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奠基者,他的史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批判传统史学、进化史观、因果律、辩证的英雄史观、倡导史学的科学化、新史学的自省性以及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内容。这些是梁启超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5)
希尔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段历史进行了重新解读。其"自下而上"看历史的底层视野历史观,不仅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做出突出贡献,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进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从其研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中的平等派运动出发,运用阶级分析法,综合该运动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宣传方式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影响,从而对其底层视野的社会史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曹艳肖 《学理论》2011,(27):33-34
青年毛泽东的历史观经历了一个由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转变过程,就毛泽东的成长经历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使其思想表现出了多变性。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毛泽东信奉圣贤救世,认为只有圣贤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毛泽东的历史观发生转变,认识到群众力量的强大,实现了由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杨光斌 《政治学研究》2023,(5):154-168+211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传统的“三大方法”致力于“求变”:制度主义方法论和理性选择主义方法论塑造的史观试图改变“中国性”,阶级分析方法论起到拯救中国的作用但因放大其冲突论而曾招致政治动荡。“中国之治”是固本革新的产物,如何解释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政治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主张在“找回阶级分析”并弘扬其整合性功能的同时,发掘基于中国历史文明和政治实践的“中国性方法”的历史政治学,以此在研究重大议程中重塑史观,回归政治学的“求治”之道。  相似文献   

5.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掷地有声的论断以及围绕它的一系列精辟的理论观点,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卓越的理论创新,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一、准确理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涵“发展才是硬道理”,包涵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只有准确地加以把握,才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首先,讲发展,就是要着重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并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而发展生产力最根本的保证,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中心思想和主旋律。综观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总结这一硬道理的成功实践,我们清晰地看到,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哲学内涵。  一、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指明了“发展”的基础性  邓小平同志在强调社会全面进步的时候,始终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最基础性的力量。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为其它各个领域的发展创造物质…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来,中国政治学学科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之间一直存在或隐或现的紧张关系,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学方法论具有塑造史观的功能,而外源性史观与具有高度历史连续性的中国政治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政治学的传统的“三大方法”致力于“求变”:制度主义方法论和理性选择主义方法论塑造的史观试图改变“中国性”,阶级分析方法论起到拯救中国的作用但因放大其冲突论而曾招致政治动荡。“中国之治”是固本革新的产物,如何解释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政治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主张在“找回阶级分析”并弘扬其整合性功能的同时,发掘基于中国历史文明和政治实践的“中国性方法”的历史政治学,以此在研究重大议程中重塑史观,回归政治学的“求治”之道。  相似文献   

8.
李海毓 《学理论》2009,(6):105-106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既强调了人的最高价值,即人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最值得关注的,也彰显了人的本体地位,即人在创造历史时也将自己创设为历史之“本”。“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与我国现实发展紧密相关的科学理念,渗透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王祥 《理论导刊》2023,(11):92-98
马克思“跨越”思想是马克思晚年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东方国家特殊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为马克思“跨越”思想提供了时代境遇。在“跨越”思想中,马克思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作为基础转换理论视角,在“世界历史”语境下对东方社会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将“世界历史”的方法运用于分析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从“世界历史”高度把握“跨越”式发展的价值意义。“世界历史”维度是把握马克思“跨越”思想创新本质的重要逻辑线索。深入研究与正确理解马克思“跨越”思想的“世界历史”维度具有重要当代启示,包括立足马克思关于时代性质判断来认清我们所处历史方位,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充分利用全球化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创立历史叙述体,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人。他书中所体现出来的进步的政治观和平等的民族观等史学思想对西方史学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今学习历史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