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宗教迅速发展的现象,少数地方甚至汇集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生活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势力。怎样看待当前农村的宗教问题?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宗教管理?这些问题已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将我们对盐城市滨海、阜宁、响水、射阳四个县宗教问题进行的调查整理如下,供各级领导和从事农村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宗教极端势力成为影响新疆稳定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区破获的100多起民族分裂组织,其团伙成员全部是持有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人。宗教极端势力以宗教活动为借口,开展非法宗教活动,进行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活动。因此,宗教极端势力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核心因素。这也警示我们,如果对宗教极端势力不进行严厉打击,就会源源不断产生出“三股势力”的接班人,就会对社会稳定,国家的统一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新疆宗教极端势力典型表现形式就是新疆本土化的“瓦哈比”思想。因此,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新疆本土化“瓦哈比”表现形式、危害、及其反动本质,对于我们有针对性打击“三股势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斯兰教依禅派是17世纪出现于南疆地区的宗教流派,其信仰特征、组织特点和活动方式等与伊斯兰教主流教派有明显不同,迄今依禅派在新疆伊斯兰教中的思想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近代以来一些依禅派的首脑人物曾经多次作为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新疆地区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后也经常参与分裂破坏活动,近年来更成为“三股势力”的骨干分子。因此,对新疆伊斯兰教依禅派的研究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它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日趋突出,其作用日益重要。但是,从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看,一些农村至今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宗教势力重新抬头.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隐患。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尽快走出五个误区。  相似文献   

5.
农村宗教与民间信仰呈现盛行之势,这是由历史根源、经济根源、社会根源以及村级组织不作为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宗教、民间信仰盛行使得村级党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困难加大,助长了农村宗族家族势力的发展,直接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和权威.必须正确认识宗教和民间信仰及其发展趋势,以疏导为主,抛弃监管思想,加强与广大信徒的沟通;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和民间信仰组织的各项管理制度;大力提高乡镇村级党组织引导、驾驭宗教组织、民族组织和民间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党员干部自律要求;努力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6.
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中央最近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基层组织也不断得到加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的村级组织受宗族、宗教势力左右,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有的林党组织软弱涣散,丧失战斗力;有的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薄弱,甚至有空白点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程度不同地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必须以改革的精神,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和宗教众多的现实特点决定了民族地区更容易为宗教极端势力渗透。防止民族地区宗教极端势力渗透对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极端宗教势力渗透方式更加多样,渗透原因更加复杂,渗透范围更加广泛,国家、政府和基层干部要从意识形态领域、完善法律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国际合作、建立一张严密的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网、打一场永不停息的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人民战争等方面,防止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渗透,以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宗教发展是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宗教发展这一变量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文化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宗教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四大宗教相比较,基督教的发展尤其迅速。在农村地区,基督教的发展以"家庭教会"为主要形式,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相连接,甚至成为一些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一种新兴形态,这种现象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关注。农村宗教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不妨解读为农村公共文化生活衰落和亟待重构的一种变相反应。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加大宗教向学校渗透的力度,其目的就是为分裂国家培植地下势力。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高度予以高度重视,遏制宗教向学校渗透。既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又要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要整合多部门的力量,形成遏制宗教向学校渗透的社会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10.
宗教文化在中国农村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当前,农村利用宗教文化来发展旅游经济较为普遍,但这也存在一些问题: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传统文化建设;过度宣扬宗教文化而忽视社会主义文化主流;重对农民内心的影响却轻与时代发展思潮接轨;重对地方管理的渗透却轻视地方的行政组织。为了促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发展,促进农民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立足传统文化,建设宗教文化产业;加强以健康的现代社会发展思潮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加强地方行政组织,弱化宗教对行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任红 《实事求是》2013,(2):77-79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伊斯兰教信众逾千万,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约2.8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与党和政府肝胆相照、同舟共济、亲密合作。他们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更是反对“三股势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黄可 《世纪桥》2009,(11):142-143
在破坏新疆稳定和团结的“三股势力”中,宗教极端主义是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本文着重探讨怎样严厉打击、有效治理宗教极端势力,维护新疆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制定了保障宗教人士享受一定的政治、文化权利及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并积极进行实践,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既争取了宗教人士积极支持和参加抗战,又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外国势力借宗教干涉或分裂中国的图谋。这一时期中共更加重视同时争取宗教上下层人士的政策并付诸实践,注重保障宗教人士的民生问题;而国民党则更注重争取宗教上层来求"宗教地区的稳",加之在宗教政策的实践中有一些歧视宗教信仰的行为,这些因素对国民党的宗教政策及实践成效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的现象严重存在。相当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处于瘫痪状态,甚至被宗教势力、宗族势力或地方恶势力所把持。”本刊披露的义县大榆树堡镇党委,就是曾被封建家族势力所把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宗教管理以防控为主,缺乏管理的互动性和能动性,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应进一步改善对宗教的管理方式。应以"优势视角"对农村宗教自身所具有的各类优势进行挖掘,充分发挥农村宗教组织在农民心理调适、道德教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宗教信徒参与到村政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志愿者服务中,以期充分发挥农村宗教组织的人力资源和组织优势,为农村和谐社会的实现贡献宗教界自己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多元交融的民族关系奠定了新疆多宗教并存和谐的基础。新疆宗教的消长兴衰,都是社会演进、民族迁徙流动和发展变化影响的历史结果。党和国家始终重视新疆宗教问题,积极探索处理新疆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促进宗教沿着现代方向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深入做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继续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做好"去极端化"工作;支持新疆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东北大学由奉系地方势力1923年创立于沈阳(时称奉天),最初以为东北培养人才为目的。由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国共内战的进行,该校在创办后的20多年中,大半时间被迫流亡他乡,历尽艰辛。由于以张学良为代表的东北地方势力与该校有深厚渊源,东北大学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也正因为该校为东北地方势力创办,所以国共两党均自其创办不久就开始在该校活动,期望在此发展力量,争取东北人才。因此.一部民国时期东北大学的历史,既涉及到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势力的兴衰,又始终伴随着国共两党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新疆社会稳定的难点在农村,在于对暴恐行为的预防。针对新疆重点人员的成因分析,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帮扶转化、治村强村、清真寺管理、合法宗教与非法宗教的甄别工作,通过突出重点,改进维稳工作方法;固基强基,加强村委会建设;依法传教,规范清真寺管理;宣传教育,加强学校管理;高举法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等,有效预防和遏制农村民族分裂势力的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性质容易确认 ,是敌我矛盾 ,必须高压严打。但是 ,他们借口民族权利和民族发展 ,混淆国家、民族和宗教的界限 ,总是不择手段地煽动宗教狂热 ,为其分裂活动铺垫心理基础 ,增加了反分裂斗争的难度。出于战略主动和持久功效之动机 ,就应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的研究和教育“内化”到所有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中 ,发挥法治观念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中的作用。分裂主义提出的重要问题1 分裂主义利用民族宗教问题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 ,民族分裂势力对新疆进行渗透、破坏和分裂颠覆活动 ,…  相似文献   

20.
非法宗教活动是宗教极端势力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也是滋生暴力恐怖活动的土壤。因此,在"去极端化"工作中,应深刻认识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势力特点及危害,才能为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和遏制宗教极端势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