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旨在分析为何东盟国家曾经将中国视为威胁,如今却转变观念,将中国视为促进地区稳定和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第一部分将阐述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官方立场的变化,即从“中国威胁论”向“中国机会论”的转变。在80年代,当中国的经济开放促进了其与南部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时,这种观念的转变尤为突出。第二部分认为,在欧美日经济发展呈现出保护主义趋势,并遭遇发展瓶颈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契机。同时,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从地区的不稳定根源向地区安全保障者转化的原因。第三部分指出,尽管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特殊关系,但中国无法排斥其他大国,尤其是日本与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魏炜 《南洋问题研究》2012,(4):10-17,54
柬埔寨问题是东盟做为外交共同体出现于国际社会的关键,展示了东盟及其成员国为地区事务所做的共同努力,新加坡表现尤其活跃,在协调东盟内部分歧、促进柬埔寨抗越力量的联合、促使问题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柬埔寨问题的出现为新加坡提供了参与地区事务的契机,改变了其地区形象,增强了其对地区合作的信心。柬埔寨问题是新加坡地区外交的重要转机。  相似文献   

3.
印度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和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一个普遍的问题,且是一个影响很大的问题。如果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改变,甚至恶化,不但社会公平和公正成为空话,而且将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影响社会稳定。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对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笔者对此较为关注。1998年第四期的《南亚研究季刊》发表了文富德先生的《印度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初探》一文,对笔者很有启发。在本文中,笔者再对印度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和原因谈点粗浅认识,以加深和丰富对此…  相似文献   

4.
王广大  马小东 《西亚非洲》2023,(2):73-96+158-159
近年来,红海地区安全治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安全治理问题呈现新特点且日益复杂化,体现在红海地区“军事化”趋势加剧、域内外国家地缘竞争激烈,以及传统安全威胁和恐怖主义、难民、非法移民、海盗和海上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等方面。红海国家国内政治转型动荡、自身海洋治理能力不足、地区国家间的重重矛盾、地区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等是导致地区安全治理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美国、欧盟、非盟、伊加特和阿拉伯国家等各方力量探寻出台各自主导的红海地区安全治理方案,但都有其局限性。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红海地区安全治理的路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地区和国家内部由乱向治;促进地区国家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建立包容性安全合作机制,构建红海地区安全共同体,把红海建成和平、合作、和谐之海。  相似文献   

5.
能源开发对里海地区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里海地区能源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并将影响该地区安全形势 。作者从该地区能源开发现状由此引起的安全问题以及前景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论地区主义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区主义是当前国际关系发展变化与理论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 ,但国内学界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鉴于此 ,本文试着对地区主义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的、偏重于政治层面的理论分析。作者认为 ,作为一种多边主义形式 ,地区主义反映了地区范畴内从相互依存与国家合作到一体化、认同与社会聚合的相互作用进程 ,仅仅从地区一体化的角度对其加以界定和理解是片面的。在世界政治经济结构性变革的背景下 ,地区主义呈现出了地区内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加强、制度化程度提高和目标多样化的特征 ,它的高涨为国际关系增添了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新的结构层面与脉络 ,推动并规范了地区及世界新秩序的形成 ,有助于解决地区安全问题并对多种冲突进行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9·11之后美国霸权下的中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十年,美国主导下的“稳定与和平”可以说是中东地区形势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在中东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与立场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美国的力量与影响也不是万能的,国际与地区盟友的支持、大国的协调与谅解依然是美国中东政策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对中东地区形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各国围绕国际反恐战争所展开的政策调整更是对中东地区格局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当前,我们隐约看到,一个美国主导下的中东正在迅速转变为美国霸权下的中东。  相似文献   

8.
自2002年以来,在国际社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阿富汗在安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重建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阿富汗问题却远未得到解决,尤其是地区有关国家在阿富汗利益分歧及政策冲突已成为影响阿富汗局势好转的重要因素。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撤军在即,阿富汗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并有可能引发地区安全形势持续动荡。在此情势下,地区有关国家只有放弃狭隘的国家利益观,寻求彼此利益的契合点,共谋合作,才能促使阿富汗安全形势彻底好转。  相似文献   

9.
沈燕清 《东南亚》2011,(3):15-20
一直以来,印尼面临着人口分布极度不均的问题,从荷兰殖民时期到印尼共和国政府,印尼都坚持推行国内移民计划,将爪哇、马都拉等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迁往人口稀少的外岛地区。这种简单粗放的移民政策导致了移民与原住民之间的重重矛盾,在苏哈托下台后,移民安置地区的种族冲突不断发生。本文试图就移民与印尼地区间种族冲突的内在联系做一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南美地区大国巴西推动的南美地区主义是继欧盟之后最为成功的一体化运动。它既是当前全球地区主义新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南美地区政治格局的走向。南美地区主义的深入发展,加强了巴西在南美的地区大国地位,成为巴西开展全球博弈的地区制度平台。然而,巴西在推动南美地区主义的进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南美国家集体行动的困境、美国因素的制约以及巴西自身因素的局限等。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湄公河地区经济合作的援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世鸿 《东南亚》2007,(2):21-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和地区形势的缓和、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迅速发展,湄公河地区各国获得了一个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湄公河地区在陆上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海上则连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地区和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2.
国别与地区研究中如何运用学科方法与学科范畴的问题,历来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问题之一,是所谓的地区研究和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主要应该从地区与国别的特点和背景出发去组织研究,还是从学科的方法和范畴角度去考察地区与国别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国别研究往往涉及到远不止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涉及到了多门学科的知识,这样就发生了在国别与地区研究中是否有可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巴基斯坦部族地区形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巴基斯坦成为美国的反恐盟友,在地区反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巴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以普什图族为主体的巴边境部族地区同阿富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部族地区与巴政府在反恐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已久。巴政府对部族地区政策时有变化,对地区各方反恐力量都有影响,而风云变幻的巴政局,也导致地区局势越发错综复杂,这促使美国主导的阿富汗反恐战争不得不采用新策略来应对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图们江地区开发与延边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延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为了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必须正确处理好开边通海与腹地建设、历史机遇与困难挑战等主要的几个关系问题,并针对延边地区经济与产业结构的特点,调整产业结构,确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选择和培育主要的组织部门,从而推动延边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曾遇到过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两国都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并形成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地区差距也呈现出了扩大态势。地区差距的扩大不但会阻碍国家整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正在进入“重建”的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俄两国在2009年通过实施反危机措施取得了相对令人满意的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两国政府2010年面临的艰巨任务。深化中俄毗邻地区各领域合作是两国共同应对危机的最佳选择。中俄毗邻地区合作中主要存在沟通便利化、交通便利化、人员往来便利化及信息便利化等问题。建议增强互信,建立多层面协调联动机制,提高企业文化,增强法律意识,多渠道搭建信息化平台,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延边地区外派劳务人员人数累计达16万人次,海外劳务市场也已扩展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延边地区是全国外经贸公司最多的地区,其外派劳务人员的管理也已初步规范化,但仍存在海外劳务市场狭小、缺乏国际竞争力、劳务人员队伍不稳定、素质普遍偏低、外派劳务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外派劳者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缺乏国际劳务市场供求信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90 年代在亚洲地区,不以国家为主体形成的次区域经济合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从理论上看,构成某种形式的“成长三角”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该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和“腹地支持度”,从现实上考察图们江地区开发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图们江地区开发缓慢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协调不力,并缺乏资金支持等,因此,图们江地区开发在实施先导阶段应该首先着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既有能源的消费大国中国、日本、韩国,又有能源的生产大国俄罗斯。该地区的能源安全形势复杂。许多地区安全的焦点问题也都与能源安全问题有关。目前,东北亚国家的对外能源战略既有合作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在东北亚形成了以俄罗斯为能源供给方、多个双边能源合作相互竞争的格局。同时,各国的国内能源战略近年来也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非洲地区主义是非洲国家间的一种政策选择 ,在本质上属于国家主义 (民族主义 )的发展范畴。它是非洲国家促进社会发展和增进人民福利的一种发展战略 ,也是一种适应全球化需要的新形式的南南合作 ,其目的是通过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解决内在的发展问题与紧迫的跨国性问题。就功能而言 ,非洲地区主义主要表现为“发展型地区主义”和“安全型地区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