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均有过阐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当中 ,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这一宏伟工程的认识较前人更为深刻、更加具有理论意义 ,以致形成他鲜明的现代化观 ,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 ,可以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是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 ;必须是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必须是走自己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 ,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它、坚定不移地遵循和坚持它 ,是继…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贡献淦家伟中国现代化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贯穿于这一理论的一条红线。邓小平同志把它从几代人的梦想变为当今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走出...  相似文献   

3.
王纪顺 《唯实》2002,(11):43-45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规划 ,提出了一整套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开辟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实现科技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的强烈愿望。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积极应对第二次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促进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实现科技发展的转型,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发展,为中国科技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实现科技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的强烈愿望.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积极应对第二次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促进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实现科技发展的转型,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发展,为中国科技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彭安玉 《唯实》2011,(10):47-51
在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孙中山以其杰出的理论和不懈的实践不仅影响了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历史。实现以自由、平等、宪政民主和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现代化是孙中山现代化方案的核心。孙中山不仅精心设计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论方案,而且切实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对中国政治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常喜  柳琴 《党史博采》2005,(10):13-14
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政治体制建设的经验,邓小平同志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略,并在中国和世界大转折的历史关头,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航向,对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无人替代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政治体制建设的经验,邓小平同志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略,并在中国和世界大转折的历史关头,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航向,对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无人替代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心和重视法制建设,为推动我国法律思想的现代化,实现法律体系的理代化,推进法律运行的现代化,引导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丽 《求实》2015,(2):11-17
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全方位多领域展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规划,包括规范和完善执政党和政府的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国家治理,充分调动地方、企业、群众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多元主体在互动协同中共同参与国家治理;通过立法、执法、普法教育"三管齐下"式的全面规划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法治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心和重视法制建设,为推动我国法律思想的现代化,实现法律体系的理代化,推进法律运行的现代化,引导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政治发展经历了两次巨大的跃迁:第一次是从推翻专制政治到初步建立现代民主政治;第二次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进入到社会主义法治政治,这次跃迁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开始的,通过这次政治跃迁,使我国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从而也大大加速了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在第二次政治跃迁中,邓小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定鑫 《求实》2005,2(2):7-10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历史观上的贡献是通过经典唯物史观的制定为后人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一个科学的社会历史方法论基础。列宁毛泽东分别在俄国、中国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初步转型。邓小平把经典唯物史观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相结合 ,赋予经典唯物史观以建设性 ,成功地实现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非常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夯实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坚持基本路线,丝毫不能偏离和动摇;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等一系列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观点和论断。这些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几代经典作家对此有大量的论述,但是,不同的历史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给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课题和解决这些课题的客观条件,所以,他们关注民主政治的角度和层面,他们解决问题的程度也各不相同。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思想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历史过程而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丰富。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历史教训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提并论。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起,即已开始谈论和率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后经深思熟虑,系统形成改革的总体思路,并把政治体制改革推上党和国家的紧要日程。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集中了全党和全军的智慧,形成了完整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邓小平同志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建设的新情况,在推进国防现代化的同时,把军队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建军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孙肖远 《党建》2014,(9):8-9
中国的现代化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主要基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现代化通常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历时性与共时性并存的境况。因而必须选择一条符合自己实际、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四个维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与建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其重要的价值导向。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构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对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人们追求社会理想的历史活动有着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走向现代化 ,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是自鸦片战争后 10 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和追求 ,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旋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建立新中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创造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历史条件 ,并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进行艰辛的探索。邓小平总结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 ,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