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2,(21):119-120
徐邦达是古书画鉴定泰斗,当代艺术史论界“鉴定学派”的宗师之一、“故宫学派”的巨擘,与谢稚柳、启功、刘九庵、杨仁恺并称文博界“五老”。1950年年初,郑振铎把徐邦达从上海请到北京文物局,开始重组故宫博物院书画馆。那时故宫书画馆基本是空的,好东西都被国民党政府运到台湾去了。徐邦达东奔西走去收文物,北京故宫后来的书画藏品大都是经他的手收来的,有的是从别人那儿“挖”来的,  相似文献   

2.
多重“门”     
自从“水门事件”后,“门”就开始在世界诞生:自从韩寒写了《三重门》后,“门”就成为了中国人关注的焦点。“PX门”、艳照门”、“聚赌门”、“故宫门”……层出不穷,一个个的“门”如潘多拉的魔盒将人类的丑态——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3.
对于故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早有认识,并在平津战役时专门就保护北平文化古迹问题作出指示,使得故宫建筑在战火纷飞中没有受到任何损坏。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制定了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计划,由于人民政府专款支持,故宫古建筑的修缮一直没有停止过。1961年3月,故宫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有过曲折,但由于中共中央采取了特殊的措施,故宫及其收藏得到保护。在保护故宫的过程中,尽管形成过多种不同的设想、意见和方案,但由于党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经过审慎的考虑,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使故宫完整地留存给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4.
余佩英 《党课》2011,(18):73-75
冯玉祥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旱年倒戈反袁,不久又率西北军粉碎了张勋的复辟阴谋。1924年,发动“首都革命”,将废帝溥仪逐出故宫,并迫使贿选总统曹锟下台。“九一八”事变后,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政策,  相似文献   

5.
桑木 《学习导报》2010,(23):46-48
由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向东南驱车70余公里,便到了岳阳县的张谷英村。这里,青山环抱,溪水淙淙,风景秀丽,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村”、“民居瑰宝”和“民间故宫”。  相似文献   

6.
作为故宫文物迁徙所剩不多的亲历者之一,71岁的台湾著名摄影家庄灵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他的父亲——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庄严先生时充满感慨:“未能带故宫文物回乡”是我父亲最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7.
闫宏斌 《前线》2011,(4):62-63
今年1月份,在“故宫学”视野与理念指导下,历时7年进行的故宫馆藏文物清理核对工作结束。故宫博物院正式公布自己的藏品数量为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伴随着这一组数据的公布.神秘的故宫引起了更多游客的关注。本期特邀请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闰宏斌主任为大家揭秘故宫内一座鲜为人知的烂尾楼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马衡论真假     
马衡曾任北京大学史学系名誉教授,开设金石学课程。有一天,他带着学生到故宫去看青铜器。他一边看,一边向学生讲解:这是“商器”,那是“周器”等,很有耐心。  相似文献   

9.
孟红 《湘潮》2011,(3):4-5
故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毛泽东对故宫有着一份非同寻常的感情。解放战争时期,炮火连天,毛泽东为确保故宫等古迹完好无损曾三令五申连发电报。建国后,毛泽东面对海内外各方人士赠送的众多礼品,  相似文献   

10.
紫禁城之恋     
苏开 《党史纵横》2004,(5):31-34
摇响历史风铃披甲“申遗”首倡雪打红墙,雕栏玉砌,文溯阁前“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1992年末的一个午后,刚刚就任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支运亭在斑驳的琉璃瓦下搓着手踱步。一个问号在他的大脑间不断回闪——何为“紫禁城”?灯下,查阅《辞海》第1172页“紫禁城”词条,其注释为:“北京市旧内城中央故宫城区。”也许什么人都有打盹的时候,也许什么人再修订《辞海》时会将“紫禁城”一词重新解释。毫无疑义,沈阳故宫在中国国内是与北京故宫比肩仅存的两座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开创者努尔哈赤…  相似文献   

11.
到过北京故宫的人,无不为我国古代人民卓越的文化艺术叫绝,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陶器、玉器、瓷器、铜器、金银、珠宝等古文物尤让人留连忘返。可是,谁曾知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的故宫,其精华已不在故宫之中,它们大部已被运到了台湾。那么这些文物精华是怎样运到台湾的呢? (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进而在长城外频频制造事端,大有迅速南侵的势头。北平、天津时时都在日本军队的威胁之下。日本不断派飞机在平津上空盘旋,并不时投下几颗炸弹。为了保护故宫文物,当时主管故宫文物的故宫博物馆理事会向国民党行政院请示有计划南迁故宫文物,很快获准。迁运工作由当时的  相似文献   

12.
金紫山下生产的桑皮纸走进了紫禁城,破解了故宫的文物修复难题。——这不胫而走的消息,源于中央电视台近期热播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故宫》中的一段解说词:故宫大修的样板工程倦勤斋修复通景画的背纸,来自“安徽省潜山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初冬季节,笔者一行慕名来到金紫山  相似文献   

13.
伍弱文 《前线》2014,(2):124-124
在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面有一座建筑--文渊阁,是皇家“藏书楼”。文渊阁坐北朝南,是歇山顶游龙浮雕装饰建筑,这里可是大清朝的“文胆”。文渊阁前有个方形水池,这是真正的“水渊”,金水河水流入其中,是为防火之用。“水渊”上有一石桥,与文华殿后殿连为一体。文渊阁的东侧,赫然立着一座盔顶黄琉璃瓦碑亭。亭内石碑上,镌刻着乾隆皇帝撰写的《文渊阁记》及文渊阁赐宴御制诗。  相似文献   

14.
这片面积是故宫5倍的土地,曾有着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园林建筑组群。然而,1860年后的近百年间,圆明园历经帝王园居、侵略者及各路豪强的践踏破坏,园林尽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说到现实象征,就算是老外,也会脱口而出:故宫、长城…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定义——。中国人夙昔生活所需要之—切”,足见国人对中国文化载体的情感多么深厚如海。从这个意义上说,故宫发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8,(11):118-119
河南内乡县有座被称为“全国县衙唯一的历史标本”的县衙。该县衙和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署、山西霍州署,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县衙内张挂在各个建筑物上的匾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概括力强,含意深远,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沈阳故宫是清代最早的一座皇宫。这里金瓦红墙,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因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61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951年5月5日至7月10日,沈阳故宫举办了“反革命罪行展览会”。先后接待了63万多人次。  相似文献   

18.
到过故宫参观的人.应该看到.作为皇帝上朝召集文武百官议事的太和殿.除了一张供皇帝专用的“龙椅”外,别无他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科技大会上获悉,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已经完成,规划提出通过扩大开放规模、实施分片轮展等方式,促进故宫的日常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故宫览旧     
许冰彬 《前线》2011,(12):61-62
现今故宫,旧称紫禁城,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徜徉其中,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佛人间仙境。如今故宫游人如织,多为领略皇家宝贵遗产风采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