文献   

11.
在书院教育史上,宋代书院以其开创性和纯粹性,成为"书院精神"的象征。尊严师道、敦品砺行的师道精神,是其重要表征,也是唐、宋文化嬗变的历史产物。宋代书院不仅以明道、行道、修己安人为基本教学宗旨,同时也集山水名胜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处处闪烁着诗情乐感的教育光辉。  相似文献   

12.
八闽     
泉州:诚信企业迎来的外地工近日,来自陕西省宝鸡市的159名工人抵达泉州,成为泉州"承诺按月足额发放工资"企业的员工,泉州与宝鸡劳务对接取得成功。这是泉州市诚信企业迎来的第一批大规模外地工。泉港区台资企业泉昱实业有限公司显得特别热闹,从厦门出发的4辆大巴抵达这里,一群外来工头戴红帽,手拎行李,整齐划一地走进公司大门,泉州和宝鸡两地总工会有关人员站在两边迎接,大门的上面,挂着一条"欢迎新员工的到来"的  相似文献   

13.
泉州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全国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还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相似文献   

14.
一座富有文化底蕴与文明魅力的城市,是一部百读不厌的精彩传奇。泉州自唐朝建州迄今一千三百多年,历代先民奋力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至宋元鼎盛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以"海纳百川"的襟怀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形成兼容并蓄、互惠互利的对外通商贸易和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创造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历史辉煌,写下海交史上的壮丽篇章。因此,泉州被誉为"光明之城",  相似文献   

15.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把不经政府批准自发进入城市的农民叫"盲流"。当时政府对汹涌如潮的"盲流"是严加控制的。1995年,中国境内的流动人口,已达8000万之多,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21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流动人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建设者,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当然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泉州,这个福建省经济最活跃的地方,敢吃"螃蟹",善待民工,对"外地人"和"本地人"一视同仁,让流动人口尽快融入泉州,允许长期在泉州工作生活或有突出贡献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新泉州人"。从"盲流"到流动人口再到"新泉州人"称谓的演进,折射出泉州人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8)
<正>陈埭镇位于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南翼,古为海滩。五代十国时,南唐泉漳二州观察使陈洪进令军民沿晋江出海口南岸围滩筑埭,故名陈埭,亦称陈江。初为陈、倪、周诸姓聚居地。宋元,泉州海外贸易勃兴,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刺桐古港(泉州)架起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铺开"梯航万国"的辉煌长卷。泉州港作为"东方第一大港"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经商贸易。来自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也云集于此。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20,(4)
正历时10天,行程800多公里,慰问近万人……连日来,福建泉州天后宫大米龟化身"使者",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困难民众、一线抗"疫"人员送"平安"。"截至2月24日,我们已陆续捐赠了2.8万斤‘泉·澎乞龟’平安米。"泉州天后宫文物保护管理处副主任黄  相似文献   

18.
张栻不仅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有名的教育家,他创办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授传讲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子,并在其丰富的书院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尤其是他的书院道德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麓书院在当时的兴盛是与张栻教育理念的注入分不开的,随着时光的流转,岳麓书院铸造了湖湘文化的辉煌,以其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人才,赢得了"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许顺富  刘伟 《湖湘论坛》2008,21(1):39-41
湖南绅士与近代书院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一方面,绅士通过倡办、支持、资助书院而促进了书院的建设,绅士是书院得以形成、发展、繁荣的推动力量。绅士垄断着书院文化的传播大权,成为书院文化的历史传承者和积极推进者,是书院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书院又以它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不断地培养着拥有文化知识的绅士。绅士与书院的这种共生关系,熔铸了书院独特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书院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因时而进,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价值追求。湖南近代书院盛行的经世致用学风和尊礼重道的理学思想,造就了近代湖南保守和激进,落后与先进交相辉映的历史局面。  相似文献   

20.
陈玲 《台声》2018,(20)
正作者手记:两地天后宫直航会香活动,缘起泉澎两地有关人士构思而成,他们商量着要促成两地的两座天后宫的会香,要以直航方式为澎湖与泉州开出"海上丝路"来。不过那时,他们并不知道,2002年他们的这一活动,竟然一口气创下了两岸关系5个"首次"。台湾澎湖天后宫会香团乘坐的花莲籍客轮"超级星"号昨天上午10时从澎湖马公港出发,下午2时20分抵达泉州后渚港。澎湖民众50多年来首次乘客轮直航泉州历时仅4小时2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