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爱国 《党史文苑》2011,(21):39-41
40年前的9月13日凌晨,林彪策动反革命政变的阴谋败露后,带着他的老婆、儿子私乘飞机仓皇出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在此前后,安源纪念馆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引言:1971年9月13日,林彪、叶群等人谋害毛泽东同志的阴谋败露后,在山海关机场仓皇乘三叉戟飞机叛逃,后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本文作者当时为驻山海关机场海军航空兵某师副政委,参与了事件后机场的善后处理工作,本文就是他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散木 《党史博览》2013,(5):25-26
1971年9月13日,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发生,曾被称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和"毛主席的亲密战友"的林彪,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机毁身亡。"九一三"事件的突发以及事件的复杂和诡谲,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震撼。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很多人在震惊之余,因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便通过吟诵旧体诗词的方式,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旧体诗词因其文字的最大包蕴性、概括性,以及文辞的典雅和张力,是当时最适宜传达人们复杂心情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康庭梓 《党史博览》2012,(1):31-32,43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座机256号三叉戟在山海关机场载着林彪等人强行起飞时,机组9人中只有机长潘景寅与3个机械师在飞机上,机组其他5人都没有上飞机,他们是:两名副驾驶、领航员、通信员及服务员(女).40多年过去了,九一三事件给人们留下的种种谜团中,也包括机组人员的走留问题.我作为机组副驾驶之一,亲身经历了9月13日凌晨山海关机场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共和国历史上的“九一三”事件,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对年纪稍大的一些人来说,至今也不会忘记。虽然林彪事件已过去近三十个年头了,但是,有关“九一三”事件的许多传说一直在悄悄地流行着。有的传说不但缺乏根据,而且有些危言耸听。其中,关于林彪座机的黑匣子问题,其传说更是不着边际。作为当年256号机组副驾驶员,我亲身经历了林彪从北京调机山海关及在山海关仓皇出选的过程。这些年来,我比谁都关心有关“九一三”事件上中三叉载256号飞机的一切信息。也正在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用专机飞行业务的内在规律及科学煌观点,对256号飞机的飞行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尽可能接近客观实际的结论,现就256号飞机黑匣子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马宁  徐秉君 《党史博览》2013,(4):39-41,49
"九一三"事件后的空军"九一三"事件发生时,我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71年9月12日晚上,指挥所不是我值班,凌晨0点多值班员突然打来电话,叫我们常委都到指挥所。这时指挥所已接到上面命令,让所有的飞机都返回机场,随即叫各部队飞夜航的飞机都陆续返航落地,净空。但全部雷达都开机搜索。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谁也猜不出来。指挥所也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有人提出:是不是问一问空军?杨焕民司令员  相似文献   

7.
“九一三”事件是指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三叉戟飞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身亡的事件。这一事件影响很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样记载:“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机智地粉碎了这次叛变。”在共和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正史中。也大多有关于“九一三”事件的文字记载和表述。那么。在这些正史中是怎样记载和表述这一事件的呢?  相似文献   

8.
涤生 《世纪桥》2005,(12):16-19
1971年9月初, 毛泽东视察南方时, 发觉有些情况很异 常,他命令专列立即 从上海发车,除必要 的加水停车外,几乎 一路不停,迅速北 返,于9月12日突然 回京。就在毛泽东回 京不久的9月13日凌 晨,发生了震惊中外 的“九一三事件”-  相似文献   

9.
<正>空军航空兵第三十四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直属的一支运输航空部队,主要担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赋予的专机和重要飞行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军事空运以及抢险救灾、科研试飞等支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民用飞行任务。前身为空军独立第三团,成立于1952年5月2日。1955年空军明确指示,独三团主要担负专机飞行任务。1963年9月扩编为三十四师。"9·13"事件中,林彪等人在空军专机师的活动最多,最频繁,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的思想矛盾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71年9月13日,中国发生了林彪集团因策动反革命政变未遂而叛逃国外的重大事件。事件的发生使经历了五年“文化大革命”的中国社会开始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首先,九一三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从而使纠正“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契机开始产生。严峻的政治现实,使毛泽东不得不重新审视“文化大革命”发动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也使他必不可免地要在政治上重新依重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排斥的一些老同志。九一三事  相似文献   

11.
“九一三”事件是我们党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主要是两架飞机外逃,载着林彪等人的三叉戟坠毁在蒙古温都尔汗,另一架直升机被英雄飞行员陈修文迫降在怀柔北部山区。我有幸亲临直升机现场,参与处理了“九一三”事件中的直升机一案。2011年是“九一三”事件40周年,我愿意把这一段历史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2.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叛逃的“九一三”事件,震惊中外。作为我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除载着林彪的256三叉戟飞机坠毁在蒙古外,还有一架3685直升机被迫降在北京怀柔地区。已经有大量文章披露2565三叉戟飞机坠毁的真相,但3685直升机是如何被“偷”走的?北京沙河机场的那一夜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1972年9月29日,中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恢复中断多年的外交关系。《中日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后,周恩来总理陪同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一起前往上海。田中当场提出,希望能与大平一起乘坐周总理的专机飞沪。总理微笑着回答:"我的专机是苏制伊尔-18,性能、舒适度都远不及你的专机,就免了吧。"但田中坚持己见,因为他想与周总理举行一次"机上会谈"。伊尔-18专机起飞不到10分钟,田中就呼呼大睡。大平见状十分尴尬,要把田中推醒。总理忙按住大平的手说,"不要叫醒他,这几天他太劳累了,就由我  相似文献   

14.
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和“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成为“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重大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败,从而为结束这场运动“提供了一次历史转机——一次纠正极‘左’错误的转机”。1973年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由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的工作有所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但是,这次大会却错失了结束“文革”和“左”倾错误的绝好时机,最终也只能是一次“十分仓促和草率的”、  相似文献   

15.
接到邓小平的亲笔信,毛泽东问东兴:“你怎么不管人家啦?”1971年,“文化大革命”已进行了5年时间,邓小在江西新建县的劳动也满两年了。这年的9月13日,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林彪,在妄图害毛泽东、另立中央的阴谋暴露后,企图叛逃国外,果途中自我爆炸,机毁人亡,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三”事件。邓小平正式知道“九一三”事件的消息是在11月日。这天,邓小平参加劳动的所在工厂——新建县拖机修造厂突然通知邓小平夫妇去听传达中央文件。是自“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第一次。传达的中央文件,是中共中央所发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及其…  相似文献   

16.
从周恩来得到消息的一刻开始 “九一三” 事件发生后的深夜3时左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林彪叛逃事件,紧急布置了应变措施。他要求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一律集中到人民大会堂办公。 9月14日中午,连续紧张工作了50多个小时的周恩来,才有机会躺下。可电话铃声又响了,秘书只好轻轻推醒他。外交部报告,刚刚接到驻蒙使馆的一份电报。周恩来让秘书念给他听。 报告中说,林彪所乘的256号三叉戟飞机13日凌晨2点30分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坠毁,机上8男1女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7.
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与苏联部长联席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成功会晤,中苏关系缓和。蒙古不愿做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后同中国重新互派大使的国家,积极要求改善中蒙关系。1971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特命全权大使许文益向蒙古国大呼啦主席桑布递交了国书,两国关系转入正常发展轨道。不久,“九一三事件”发生了,中蒙关系面临一场特殊的政治考验。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15,(1):48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确定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防教育的主题节日。根据这一决定,2001年9月15日为第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历年"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宣传主题———第1个2001年9月15日"关注国防,就是关心自己的家园"第2个2002年9月21日"国家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第3个2003年9月20日"国防连着你我他,安宁维系千万家"  相似文献   

19.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11,(10):44-45
"九一三"事件已经过去40年了,作为中共党史上的一桩重大事件,早有众多的文字予以披露,读者对事件本身也大致有所了解。但是在事件的许多细节上,仍有各种版本在坊间流传,真伪难辨。比如,9月12日夜,究竟是谁打的那个改写历史的电话,就有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人民出版社40多年前发生的震惊全国的"九一三"事件,是建国以来中共党史上罕见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尽管中央对林彪问题早已有明确的结论,但该问题仍然是"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书作者搜集了30年来有关这个问题的大量史料,对林彪集团的兴衰以及"九一三"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林彪现象"的经验教训做了理性剖析,从主观原因、社会基础、制度根源、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