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造》1995,(1)
“经济与物价同步增长论”有害《长江日报》8月30日发表中国社科院左大培、杨帆合写的文章,题为《“经济与物价同步增长论”有害》,文章说,我国理论界有人指出“经济与物价同步增长”的方针,以图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下争取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实际是凯恩斯主义...  相似文献   

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本世纪西方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学说在将近半个世纪里成为西方的主流经济学说。在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中,还包含有发人深省的经济伦理思想,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大都被忽视。本文试图就凯恩斯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进行探讨。一与其他著名...  相似文献   

3.
<正> 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同通货膨胀两症并发,成为西方经济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导致了西方经济学说的又一次重大转化.盛行一时的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论失灵,新型自由经营论卷土重来,再度成为西方主要国家奉行的官方经济学.到80年代末,随着世界政局的大动荡,以市场竞争为基石的经济自由主义波及世界各国,我国也正式提出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表明淡化政府干预经济作用,强调经济市场化的经济自由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同时,也说明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和经济运行模式是有效的、有生命力的.但是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在实行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又打上了各自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理论——利益集团假设 在管制经济学的体系中,政府管制理由的传统解释在于政府管制可以弥补“自然垄断”、“外部性”等“市场缺陷”带来的效率损失,以保护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因此,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但在现实经济中,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以及政府管制成本常常会使政府管制行为和效果偏离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产生非效率,由此产生的“管制失灵”构成了公共利益学说规范分析的一个弱点。而且,就“公共利益”的基本前提假设而言,管制者  相似文献   

5.
袁良明 《求索》2008,(9):21-23
经济管制必要性的理论解释最初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均衡理论的论证性批评。引入“市场失灵”概念后,自由市场经济不能达至有效资源配置的状况,于是“市场失灵论”成了证明政府干预合理性的主流解释,传统经济管制主要在于协调生产者、消费者与利益集团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然而,传统理论通过反对以政府失灵的观点来支持政府的经济管制,但却提不出反对市场失灵的有效论据。另外,传统管制理论忽视了理论与理论间的逻辑联系。这些缺陷将可能成为经济管制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市场失灵成为人们探询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监管的理论依据 ,而现实中很多政府失败的例子给“市场失灵论”无情的打击。这说明“市场失灵论”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是在分析“市场失灵论”在逻辑和理论谬误的基础上 ,来探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形成和市场监管的思想 ,从而论证新制度经济学市场监管理论的现实科学性和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谁在唱升人民币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通缩风险,各大主要经济体增长趋缓,而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中国也就相应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继“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增长水分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论”之后,人民币汇率问题又成为一个新的争论不休的话题。人民币应该升值成为许多人的共同主张。 日本是“唱升人民币”的领头者。早在2001年9月,《日本经济新闻》连续3天登载有关人民币汇率调整问题的文章。2002年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政府职能的理论前提,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不同主张,深刻影响着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方法。约瑟夫&#183;E&#183;斯蒂格利茨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立足于美国的现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为分析前提,重新审视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论述,提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模式。本文试通过分析斯蒂格利茨的政府理论,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一些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凯恩斯主义重新抬头,而危机的解决绝非凯恩斯主义能够完成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与规律,构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关注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中性政府才是预防金融危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雪霞 《人民论坛》2014,(5):251-253
没落的儒教共同体文化、神国思想与神道信仰、水户学与“国学”思想学说等是日本早期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海防论、富国强兵论、尊王攘夷论是日本早期民族主义理论层面的体现,而实践层面具体表现为尊王倒幕运动。日本早期民族主义尽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却基于塑造日本民族精神、挽救大和民族的使命,仍然担负着特殊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以前,以西斯蒙第、约翰·穆勒、威廉·罗雪尔为主要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秉持调和折衷主义的学术理念,先后提出所谓“小农经济稳固论”、“大农场和小农场适当搭配论”、“大中小农场和谐共生论”等学说,竭力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这些学术观点是一种发育不全和缺乏理论生命力的伪科学,但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一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理论源头上澄清这套学说体系的来龙去脉和落后本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上,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开拓的宏观经济理论被称为继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以后一个重要里程碑,要融汇贯通世界各种经济理论,凯恩斯理论是一个重点。凯恩斯理论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以下简称《通论》),应解释本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最严重的社会失业问题开具“救药良方”,解救四伏的政治危机之运而生。它风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学界,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定为制定政策的基础。因此,研究《通论》应当成为我们把握本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谈世界经济衰长必离不开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三大经济体,因为实力是最具说服力的。以美国为龙头老大的世界经济,就像一张晴雨表,美国阴天,世界就有可能下雨。但今天这种局面正在逐步改变,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东南亚经济的增长。世界越来越不能忽视中国的发展。无论是中国“崩溃论”还是“依赖论”,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正在发展强大,这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炳勋 《湖湘论坛》2005,18(6):59-61
新干预主义经济思潮是20世纪8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辩论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新干预主义经济思潮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庞杂的体系,其基本观点与政策主张是:主张国家调控经济,推崇国家适度干预主义,反对自由放任和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公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宣扬“看得见的手”起作用,反对私人垄断,主张建立“混合经济”;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美国主宰世界经济贸易;主张福利社会化,强调福利保障的责任由国家和社会来承担。  相似文献   

15.
谢广英  张秋玉 《前沿》2010,(14):78-80
凯恩斯被公认为现代宏观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其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主张为帮助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度过经济危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论。本文试图对其简单国民收入决定论的理论价值及其适用条件和运用方法做出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谈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有着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改革开放以前的“对立论”到改革开放以后的“补充论”、“共同发展论”,再到十五大报告中的“基本经济制度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雄踞官方经济学的宝座,一呼百应,傲视群雄;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西方经济出现了滞胀的顽疾,凯恩斯主义者却对此一筹莫展,于是货币主义者乘机“揭竿而起”,成为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中流砥柱,《自由选择》于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过去中曾根康弘提出的“战后总决算”,还是小泽一郎提出的“普通国家论”,其核心都是要使日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大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希望凭借着“经济能量”推动国家对外战略,争当政治大国。现在,首相安倍晋三强调以渐进方式使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普通国家”,实际上,日本的国家战略已进入最后的加速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创造》1995,(5)
中国为何没能出现经济学大师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不仅有大批的经济专家、经济理论家、经济思想家,而且出现了许多经济学大师,如亚当·斯密、马歇尔、马克思、凯恩斯、萨缪尔逊、哈那克、弗里德曼、卢卡斯、布劳格、科斯、贝克尔、布坎南、诺斯等。这些经济学家的理论学说虽...  相似文献   

20.
杨鹏 《求索》2013,(6):60-63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主义”主体意识的上升,在“文明开化”思潮的影响下,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实现了近代化的学术转向。不少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及作品,许多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在中日学术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然而,随着日本“大陆政策”的实施,愈来愈多的研究家抱有日本国体神圣论、民族优胜论而轻蔑中国。在日本东洋史、支那史学者及一些反动的日本文人论著里.充斥着大量的侵华史论,并且一个特殊课题——“满洲学”也由此发达。这些研究成果大多背离了历史科学的客观主义原则,有的甚至任意捏造和曲解有关历史.遭到历史的唾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