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试图以调研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发展状况为例,找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而提出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强国的根本,没有优质的教育便无国家的昌盛。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可比拟。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更是不容忽视。对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长期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的重大战略方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应当重视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本文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措施,以期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特别是政策执行来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探索解决政策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政策有效性、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必须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重新设计,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才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处于乡村治理环境之中,义务教育的成长、变化必然受其规约、影响。通过话语、体制与投入三个维度审视乡村治理中的义务教育,厘清了农村义务教育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的发展历程,展现了LY县义务教育的具体情势。同时发现,乡村治理中的政府权责、微观体制及其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是制约义务教育实现有效性、合理性及公平性的重要因素。透过乡村治理中的义务教育,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昭然若揭,而后者恰恰是农村义务教育模式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山西省浮山县近十年来农村义务教育撤并情况的调研,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撤并一方面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诸如学生上学难、安全隐患增加之类的问题。因此,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师资建设、统筹资源调配是教育工作中必须着重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造成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经济、体制、投入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和现实困境进行全面的梳理,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和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公平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着眼于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着眼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制订了明确的政策目标。因此,深入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的未来发展规模和趋势,测算实现教育均等化的财政需求,探讨政府推进教育均等化的投入能力与责任,对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免费义务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也是一项民生工程。然而自2007年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来,我们期待的免费教育仍存在许多无法"免费"的地方,尤其是在农村,这一现象更为明显。目前,农民依然需要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承担较高的成本,而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原因,如何多措并举将免费义务教育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更多政策实惠,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校车是政府应该提供给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上下学的一项福利,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反思各地校车事故,政府部门应当重新审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城乡二元结构、教育资源严重失衡是校车事故的主要原因。为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政府须对症下药,从问题的源头着手,增强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公安机关应清醒地认识到新农村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变化,在对实施农村社区警务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当前构建农村社区警务的新途径,以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乡村善治的环境是基础,一个兼容乡土气息的司法制度则是必要保障。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正描述了中国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与基层权力结构。虽然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中国农村也发生巨大变迁,但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当下",差序格局""礼治无讼"等传统思想,依然对乡土社会影响深远。因此,完善新时代农村司法制度需要在法治原则下兼顾礼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要求广大农民的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培育新型农民,为国家转型期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农村女性作为不可忽视的建设力量,要保护她们受教育的权利,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快提升她们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农村远程教育是实现农村女性教育培训以及素质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为全面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奠定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非公有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规避风险的金融机制,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但同时,农村民间金融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对其发展进行规范,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国农村留守群体总量在下降,但庞大的留守群体基数及其背后所彰显的乡村治理价值仍具有研究意义。作为乡村传统主体的留守人口在城乡关系的治理博弈中存在资本动力、人际情感、伦理精神、主体理性和价值认同的风险,并在集体行动中得以呈现。而化解留守群体集体行动的风险在于打造全县域治理共同体、完善社会支持帮扶机制、建立村级生态治理体系、锻造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重构乡村现代文化体认。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三中会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保持农村社会长期和谐稳定。近年来,山东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离不开强有力的农村社会管理。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需要在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农民群众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现实。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落后农村经济之间的矛盾、农民思想政治状况与社会要求的矛盾,在学习型社会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导作用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贵州农村党建工作,从当前来说,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党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农村党员干部规范化管理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体制上有所创新,建立一套“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获实惠”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西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从业,加剧了西部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老年家庭"空巢化"的趋势,致使部分农村老人陷入无人养老的困境。应将西部农村养老问题放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框架下,大力发展西部小城镇,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建立健全小城镇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空巢老人向小城镇聚集迁移,利用小城镇规模化、高效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开辟出一条新的养老方式。通过小城镇养老与已有的养老方式相结,多路径破解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加强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社区治理,实现乡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日趋多样化,而乡村社区治理模式相对单一;城市社区服务内容较为齐全,而乡村社区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城乡社区治理在治理模式、社区服务内容、治理主体以及运行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未来促进乡村社区治理需要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