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丹 《前线》1988,(11)
赴美采访归来,有人问我:对美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的确是我在美期间思索良久的问题。我认真地回答: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总结历史经验,指明未来方向,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您对总书记讲话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于建成:认真学习领会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受最深的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首先强调要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  相似文献   

3.
电视台播出了新摄制的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时之间,这部在半个多世纪中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名著,又一次成了热点。 有位年轻的记者问我:哪一年第一次看到这本小说,当时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现在播映有什么意义?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小说的时间是1946年。那一年我16岁,在上海读中学,刚刚参加地下  相似文献   

4.
仰视这群人     
<正>1999年,中共重庆市委举办纪念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60周年活动,健在的原南方局老同志从四面八方重返红岩。一天,在他们下榻宾馆走廊,我邂逅张黎群同志,于是有了下面这段对话:我问:"说到南方局历史,总觉得内涵很丰富,主线很多,在您看来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说南方局这段经历留给您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改革--省委提出要求 包产到组搞下去过后,大队、生产队就空了.正在这个时候,省委领导到广汉调研了一个星期,我陪他在全县看了工业、农业、城市,到处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离开广汉的那天,他在院坝里走来走去,问我还有啥子要说,我就说需要我说的我都说了,看书记还有什么指示没有?他说我们现在这个机关呀,我们现在这个机构呀,钻到牛角里面了,回头都不好回,这个必须要改变.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一是我们的机构已经走向牛角里面了,死胡同;一个是说今后要改变这些行政单位,让行政单位都成为干巴巴,把企业权力扩大,中国才有希望.他在这个院坝里说的很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提出要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说沙林美丽,举其大端,坚韧、重情、勤劳、包容可涵盖之。我在这里工作才两年,但沙林给我最深的印象却是:坚韧。不知你下连队见过没有?那些参天大树让人震撼!现在水利设施健全,给树浇灌方便,但几十年前的老一  相似文献   

7.
有人间我,你办了那么多案子,在你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哪一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曾经承办的公诉原某法院副庭长受贿案。之所以我对他印象深刻。因为他曾是我熟悉的同事。他的“跌倒”始终成为我警醒自己的一个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8.
吴东峰 《新湘评论》2014,(16):12-16
开国将帅的亮剑人生,来自于他们的亮剑精神。曾有许多年轻的记者问我:“你采访了那么多的开国将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战伤。在我采访的二百多位开国将帅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负过伤。如果把他们身上的战伤累积起来,比任何国家将军身上的战伤都要多!肯定可以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9.
一说桂花土陶,也许在你脑海里没有什么印象。其实当你漫步在锦里一条街的时候,你已经见过它,那一排排青砖墙朴实而稳重,房上的青铜瓦低调而坚固,似乎正无声讲述着悠远的故事;当你流连于宽窄巷子抑或是龙潭水乡,不论是青砖什么印象其实当你漫步在锦里条街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74岁的邢燕子虽已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依旧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她曾是我国最早树立的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当采访中被问到什么是她印象中最深的事时,燕子大姐脱口而出:“参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记忆最深,也是最难忘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1.
还记得1991年安徽那场特大洪涝灾害吗?还记得江淮大地上滚滚洪水所吞没的万顷田园吗?还记得一片汪洋中风雨飘摇的寿县古城吗?……可以说,除了“农业大包干”以外,很多人对安徽最熟悉、印象最深的,就该数那场洪水了。  相似文献   

12.
陈鲁民 《前线》2009,(12):53-53
曾去过几位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给我印象最深的,无一例外是他们办公桌后面都摆着一排高大书柜,里边装着成套的精装书,有心想看看到底都是些什么书,可没有一个领导干部让我欣赏一番,使我在好奇之余存有几分遗憾。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参加培训,对我来说有着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和收获。"你的思想和头脑是相机的镜头"这是李春林老师讲的关于《新闻摄影的力量》这堂课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堂课更多的是从思想上改变了我们对新闻摄影的  相似文献   

14.
母亲     
正我有一个平凡的母亲,她勤劳、善良、坚强。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上学的事。那时候,村里的女孩子极少能上学,我初中毕业时,亲戚们都劝妈妈别让我上学,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嫁人?可妈妈不顾爸爸的反对和亲戚们的冷嘲热讽,坚持让我上学。为了凑足我的学费,母亲向亲戚们借。可在当时,哪个人家有现钱?母亲磨破了嘴皮,硬是向银行贷款,终于凑足了我的学费。现在想来,当时母亲是顶着多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杨保群的案情,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他坐的小车出了故障还借车之机贪污1.3万元,别人赔钱的事他都能赚钱;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形象是"蚂蝗"--一个堂堂的副市长竟被人们喻为贪得无厌的"蚂蝗".  相似文献   

16.
王录生 《当代贵州》2004,(12):26-27
提起贵州,多数人都知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三句老话.前两句讲的是自然环境,后一句是讲穷.所以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贵州的自然环境究竟好不好?得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  相似文献   

17.
婚灾(相声)     
甲:人要是有灾,想躲也躲不开。 乙:噢,你受灾了,什么灾呀? 甲:婚灾! 乙:什么?婚灾?是你头发昏,晕过去了?还是……? 甲:不是! 乙:那是什么? 甲:就是结婚闹的灾呗!  相似文献   

18.
阮桦 《共产党人》2005,(7):52-52
去韩国,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身土不二”四个字。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04,(4)
西方有句谚语:“站起来人们能够看见你,大声说话人们能够听见你,闭住嘴人们会喜欢你。”这是一句绝妙的忠告。然而,还有其他一些你应该考虑到的诀窍。 1.自问你的发言目的是什么。是让你的听众思考?是通知、说服、决策?还是要采取什么行动?如果你知道自  相似文献   

20.
王露露 《学习导报》2013,(18):20-21
去戴高乐机场的路上,一位法国朋友问一个十来岁的中国小女孩儿,欧洲给她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汽车。"女孩儿脱口而出。"汽车?中国没有汽车吗?""当然有。但这儿的汽车,从不跟行人抢行,更没有人按喇叭催我,走在街上,特放松。"小女孩儿的率真,让那个法国人吃惊不小。我知道,他期待的是她对某座城市、某个文化古迹的赞叹。其实,对于一个初来乍到者,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才是体现欧洲文明之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