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也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定。这一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强化制度建设。如何诠释、理解和实现制度创新与坚持制度稳定,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而成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源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石之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经艰辛磨练和实践反复检验,具有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永无止境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崭新创造.要从历史价值观、社会形态观和发展目标观等三个维度上科学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地位,即要从历史价值观上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从社会形态观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地位,从发展目标观上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尽管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相比显得滞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在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方面存在事实上的不对称。要解决这一问题 ,应该分析二者不对称性的原因 ,搞清楚我国政治发展理论创新的基本问题 ,在此基础上建构理论创新机制从而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也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仅包括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还涉及到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诸多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应是全面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实现制度的现代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制度现代化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甚至有学者指出制度现代化将最终决定我国现代化的命运。笔者认为,制度现代化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制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从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和操…  相似文献   

6.
翚婷 《党史文苑》2014,(10):56-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也彰显出我们党不断实现批判、整合和升华的思维过程,对于我们党员干部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勇于批判是实现工作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乐于整合是实现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环节;善于升华是实现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制度及其体制构成的制度体系,它是中国历史发展以来最先进、最进步的制度形态。在新的历史转型期,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创新与完善,具有明确的实践创新逻辑、价值目标指向,并遵循一定的规定性原则,充分展示其整体优势和系统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创新逻辑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与选择的历史产物,但仍要在时代发展变迁历程中保持自我创新、修整与完善的自觉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政治制度创新、经济制度创新、文化制度创新、社会制度创新、生态制度创新等作为制度整体创新的价值目标指向,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功能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是一个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动态过程,无论怎样创新发展,都需要遵循明晰的自我规定性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特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公平正义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制度自身的发展性与开放性成为制度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不同时代出现的新问题成为制度创新的外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规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大时代命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发展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身发展的价值选择,把自身的变化过程统一于实践和人民"双重评价体系"之中。制度创新应在实践中突出人民主导,在制度开拓中尊重人民首创,在制度检验中强调人民享有,在制度保障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拓,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由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转型,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转型是各项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结果。认清制度变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不断深化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有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完善和发展。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各项具体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转型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体制的改革过程也就是发展模式的转型过程。但我们必须首…  相似文献   

10.
贾立政 《探索》2002,25(2):90-94
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应向纵深转移,积极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制度等微观制度。本文在研究企业家制度的基础上,从多视角论证了创新建构企业家制度的必要性,揭示了企业家制度的创新建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基本内容与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把制度建设同改革相统一,强调通过改革推动和创新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他坚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每当重大历史关口,他都能做到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对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表达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坚定态度和信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通过改革革除弊病。他廓清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关系,认为必须长期坚持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不断改革具体制度;廓清了制度和方法之间的关系,冲破了僵化的思维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邓小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主张,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改革创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把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把创新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联系在一起 ,是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的重要特征。他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这一重要论断 ,不仅是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而且也是我们在当今时代迎接资本主义挑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现就创新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试作探析 ,以加深对江泽民创新思想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是…  相似文献   

13.
晓忠 《世纪桥》2003,(2):1-1
2003年是中共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一年,我们要在继续深入学习报告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加以具体贯彻。其中,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强调理论创新的同时,明确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的任务。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发明显,在21世纪初正在不断向深广方向发展,真可谓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全球化的创新浪潮,因此,研究全球化的发展,必须研究全球化的创新,尤其是在我国,要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不仅要推进理论创新,还要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推进制度创新,因为一个好的理论只有转化为一个制度,才能真正地发挥有效的作用。我们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郭海军 《前线》2021,(4):33-36
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战略引擎,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抓好改革、开放、创新三件大事,正确处理制度自信与改革创新、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植根中国与积极借鉴、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的关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和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5.
钱宝平  赵宝 《江淮》2020,(1):24-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借鉴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执政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经历了新中国70年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理论,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目标模式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发展观、理论体系和制度三方面。发展现创新分为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发展战略、战略方针和思想观念。指导思想是主线,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理论体系创新包括由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转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由两个文明理论体系转向三个文明理论体系的两个层次。为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制度创新体现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为其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许海 《前线》2014,(6):58-60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核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贯彻落实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三个创新"要求,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构建现代执政资源体系,是落实讲话精神,以理论创新促进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熊刚 《求实》2001,(Z1)
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和江、浙、沪考察工作时指出 :“面向 2 1世纪 ,我国经济的发展 ,必须大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整套制度和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 ,它对增强企业活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着重要意义。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 ,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活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 ,是我国企业改革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的国际惯例和通常做法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巩固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过程。从改变观念,到体制机制改革,再到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的一系列符合国情的制度,这些制度不断巩固和积累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要继续用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创新,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创新与发展是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径。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驻村工作队制度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思想与实践来源;在地方党委、政府创建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并成功实践后,精准扶贫时期中共中央把该制度上升为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并在全国推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中共中央把该制度作为农村治理的一项长效机制,并完善了基本制度内容。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变迁的背后是科学理论的指导。其中,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有效对接是该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共同富裕理论是该制度不断完善的内驱力量,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是该制度顺利实施的根本工作路线,党政目标一致性是该制度成功的根本保障。这些理论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体现出人类社会治理在遵循继承、发展与创新规律方面的普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