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晓桂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3):103-107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由于改革所产生的日益凸显的社会排斥现象正影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推动公平发展战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以及整合社会资本是我国深化改革、消除社会排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丁开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3)
20世纪末以来,数字鸿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技术—社会范式来看,数字鸿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差距,更是一种社会排斥。数字鸿沟治理在实质上是通过反社会排斥实现社会融合的过程。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针对数字鸿沟提出了治理措施,形成了不同的数字融合战略。借鉴国外经验,中国在治理数字鸿沟的过程中应该以遭到数字排斥者为服务对象,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公民能机会均等地接入和使用信息通讯技术,不断实现从数字排斥到数字融合的转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市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斌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1(1):135-138
市民社会理论,伴随着中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逐渐进入中国学术界的研究视野。中国市民社会正在形成之中,但是还很不成熟,其典型特征和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展露。处理好市民社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对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注重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全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2(4):69-7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而注重社会公平是其中的一大关键。因为以机会平等为内容的前提公平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按贡献分配为内容的分配公平能够极大地激发社会的活力,而合理和适度的结果差距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归正群体在重返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遭受着经济、政治、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等多层面的社会排斥。导致社会排斥的主要原因来自社会结构和文化两方面。为了消除社会排斥,必须确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和改变人们对归正未成年人的歧视态度。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青少年社会排斥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有效参与为特征的社区矫正制度是一种适合犯罪青少年的有效行刑方式,这已被国外司法实践所证明。但我国的社区矫正青少年在接受矫正期间遭遇到较为严重的社会排斥,其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惯有的人际互动模式、发育不良的公民社会、与社区矫正相关的立法缺失及基于“污名化”的歧视与偏见。欲提高社区矫正效果,减少社区矫正青少年的社会排斥需耍为他们提供有效资源供给并基于增权理念加强能动性培养。 相似文献
7.
春节期间,一位在温州打工的农民工,4次到火车站排队都买不到票。窗口工作人员对他说,网络和电话的票要早几天,票一放出来,就在网络上被抢光了,没有票剩下来给窗口。这位农民工写信给铁道部反映买不到票后,引发舆论关注。我曾经看到电视上,有记者问在广 相似文献
8.
邱正文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6)
宗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人们在遭受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下的虚幻和颠倒的反映形式。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这些宗教在中国也颇具影响,并集聚了广泛的信徒,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不能忽视。对信教群众开展宗教社会功能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宗教的社会交往作用、精神调适作用、道德导向作用、文化交流作用、价值认同作用、社会稳定作用等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我党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冲突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冲突的凸显期和多发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在承认和正视现实社会冲突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意味着在社会冲突的治理方式上,要走一条非暴力、非对抗的治理道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治理和化解社会冲突的持续过程,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10.
黄宗良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3):31-3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居安思危,正视现实矛盾,更加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要着力抓好主干工程,锻造廉洁政府。 相似文献
11.
从市场制度学层面看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德根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1):62-6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要有可能的市场制度作为保证 ,从而协调和处理好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当前 ,抓好市场制度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切发展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迫切性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文化 ,实现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的良性互动 ;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群众工作的机制、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曜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4)
本文就党中央为什么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人提供了哪些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大意义等几个理论认识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五)--关于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萍萍: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之中.但是,在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文化繁荣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中已经隐含了许多风险,人们对安全社会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目的是要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促进人与人的协调、人与社会的协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引发社会安全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5.
一、增强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及预防犯罪中的学习能力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资源和基础动力。然而,实现和谐社会,既包含着人对环境的改造,也包括对自身的改造。但是,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总体素质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要求还不一致,有些甚至还成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不断加强青少年的学习,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素养,是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突尼斯地处北非,面积16.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千万,9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和犹太人,绝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除磷酸盐蕴藏量较丰富外,缺乏其它矿产资源.突是北非地区重要旅游国家之一.1987年本·阿里总统执政后,积极进行政治民主化改革,实行多党制,逐步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政治均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增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1):58-61
政治均衡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政治均衡包含内外两个层面 ,即政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政治系统内部均处于均衡状态。当前我国的政治非均衡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即政治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均存在非均衡 ,政治系统内部缺乏一个平衡各阶层和社会群体间利益关系的政治结构。要改变这种状况 ,实现政治均衡 ,既要创新社会公共管理体制 ,又要以扩大政治参与为中心 ,推进政治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多党合作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津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1):48-52
多党合作是中国政治的基本格局和运作机制 ,就现实情况来讲 ,建构和谐社会既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合法性转变的一个自身要求 ,也是实现这一转变的一种机制保障。多党合作是世界政党政治中的一个创造 ,它以形式、机制和共识的统一体现了一种具有和谐性质和特点的政治文明 ,并示范、实施和促进着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二十多年的少年司法制度建设,探索、创造了不少富有特色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在少年刑事审判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以我国少年刑事审判中的主要原则、实践做法及相关探索为例,阐述了少年审判在人民法院工作彰显和谐社会思想方面卓著的先锋、典范作用;同时就如何用和谐社会思想指导少年审判实践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持续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