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3年春邓小平的复出,是继1971年“9·13”林彪事件后又一震动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周恩来部分地纠正‘文革”造成的冤假错案的代表作。它标志着自1966年5月“文革”发动后,以林彪、江青为首的极左势力在党内占优势地位的国内政治格局有了重大的变化,代表着党内健康力量的重新聚集和加强,为此后邓小  相似文献   

2.
1975年邓小平一复出,就大刀阔斧地开展全面整顿工作。然而,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形势十分混乱的情况下,要搞好这项工作是不容易的。“文革”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邓小平搞整顿不能公开否定“文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搞好整顿就要讲求艺术。“文革”有多大的成就,邓小平当时一句也没有讲。他  相似文献   

3.
中共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六人之间的民主集中关系,构成了党内高层民主的基本走向。但是,从反右斗争到“文革”前的十年间,党内高层民主逐步遭到破坏,几乎所有的中央常委都因工作上的分歧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邓小平曾说:“在那种条件下,真实情况是难以反对。”“难以反对”,就是集体失语,这种症候对当时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郑林华 《湘潮》2018,(1):22-25
正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重要的几位领袖无疑是"毛周刘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他们4个人之间的关系对党的历史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说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与朱德关系最亲密,"文革"时期毛泽东与周恩来关系最紧密,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抗战后期的1943年到"文革"前,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是党内最重要的一对同志关系,在这20多年间刘少奇一直是  相似文献   

5.
一、“文革”中的特殊经历,迫使邓小平进行反思,他的改革开放思想由此发端在“文革”中邓小平的经历是:被打倒—复出—再被打倒,这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是在“文革”初期,邓小平因代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而成为“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被打倒。19  相似文献   

6.
对红卫兵运动性质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0年前发生的红卫兵运动,是中国青运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无论对党和国家,还是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它都是一幕历史悲剧.正确认识这场特殊青年运动的性质,对深刻认识“文化大革命”,总结青年运动的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红卫兵运动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被中央文革小组利用的青年运动.由于党的领袖毛泽东,对阶级矛盾和党内矛盾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并错误地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解决这些矛盾.而要发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首先需要寻找运动的先锋力量,青年学生天真、单纯、好冲动,又有浓厚的政治热情和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毛泽东看中了青年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手发动了作为“文革”先导的红卫兵运动.  相似文献   

7.
江青是个有野心的人。对此,毛泽东看得很清楚。毛泽东生前就多次指出江青有野心。 “文革”之前,由于党内政治生活基本正常,加上各方面条件所限,江青难以登上政治舞台。江青把这段经历喻为“锁在烟雾中”。在“文革”特定历史条件下,江青的野心才充分暴露出来,而在“文革”中千方百计为自己树碑立传,则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者对"文革"发动原因的看法众说纷纭.金春明先生曾将之归纳为"阶级斗争必然说"、"党内权力斗争总爆发说"、"‘左’倾思潮恶性发展说"①等十多类,其中"党内权力斗争总爆发说"是港台和西方学者比较流行的说法,而毛泽东同刘少奇权力斗争导致"文革"发生的说法(以下简称"毛、刘权力斗争说")又是"党内权力斗争总爆发说"中比较典型的观点.国内学者对这一观点曾作过深刻批驳,但其影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文革”初起,邓小平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派”,被押送江西。 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出席陈毅同志的追悼会,以此向所有被整错的革命老战友致歉。并称邓小平“有战功,没有历史问题”。 周恩来主持工作,毛泽东同意中央政治局让邓小平重新工作的决定。文件下发,全国城乡家喻户晓。人们从内心里欢呼这位久别复出的副总理,危病缠身的周恩来因这位得力助手的回来而满面春风……小平蒙冤到江西,人情政情两相思。临危受命重聚首,风云再起又哪知。  相似文献   

10.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深深触动了毛泽东,使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文化大革命”发动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也使他要在政治上重新倚重“文革”中受到排斥的一些老同志。在周恩来等人的不懈努力下,1973年3月7日,邓小平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当年8月在党的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由于此时周恩来病情加重,毛泽东有意识地培养邓小平成为周恩来的接班人,对邓小平更加器重。在一次工作汇报中,毛泽东讲到各大军区司令员久未调动的问题,问邓小平怎么办?邓小平稍作沉思,随后把身前的茶杯和毛泽东的茶杯对换一下,毛泽东会心一笑,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相似文献   

11.
1956年,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毛泽东提出了警惕形成“党内贵族阶层”观点,并分析了“党内贵族”阶层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为了避免形成“党内贵族阶层”,毛泽东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虽然这一思想演化的结果与“文革”有密切联系,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从整体上来肯定它。  相似文献   

12.
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四人帮”覆灭 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对各行各业进行全面整顿,特别是1975年的7、8、9三个月,是搞整顿最有成效的时期。纪登奎这期间在浙江、河南搞整顿也很努力。“四人帮”则认为7、8、9三个月是“右倾翻案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他们在寻找一切机会向邓小平发难。1975年11月,全国开展“教育革命大辩论”,批判刘冰、周荣鑫搞翻案,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邓小平。11月20日,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对“文革”的评价问题,会上“四人帮”批了邓小平。毛泽东希望在“文革”的问题上统一认识,他提出由邓小平主持作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一直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由于史料欠缺,"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研究进展不大。近年来,随着《邓小平年谱》《毛泽东年谱》的先后出齐,研究"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有了较为完整的一手史料基础。详细比对和梳理《毛泽东年谱》和《邓小平年谱》记载的关于毛泽东"文革"期间对邓小平的评价可知,其与以往坊间流传的说法存在较大差异。梳理分析这些评价,对于理解把握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历史人物间的关系,认识"文革"变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79年前,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仍然强调:“先做调查研究,然后才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邓小平是20世纪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伟人。邓小平充满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为人们广为传诵。而在“左”的思想下,毛泽东也曾有过四次遭贬的逆境。毛泽东十分赏识邓小平,认为他“人才难得”。邓小平对毛泽东也非常敬重。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人要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时,他毅然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维护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对于建国后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读者已经比较熟悉,这里记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期间关于起草、修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的九次讲话以及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要点,这些珍贵材料充分印证了邓小平为我们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做出的不朽的贡献.在认定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性质的前提下,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和过.毛泽东同志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犯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错误.这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影响.为此,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已成为当时全国的“热点”问题.邓小平同志从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出发,提出要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首要的是认定毛泽东同志错误的性质,这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性质与林彪四人帮的问题性质不一样、林彪四人帮是反党集团,利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文革”后期“解放”和任用老干部情况简析□唐洲雁“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动乱中,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受到残酷的斗争和无情的打击。而“文革”初期站在第一线的高级...  相似文献   

18.
阅读《党史博览》2014年第9期,见有《毛泽东何时提出“刘邓可以分开”》.该文原是对笔者2014年2月发表的《“文革”中的毛泽东和邓小平》所提的批评.该文问道:“毛泽东提出‘刘邓可以分开’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为什么不可思议?”从该文所述,方知该文作者近年才见到毛泽东“文革”中的上述指示.因《毛泽东年谱(1949-1976》》是2013年12月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而拙文引证的则是十年前出版的历史文献,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至于该文称早在1967年10月9日就见到的毛泽东批示,它与4个月前毛泽东对汪东兴的指示全然不同.请注意,笔者记述的是“首次提出”,至于说10月9日毛泽东删除邓小平名字的批示,时间滞后了数月,这还能算首次吗?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邓小平是当代公认的两位革命伟人。在土地革命时期,两位伟人的经历都很坎坷,都因坚持真理而陷入过难堪的逆境。如果不是党内正直同志的鼎力相助,他们都很难渡尽劫波,转逆为顺,中国革命的后果就不堪设想。王稼祥,就是党内正直同志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由于各人的机遇不同,王稼祥与毛泽东、邓小平相比,总的来说,无论在党内、军内都要幸运得多,可以说几乎一直处于顺境之中。1925年,十九岁时就被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都很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江泽民同志在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思想基础上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一论述深刻指出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内在关系,对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和推动人民民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