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希贵 《世纪桥》2012,(20):31-37
谈及马克思主义传播,一般首先提到十月革命然后北京上海,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以下简称俄共(布))通过中东铁路在黑龙江地区已经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后,旅俄华人、先进知识分子在黑龙江地区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本文仅就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早期传播作以简要阐述,这对了解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
中共上海发起组并不是上海地方性的党组织,而是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起组织。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立,标志着创建全国性的中国共产党实践的开始,并在建党过程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产物。正是在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央部署,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观活动基本结束之后,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再用两年时间在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党的思想建设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之后,沈定一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并逐步趋向、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一时期,他发表大量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对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沈定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具有不全面、不准确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党建》2009,(1)
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在数年保持低调之后,如今又开始利用震撼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危机,让马克思重新受到推崇。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和市场经济获胜之后,历史之风似乎已将古老的马克思主义横扫而空。但如今一切都在改变。巴西共产党国际关系书记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19年9月,邓小平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了近一年时间.其间,他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接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且参加了川东师范、重庆联中、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生抵制日货,反对重庆警察厅厅长郑贤书挪用公款、套购并拍卖日货等行径的斗争.这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经常刊登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在中国出版,这可能是他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开始.邓小平到法国勤工俭学之后,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王若飞等一批先进青年后,开始接受革命思想,阅读了一大批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并且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王道 《奋斗》2018,(12)
正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而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20世纪初,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已经在哈尔滨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后,旅俄华人、先进知识分子在黑龙江地区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回顾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早期传播的过程和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开始艰难地向现代转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践相结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扩大和发展了基层民主,实行依法治国,推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开始艰难地向现代转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践相结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扩大和发展了基层民主,实行依法治国,推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指出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 ,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 ,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也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取得成功。一、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 ,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之后 ,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毫无经验 ,当时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 ,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实…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国家统一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客观地分析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之后得出的正确结论。因此,“一国两制”,从构想到实践,处处闪烁着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光辉。今天,在跨世纪的征途上,我们将遵照邓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前,正值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发生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这场讨论,实际是一场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论战,是继“问题与主义”论战之后,于一九二○年十一月开始的关于中国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论争。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变为了现实。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本文试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一、"一国两制"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在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纵观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13年6月,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与荷兰外交大臣提玛曼斯达成协议,约定荷兰将在中国重庆设立总领事馆。重庆成为继北京、广州、上海和香港之后,荷兰使领馆在华的又一个驻地选择。其实,重庆与荷兰的情缘,早在70多年前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对于香港而言,食水供应困难是香港发展的障碍,拥有充足的食水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本前提。东深工程自1965年3月开始向香港供水至今已经48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东深工程每年向港供水量占全港用水总需求量差不多七至八成。工程历经3次扩建、一次改造,在共和国史上书写了荡气回肠的篇章。东深工程向香港供水的历程体现了祖国始终是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体现了香港与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密不可分的血脉联系,体现了中央始终是从有利于香港和国家发展的两个大局来处理香港问题和香港工作。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贯彻下,在中央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东深工程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黎平会议是红军长征时期召开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肯定并且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红军西进贵州的建议,是党和红军实现重大战略转变的开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的起点。黎平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和李达均为我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二人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深入研究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和李达在分析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中国  相似文献   

18.
奚兆永 《学习论坛》2009,25(8):76-80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陈独秀在1915年提出来的,当时只是五四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口号,不能代表整个五四运动的精神.五四精神应该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开始了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吹捧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以及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香港回归祖国.这标志着香港历史新纪元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 一、香港回归祖国,表明我们不仅能够收回香港主权,而且依靠“港人治港”和国家的支持,能够进一步治理好、建设好香港。 在英国占领香港的150多年里,曾经有过两三次机会(二战期间、二战之后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可以解决香港回归问题。但只有到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绩,国力有很大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而且找到了“一国两制”这把“钥匙”,解决的时机才真正成熟。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不能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经历三个阶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天津;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指导和帮助下,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天津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建党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传播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发展到崭新阶段。这一过程中,天津地区的进步团体,有组织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与天津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促进工人运动迅速发展,为中共天津地方组织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