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剑锋 《党政论坛》2012,(13):62-62
著名作家王树增曾碰到过一件窝心事,一次有孩子向他提问:“王老师,听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你作何评论?”王树增问孩子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这个孩子说:“网上都是这么说的。”王树增老师强压住愤怒说:“黄继光的事迹是真的。说黄继光事迹是真的,  相似文献   

2.
《各界》2008,(3):26
祖先   有一次,一位银行家问法国著名作家大伸马(1802-1870):"听说,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统,是不是?""我想是这样."大仲马说."你令尊呢?""一半黑人血统.""令祖呢?""全黑.……  相似文献   

3.
清清的百家湖湖水,栉比的欧风建筑群。当你漫步于这如诗如画的世界里可曾想到,10年前,你的脚下只是荒滩水塘?你可曾想过多少人辛苦耕耘,才有了今天这许多的美丽风景:千亩百家湖凭栏观浪,凤凰台傲立湖畔,千米渡桥横亘湖上……这正是南京利源集团诚信发展的10年见  相似文献   

4.
郑逸梅琐忆     
世界上长寿的老人不少,但长寿而健康的老人却不多,长寿、健康并能写作不辍的就更少了。我们听说过托斯卡尼尼(Toscanini)85岁仍能指挥乐队演奏,爱迪生84岁还有创造发明,贺姆斯(Holmes)90岁仍从事法律修订工作,哥德80岁完成《浮士德》第二部,等等,不由得为这些长寿的指挥家、发明家、作家所折服,但是,你可曾听说过一位98岁的老人仍能每日笔耕二三千字而从无倦意?  相似文献   

5.
华静 《民主》2013,(6):53-55
我们总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驻足,然后不断地产生问题:谁曾在此居住过?我去美国走了一趟,知道了美国;去了韩国,知道了韩国;去了欧洲几个国家,知道了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摩纳哥……去了香港,知道了香港。“知道”,仅界定了我在这些地方走过,和一种从书本中获取感知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当你听说一只石壶在北京燕莎商城标价1800元人民币出售时,也许会不太相信,可见到那一只只造型各异的石壶,如竹、如梅、如葫芦、如冬笋……,这时你就不会仅仅把它当成一种用具来看,它的艺术价值会让你惊叹,会让你为之倾倒,而艺术品的价值是不能用通常的价值尺度去衡量的。  相似文献   

7.
本币升值不会带来经济崩溃,内部机制隐忧才是藏祸之源……人民币升值可加速《中国经营报》:你在2005年曾撰文支持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两年多过去,你如何评价中国的汇率改革?还需要做什么改进?  相似文献   

8.
宏图 《瞭望》1988,(42)
谢晋先生答日本《读卖新闻》香港支局记者原义明君问,有节对话值得玩味,摘引如下: “原:听说你前几年曾被中国年青一代的导演批评,他们认为你的电影手法已经落伍、过时了。这是真的吗?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相似文献   

9.
二OO一年九月七日下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赴匈牙利经济转轨考察团高尚全、迟福林等一行在下榻的 Hotel Gellert会见了匈牙利前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书记、社会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科学院院士,被称之为匈牙利“改革之父”的Nyers Rezso先生。高尚全教授曾于1986年率中国一个代表团考察过匈牙利改革,十五年后重访匈牙利。下面是高尚全教授与 Nyers Rezso先生的谈话。 高:十五年未见面了,我时刻关注着匈牙利改革以及你个人的情况。后来在匈牙利政治变动中更关心你的处境,再后来,听说你…  相似文献   

10.
足迹深深     
人生路上,既不会天天都是阳光普照,也不会处处都像一马平川。高高低低,坎坎坎坷,坑坑洼洼,深深浅浅……不管你是谁,都得从这条路上走过。就在这高低坎坷之处,却有一个相似户十分惊人的的重复出现了数千年,有的人一马当先,攀崖而上,到处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有的人步履维艰,望峰息心,几乎就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有的人遇难而退,甚至想往回跑,结果成了他人前进的绊脚石……面对前人留下的不同足迹,你将如何选择?多一份自信吧——有了这,就多一份攀崖而上的勇毅;多一份坚强吧——有了它,就多一位不倦的旅人;多一份热情吧——…  相似文献   

11.
梅寒 《各界》2011,(5):90-91
2000年7月的一天,河南郑州某医院,一位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的老人把自己的4个孩子叫到病床前,挣扎着给他们做最后的交代:“你妈累了一辈子,爸爸要走了,你妈我可就交给你们了。我走之后,你们要把老娘保护起来,不要叫她生气,不要叫她受罪,这就算你们疼爸爸了……”病床边,头发已经花白的常香玉轻轻摩挲着老伴那双瘦弱的手,泣不成声:“你为我操了大半辈子的心,都成这样了,你还操我的心……”  相似文献   

12.
无悔的青春     
朋友,在我没有自我介绍之前,从我的外表你一定会认为我从事的是某种轻松的职业。其实不然,但我可以荣幸地告诉大家,我是南宁棉纺织印染总厂一名整天与铁工具和油污打交道的普通的机修工。当我和朋友说起我的职业时,他们都会很惊诧地说:“你的条件并不差.怎么会从事这么一份工作呢?”对于朋友的不理解,我只是轻轻地一笑.可心里却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回想当年技校毕业时.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被分配到了效益并不景气的南宁棉纺织印染总厂。曾有过的远大理想就在瞬间完全破碎了。带着对未来的迷惘和失望,我走进了工厂,当起了…  相似文献   

13.
记住一个人     
徐长顺 《党政论坛》2014,(12):57-57
一生有一个人影响着你,决定着你的命运。 那个人不可能是父母。 如果细想是有道理的,你也可以想一想目前走过来的人生,看谁影响着你,直接关系到了你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当一轮红日跃出东海,当九曲黄河滔滔东去,当牧野茫茫万马奔腾,当一望无际麦浪滚滚,当曲啸的报告博得掌声阵阵,当史光柱的《小草》捧出战士的赤诚,当“梁大娘”的身影出现在高山下的军列前,当“李向南”的声音震响在闭塞的古陵县……面对着这些,你可曾激动、感奋、赞叹?可曾领悟。理解了美? 自从“美”终于成为我们能够谈论的话题以来,“美”的字眼很快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活动中,普普通通的青年,可能会向你提到亚里斯多德、黑格尔、朱光潜、李泽厚等等名字,和你讨论起优美、崇高、悲剧、滑稽、对称、均衡、和谐、典雅等等问题。面对如此众多向往美、追求美的人们,你将怎样去引导他们呢?你善于发现、领略和评价美吗?  相似文献   

15.
稳定是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稳定压倒一切”。广大群众人心思定,并且也都在为此而努力,然而,在我们的社会生活里,假如你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诸多影响安定团结的因素,“听说……”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某大学一位副教授到河南信阳讲学。有人给他送来一篇论文,文中思想新颖,论证严密,他揣度作者该是个有一定阅历的中年人,特意约请作者前来一谈。门开了,一个军人探身而进。 “你是……”“我是杨运忠”。 一个才二十六岁的毛头小伙!副教授暗暗惊叹:后生可喜! 的确,后生是可喜的。然而,他所走过的道路却充满艰辛……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理论初探”  相似文献   

17.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进步,团结就是发展,团结就是稳定。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地区,团结真是太重要了。但团结也有真假之分,真正的团结,可移山,可填海;虚假的“团结”,则会坑国家,害人民。不信你看这些年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有很多都曾闪耀着“团结”的光环。  一种是“你说我好我说你好的团结”。班子之间,上下级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吹我吹大家吹。你讲我的功劳,我说你的成绩;你向外宣传我,我向外宣传你;你向上举荐我,我向上举荐你;你说我处处先进,我说你优秀无比。像原山西绛县法院的姚晓红,本来是个“三盲…  相似文献   

18.
如果让你承包一个常年亏损,设备破旧,没有食堂、幼儿园,残疾人和病号多,差不多一个职工负担一个退休工人的集体企业,你去不去? 如果你去了,可一进厂门,就有职工冲你高声吟唱:“长城内外红旗展,祖国山河红烂漫;在国内外一片大好形势下,我们的张世伦厂长不远万里来到海河……”随之一群一群人涌进你的办公室,哭,闹,拍桌子,瞪眼睛,……你作何感想? 如果你辛苦奔忙,费尽心机,拿出一个车间和兄弟厂联营生产的方案后,却遭到全车间职工的一致反对,你何以为策? 如果你……  相似文献   

19.
林雪 《各界》2012,(12):13-15
小时候我和外婆一起,住在重庆市文联的宿舍里,和一群孩子天天跑到文联的大门口喊着闹着跳石阶,惹得传达室的老李出来轰赶,然后欢呼着一哄而散。一天,两个女孩跑上石阶对我说:听说你外婆是游击队的女队长,还会打双枪?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故事:鼻子和眼镜吵起架来。鼻子说:“你一直架在我的背上,倒挺舒服的,可凭什么我一定要驮着你!”眼镜回答说:“好兄弟,为了主人,我们只能这么相处了。累了你,我也不好受呀。”鼻子嚎叫着“不!不!”,用力一拱,眼镜摔碎在地上。失去了眼镜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