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缅边界问题,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解决的边界问题, “在亚洲树立了一个范例”.把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作为“典范”,是由于中缅边界上的问题最早突显出来,而缅甸代表了周边小国的想法,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以安定其他周边国家.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中国首先提出南段、中段、北段边界一揽子解决的原则性建议,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中缅边界问题提出后,引起国内各界人士的普遍关心,有些人提出了尖锐意见.针对国内的反应,中央做了大量说服工作,有效地统一了各方面的思想.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说明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正确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为解决中国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界问题提供了范例;这些边界问题的解决,又消除了国际上一些人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对中国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力式微,中缅边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结合史实梳理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历史脉络,以求找出近代中缅边界伸缩变化的主要动因,并冀望以此对当代中国解决现今边界问题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很多边界问题.不仅有大陆边界纠纷,还有岛屿矛盾;不仅有未定界的划界问题,而且还要处理已定界因河水改道、界碑移动产生的争执或问题.对此,中共中央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1954年,中央开始酝酿解决边界问题;1955年,中央认为应该加快解决边界问题;1956年,中央将解决边界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提出解决边界问题总的原则和办法,即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中央还根据边界问题的特殊性确定了一些具体原则,包括怎样对待旧条约、怎样看待历史资料、谈判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这些原则和办法,为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1)196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着重解决两国边界未定界问题,从而揭开了发展中缅友谊的新篇章。缅甸总理吴努刚回国,便发来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从速访缅的函电。  相似文献   

5.
中缅2186公里长的边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政策为基础,通过"互谅互让"的友好协商和外交谈判,正式划定、勘定的第一条明晰的陆地边界线。长期悬而未决的中缅边界问题一朝得解,不仅彻底清除了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障碍,而且为新中国政府循此路径,全面、彻底地解决与邻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双边陆地边界问题,树立了一个"率先垂范"的成功样板,遗留给我们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解决边界问题的典范──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廖心文秋天,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1956年的秋天,周恩来在北京迎来了中国西南邻邦的友好使者、缅甸联邦反法西斯自由同盟主席──吴努。吴努访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和中国领导人商谈,如何尽快解决中缅两国的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同邻国间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有的是同某国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过,有的则是同某国之间部分边界在旧中国时期划定过,但仍有一部分没有划定过.即使是已经划定的边界,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修睦四邻,周恩来倾注大量心血,亲自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他曾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益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8.
边界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新中国成立时,与朝鲜、苏联、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共12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数万公里,是北、西、南三面合围之势。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彼此之间有些边界尚未正式划定,因而不断发生边界纠纷,影响边界安宁。同时,美帝国主义为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中,处心积虑地挑拨这些国家与新中国的关系,妄想利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挑起冲突,以便坐收渔人之利。边界问题能否公平合理地尽快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阿富汗经过和平谈判,顺利解决了两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陆地边界问题。"这是我历次边界谈判中最顺利最迅速的一次谈判。"(1)但是,在当前国内外学界对中国与周边国家陆地边界问题的研究中,中阿边界问题鲜有人问津,且已有研究多是用描述性的语言简略概述(2)。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由于中阿边界线较短(仅92.45千米),两国之间从未发生边界冲突;二是由于历史档案资料的限制,直到近年中国外交部才解  相似文献   

10.
萧田 《前线》1960,(19)
中缅边界条約的签订为亚洲国家在五項原則的基础上和平共处作出了更好的榜样,也为在世界各国和平解决国际爭端树立了光辉的范例。我国和緬甸联邦之間的边界条約,于十月一日在我国人民欢庆国庆佳节声中正式签字了。中緬两国人民热烈庆祝这个条約的签訂。由于签訂了这个条約,中緬两国历史上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长期悬而未决的极为复杂的边界問題获得了  相似文献   

11.
印度是与我国存有领土争议面积最大的周边国家,中印边界冲突问题是关系我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麦克马洪线”的划定是否具有国际法效力是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核心,也是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基础和前提。2005年《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的达成使这一问题更加明朗化,中印双方应把握机遇,因势利导,进一步推动两国边境问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汇》2001,(8):F002-F002
中国同下少邻国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能否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边界的安宁以及我国与邻国的关系。对此,我国政府是极其慎重的。我国一贯主张,双方对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谈判力求友好解决,而不要诉诸武力。  相似文献   

13.
1955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和尼泊尔王国政府代表团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表联合公报,两国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应该说,尼泊尔是较早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的。 为将两国关系推向新的台阶,在中缅边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同时,周恩来总理便着手处理中国和  相似文献   

14.
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作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的综合较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非凡的政治胆识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研究60年代中国政府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打击地区扩张主义、解决边界冲突与矛盾所采取的原则立场,无疑有助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 中印边界全长2千公里,分东、中、西段,历史上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是中印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19世纪中叶以前,双方根据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传统习惯线,两国地图均按传统习惯线标画边界。然而,在英国统治了印度后,中印边界被打上了殖民烙印。在东段,英…  相似文献   

15.
1955年8月,随着中国与尼泊尔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解决两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珠穆朗玛峰,在中尼边界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归属问题的解决,牵动着两国的切身利益包括民族感情。在中尼边界谈判进程中,两国领导人亲自就珠峰问题经过多次会谈、磋商,互相交换意见,在照顾到两国人民民族情感和宗教信仰寄托的情况下,终于使棘手的"珠峰"问题得到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解决。两国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成功解决"珠峰"归属问题的方法与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我们解决边界纠纷等诸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与朝鲜、苏联、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共12个国家接壤。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新中国与邻国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彼此之间有些边界尚未划定,因而不断发生边界纠纷,影响边界安宁。同时,美帝国主义为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中,处心积虑地挑拨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妄想利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挑起冲突,兴风作浪,坐收渔人之利。公平合理,尽快地解决边界问题,不仅关系到新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边境  相似文献   

17.
中印两国在处理边界争端的过程中,都利用地图作为各自权利主张的关键证据。有关地图的边界画法是双方交涉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两国处理边界问题的不同的政策措施。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地图边界画法的演变,主要显示出中国主张所具有历史权利的突出特点,特别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认识和管辖能力的加强。印度画法的变化是英国以及英印政府在测绘、考察的基础上,在印度周边地区推行"前进政策",实施"战略边界"政策的结果。中国和印度的有关交涉,更涉及西藏的历史地位和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所拥有的主权这样关系重大的问题,因而具有更为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燕霞  武建国 《唯实》2013,(4):68-70
我国的陆地边界1.5万公里,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与15个国家领土接壤。由于毗邻国多,边界问题较复杂。自1960年起先后与缅甸、尼泊尔等领土有争议的国家签订了边界条约,划定了国界。但仍与许多国家存有边界争议,至今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19.
郭力 《廉政瞭望》2005,(5):52-53
2004年,随着中俄关于东段边界补充协议的签署,中国长达21000公里的陆地边界,已有近20000公里得到确定。目前,中国与越南、俄罗斯、中亚国家的勘界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在历时半个世纪之后,中国的边界轮廓终于渐渐清晰起来。边界问题:无法回避1949年,中国新生政权在环顾周边时,突然发现这个古老国家的边界,居然包括了三种相互交织的“边界线”:既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边界,也有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还有当时中国的实际控制线。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双边陆地边界问题,自1964年到2004年,中苏(俄)两国政府之间共举行了4次外交谈判,最终比较圆满地解决了此一影响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划定了中俄双方约4300公里长(原中苏之间是约7600公里长)的共同边界.黑瞎子岛问题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历史地位,一直是影响中苏(俄)边界谈判之历史进程甚至是结局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