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争议较大 ,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设想及其改变在建国前后 ,中央领导人曾设想用 1 0~ 2 0年的时间 ,努力发展国民经济 ,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从 1 948年 9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 ,中央就在考虑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从这时到建国初期 ,党的领导人都认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 ,大约要 1 0~ 2 0年 ,甚至二三十年。在此期间 ,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集中力…  相似文献   

2.
崔永江  孙文生 《学理论》2011,(13):36-37
新中国建立后,关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国情的国家里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创造的新理论并运用于实践,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陈娟  马延 《理论探讨》2007,2(4):27-29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体现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明确体现了这个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姜佳杞 《学理论》2009,(31):162-163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一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并必然要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采取了“借重私人资本主义”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都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按主要特征分期,这一探索过程可分为五个颇具特色的阶段,即"从新民主主义道路的短暂尝试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迅速转变""吸取苏联教训,独立自主探索新道路""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中国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基本成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70年艰辛探索的根本经验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6.
五十年前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精神产品,是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总结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经验的成果,它曾哺育和鼓舞了整整一代人,使他们认清了新民主主义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从而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信仰。一九四九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按照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设想,准备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在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完全成熟以后再来考虑如何向社会之义转变的问题。可是后来的实践却有违于原先的设想,从一九五三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仅仅用了短短的三年,在一九五六年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其结果,带来了大量的后遗症,使中国的现代化的经济建设长期徘徊滞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要求过急”,“改变过快”的情况呢?本文根据大量史料,详尽地分析了形成这一急剧转变的主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值得深入思考的若干问题。本文最后指出:我国在今后几十年内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同新民主主义时期已经有了性质上的区别:但是生产力仍然相当落后,商品经济仍然很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仍然很低,它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仍有不少共同点。应当象当年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一样,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创立和逐步丰富这个理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吸牧和继承新民主主义理论中一切仍然有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它解决了中国社会在完成民主革命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然而,由于这一理论自身存在缺陷和毛泽东发展工业化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这两方面的原因,毛泽东在建国后缩短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间,使这一理论在实践中仅存在了三年就中断了。  相似文献   

8.
经济落后的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势必遇到对待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刘少奇在研究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过程中,在吸收毛泽东有关此问题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利用资本主义的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紧接着,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同时,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是经过革命的转变而实现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里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些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表明: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是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毛泽东提出一系  相似文献   

11.
李君如 《理论视野》2009,(12):19-24
去年我们纪念了改革开放30周年,今年又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回顾这60年不平凡的历程,最大的成就,就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而且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过艰辛的探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找到了一条能够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过程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贺艳青 《理论导刊》2001,2(12):39-40
毫无疑问,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尽管建国初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一度准备积极践行,却又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这一设想。建国三年以后,中国就匆匆地向社会主义过渡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从此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渐渐发现:许多过去被否认的东西重新显露它们的价值、焕发出新的活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许多思想、制度也是如此。于是对新民主主义的研究就有了现实的意义。这种研究不是一种理论的复归,…  相似文献   

13.
在从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过 程中的所有制结构应当怎 样安排,能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同私有制来一个“一刀两断”?对于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经历了一个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为坚持社会主义而进行了所有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其中国有制是最主要的部分。人们出于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向往和对私有制的憎恶,一心一意建立以国有制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也就成了天经地义。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即象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尖锐地提到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过设想。但这种设想不是、也不可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详尽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是对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更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靠俄国人民自己在实践中探索。这一探索,就其艰巨性和历史意义来讲,都不亚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斗争。在达一伟大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列宁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列宁正确地回答了上述新课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开辟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列宁关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光辉论断,是俄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最初几年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经历了从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向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从主张实行计划经济向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从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向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寻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这四次转变是历史合力的产物。深入研究这四次转变,为我们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真研究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转交的理论,正确总结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指导我国为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联在1936年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等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直接过度论笼罩了苏共领导和苏联理论界几十年之久。1939年,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在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步过渡的时期。这十分明确地表达了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思想。到了50年代、60年代,这种社会主义建设等于直接过渡的思想在苏仍然很突出。1952年召开的十九大,党章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二十一大提出“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的共产主义建设时期,要创造共产主义的一切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二十二  相似文献   

18.
192 1年 7月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 ,提出了中国的发展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步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按照两步走的战略 ,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实践。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  相似文献   

19.
易水寒撰文说,从理论上考察,现阶段的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新民主主义或人民民主主义并无质的差异。以为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比新民主主义“高级”,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向新民主主义“倒退”,并不是出于理性判断,而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倾斜。毛泽东对自己创造性地建立起来的理论上的体系——新民主主义的否定,是一次理论上的失误。本来他令人  相似文献   

20.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再认识过程,其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如下一些问题。关于过渡时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常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因此,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还是指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列宁对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作了完整准确的解释。他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