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金波 《前沿》2014,(11):236-237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电影类型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有别于其他电影类型而独立发展。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面了解,学习领会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特征,对于电影理论和电影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从最初的展映、到互相开放市场上映影片,再到合作拍片,这些合作让世界电影人和观众在交流中不断受益。在交流中增进了解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他们期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这个梦想从启动至今可以说初战告捷,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加强。1982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意大利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集中放映135部中国电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自此,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放映活动都在持续增加,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尚道 《台声》2008,(1):80-83
光从海平线上来1979年后台湾社会逐步走向一种软性权威的时代,台湾电影政策也开始出现松动的局面。但是这种松动却带来了台湾电影作品的进一步堕落,在新电影运动出现之前,台湾电影似乎已经到了所谓的“国片死亡”境地。而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成功出现,给台湾的电影业和当时一群默默无闻的年轻电影人带来了曙光。台湾新电影运动,就如同电影史上其他的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法国新浪潮、德国新电影一样,在主题、形式各方面,发展出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新电影运动始于1982年,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导演编剧的电影《光阴的故事》标志着这场运动的开端,打响台湾电影倾向于写实创作的第一枪。由此,《儿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海滩的一天》等多部带有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的电影出现于原本风格煽情虚幻的传统台湾电影中。1987年1月,随着台湾电影宣言的签订,新电影运动被迫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电影第一个百年发展史上,浙江出了一大批电影文化名人,其人数之多、影响之大有史可鉴:在《中国电影家列传》中浙江籍电影家占全书的1/7,在《中国电影大辞典》中,浙江籍电影家占全书人物的1/10。可以说,在中国电影星光灿烂的天空里,浙江的上空星星最多也最亮。在中国电影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浙江电影家所做出的贡献几乎都是开拓性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浙江人缔造了中国电影。在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庆典之际,北京新落成的中国电影博物馆正大厅里,树立着5位中国电影先驱者的铜塑像,其中有两位是浙江人,一位是中国进步电影…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市场?怎么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怎样评奖更能激励影人的创作…… 在新修改的《电影管理条例》生效之际,我们采访了冯小刚、夏刚、冯小宁三位不同风格的电影导演,他们的观点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国产战争片作为新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片种,既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推动者和变革者。从这些影片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新中国战争片的发展轨迹、时代烙印,还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者对战争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大滑坡,观众骤然剧减。然而,世界电影市场却寻找中国电影。 ●有机遇、有挑战,中国电影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9.
刘翠霞 《两岸关系》2008,(11):66-67
回眸:台湾电影的绚丽与滑落 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陆和香港电影相比,台湾本土电影起步较晚,但不管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台语片、武侠片,还是60、70年代的乡土写实片、爱情文艺片,80年代的新电影,台湾电影在艺术造诣、市场开拓方面都曾经有过不俗的表现,为中国电影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绚丽华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新形象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赵实近两年来,在中国的银幕上,涌现出了一批新女性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妇女的新生活、新追求、新境界和新情操,女性电影工作者的艺术成就也越来越光彩夺目,她们已广泛地参与了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经营...  相似文献   

11.
<正> 泰国,一个印象中毒品泛滥、妓女满街、社会治安极度混乱的国家。泰国电影,零星记忆中色情和鬼灵是他最大的个性,相对于韩国电影的唯美、美国电影的幽默、法国电影的浪漫、意大利电影的经典,他显得有些底气不足。然而,一部《拳霸》却颠覆了人们对泰国电影的全部  相似文献   

12.
近期以来,中国电影对于世界与中国的想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其实说明了中国本身已经发生的变化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中国电影文化开始和自己的传统有了深刻的转变,这恰恰是一个"新新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的新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尹鸿 《北京观察》2001,(9):49-53
应该说,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威胁,中国电影业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虽然中国电影具备某些生存和发展优势,但是这些优势目前基本上只是作为一种潜力而存在。所以,“生或者死”这句无数次被人们重复的疑问,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并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现实困境。随着 WTO 的临近,当中国电影真的被纳入世界电影的整体格局中,中国电影将如何参与全球的文化竞争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刘信言 《传承》2011,(20):60-61
电影诞生百年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更是各个国家进行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有力武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影是最有效的传播文化方式,电影所营造出来的虚拟声画世界是电影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从一些优秀电影入手理解和阐述电影国际传播的现象和本质,探讨中国电影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所谓"互联网+电影+金融"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新玩法,金融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涌入电影行业,在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巨大活力和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建立在电影版权基础上的金融衍生产品,以及电影金融化、证券化、股权化等问题应运而生,使得发展空间"风光无限好"的中国电影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各路资本追逐的"战场",甚至为了逐利不择手段。例如今年3月,《叶问3》刚上映不久,就被曝出票房造假问题。该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50、60年代,夏衍结合自己的电影改编实践.就文学的电影改编问题集中发表了富于建设性的意见,但作为左翼文学家、电影艺术家,现实主义精神、社会功利性的追求使其"忽略了在电影艺术与文化的创造和生产里所包含的复杂的影像形式和个人选择的因素";其中的某些方面随着岁月的流逝或许风光不再,但有的论说由于固有的现代性仍不失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微电影水到渠成地完成蝉蜕龙变,进阶到网络大电影。发展初期,由于缺乏监管,一些视频网站饱受"唯流量是从"的诟病。"小投资、大情怀、正能量"不光是针对现实主义题材而言,对于非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产品亦是如此。以"小成本和小场面"做出优质产品,就要以内容取胜,以故事取胜,以情怀取胜,以传播正能量取胜。  相似文献   

18.
诗画传统的两个特质:诗画相通和诗画风格,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国电影的创作和表现之中,使得中国电影在西方大片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依然能够留住一大批电影观众。中国诗画传统作为中国艺术的结晶和积淀,将为中国民族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审美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是随着国门的打开在20世纪初年从西方传入的。百余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一直受到外国电影的影响,即使是新中国电影中相对封闭的十七年电影,更不用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新时期电影。但这种影响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更不是全盘移植,而是在自身期待视野中的本土化变异和多元文化融合。而且,电影源流的影响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因此,本文在对二十世纪中国电影发展之外来影响源流踪迹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对新中国电影六十年发展过程中的外来影响源流与本土接受、变异、多元融合的情况进行梳理探析,对新中国电影六十年的创作历程与美学风格的演化作初步的考察,初步总结中国电影外来影响接受主导影响源变异的若干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20.
张华 《求索》2013,(10):269-269,178
2012年4月,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的巨著《世界电影史》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大卫·波德维尔与其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系当代美国电影业界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全球影界最伟大、最多产的教科书编纂者。波德维尔始创了“认知电影理论”;克里斯汀则是公认的新形式主义电影解析理论领军人物。2007年3月,大卫·波德维尔荣膺“亚州电影学术研究大奖”。而夫妇二人共同开设的电影博客,为新时代的观众解读电影艺术中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受到读者和观众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