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沈振建 《今日浙江》2008,(19):58-59
南浔区充分保护、挖掘、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构筑“三大平台”,创新发展旅游文化,着力增强旅游文化的传承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推进南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
陈敏 《新重庆》2007,(3):31-31,47
重庆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品位独特.2002年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达20个.之后还评定了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其中有6个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张晓萍 《思想战线》2002,28(1):31-34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 ,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 ,旅游文化应更多地适应旅游者的需要。开发旅游资源 ,应考虑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布依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开发利用布依族“显在文化”资源 ,正确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与实现大众化、突出景点文化主题与综合开发利用、旅游“旺”季与“淡”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布依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秋莉 《传承》2013,(3):120-122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地方努力地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顾本地文化实际盲目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力促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双赢”目的.坚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冯良山 《桂海论丛》2008,24(3):50-52
广西崇左有独特的岩溶地形地貌及山水文化景观、壮族艺术瑰宝的花山文化、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姿多彩的边疆民族风情、名扬天下的“连城百年军事要塞”、返璞归真的旅游农业景区,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发掘和利用这些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创造整洁平安的旅游环境,是崇左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与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赵向东 《前进》2008,(5):23-2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重要经验。右玉县地处晋北高原的长城“西口”,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特色鲜明。通过近年来特色生态旅游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我感到发展特色旅游,必须依托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好西口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8.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一、乌审文化,绿色文明乌审旗有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一是历史文化光辉灿烂。7万年前的鄂尔多斯人(原河套人)曾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生息繁衍,孕育出了举世瞩目的“萨拉乌苏”文化,2001年6月“萨拉乌苏”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迄今共发现人类化石、石器化石等文化遗物380多件,还有大量的更新世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及鸟类化石等种类达45种之多,该遗…  相似文献   

9.
节庆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韩国从1995年开始试验、1996年试行“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经过近17年的发展,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地区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我国开展文化旅游节庆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正成为乐山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文化底蕴开发不够,文化市场构建乏力,形成了文化影响旅游、旅游制约文化的状况。因此构建以佛文化为重点的旅游大文化,以山水为煤构筑现代城市文化,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市民素质,才能扩大乐山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促进乐山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旅游才更有生命力。万宁市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元素,但对文化的挖掘不够,宣传也欠缺,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打好文化牌,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彰显鲜明个性是办好旅游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高爱颖 《求索》2013,(8):259-261
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与旅游有一种天然耦合.如何更好地把体验理论应用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在阐述体验经济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关系和提出当下问题的前提下.着重对文化旅游产品申“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体验与经济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均从国家层面指明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与文明     
现在,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时间短的就近旅游,时间长的长途跋涉。尤其是“五一”、国庆长假,名山大川游人如织,旅游景点应接不暇,旅游经济、旅游文化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彭筱星 《前沿》2012,(22):101-102
河南省的文化旅游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三大“古都”郑汴洛三市发展文化旅游业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三地旅游一体化面临着旅游产品整体形象不鲜明,产品结构单一;旅游资源需要有效整合等问题,可通过为三地旅游产品设计统一的形象,树立品牌,打造精品线路,策划合理的营销方案等新思路加快郑汴洛三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6.
襄樊旅游隆中对——襄樊市区域旅游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襄樊具有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智慧之星诸葛亮在此躬耕垅亩十年,著名的“隆中对策”在此提出,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今天发展襄樊旅游业也要大打诸葛亮之牌,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采取系列“隆中对策”,让旅游经济呈现“鼎足三分”的昌盛局面。  相似文献   

17.
闽北对台湾开展"海峡旅游",不止有山水奇景的吸引力,更有闽北神奇文化的吸引力。"闽北文化"之于"台湾文化",有着远超"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之上的"共同文化内涵",它有4大根源性文化:——古闽文化。远古以降历夏商周至春秋时期为"古闽文化时期",彼时福建与台湾同属"大  相似文献   

18.
集市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开发方式.集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按一定周期聚集形成的市场,是定期出现的经济文化民俗大展演.开发集市旅游具有保持民俗的原生态、便于产品化、传统和现代便于兼容、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效益明显等优势,是一种有前途的民族文化旅游新形式.开展集市旅游活动,应处理好明确开发主体、安排作为目的地的集市的时空结构、营造主要创收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南文化博览园今年即将动工,建好后将填补海南文化综合旅游景区的空白,实现足不出园,吃遍海南特色小吃,看遍海南民俗文化风情。”定安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定安县委书记韩勇代表认为,抓项目要注重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要做到“旅游兴州”,首先必须‘’州兴旅游”,即加大投入,抓住“唯我独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加快景点建设的“上规模、上档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具有研究价值又能体现酉双版纳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迹,如勐泐故宫、“九塔十二城”中的九座塔,《葫芦信》公主坟、普洱茶“六大茶山”遗址等,应有计划地进行修复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