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陈巍 《今日浙江》2012,(3):18-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台州凭借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创造了以民营主导加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台州现象”。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民营经济是台州的特色和优势,民营主导加政府推动的台州模式,让台州在过去3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台州现象".  相似文献   

3.
从苏泊尔、华海、中捷、伟星等民营企业于去年顺利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联想到台州诞生了国内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人们不得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台州民营经济发展史,从头到尾,就是一部创业加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立志自主创新、矢志自主创新的历史。由制度创新发轫,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从管理创新到市场创新,自主创新挺起了台州民营经济的“脊梁”。没有艰苦创业,就没有台州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以致今日的辉煌。同样,台州民营经济要实现新飞跃之路,除却却自主创新,别无选择。创新主体从写就“创业…  相似文献   

4.
陈铁雄 《今日浙江》2009,(16):36-37
台州是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民营经济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以上、二产总量的95%以上、生产总值的80%以上、财政收入的70%以上。去年8月,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台州为省级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这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充分肯定,也是省委、省政府在探索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方面交给台州的一项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5.
民营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1、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为民营经济高位“嫁接”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有了极大的变化,如工业产值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78%下降到目前的50%以下。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在生产资源占有结构上作文章,进一步减少国有经济在资源占有上的比重,让私营经济、混合经济及其他非国有经济占有  相似文献   

6.
王飏 《群众》2023,(1):16-17
<正>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党的二十大围绕民营经济作出许多重大论述,再次重申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创造了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奇迹,民营经济的不断壮大也进一步助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二者相伴相生、共生共荣。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党和政府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民营经济主体也要对“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信心。新征程上,坚持“国有加民营”的中国特色“双动力驱动”模式,国民共进,续写中国奇迹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迅猛。据统计,2013年全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足足撑起大“半壁江山”。梳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回顾中国“法治经济”发展史、“市场经济”成长史。本刊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回顾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展望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近日,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在台州市调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时强调,各地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勇于“试”,敢于“闯”,善于“创”,努力使民营企业的创业活力更足、创新能力更强、创业环境更优,再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夏宝龙指出,浙江省民营经济靠改革开放起步,靠改革开放发展,同样要靠改革开放实现新飞跃。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任晞 《政策瞭望》2014,(8):41-43
近几年,台州市根据民营经济发展,小微企业众多的实际,积极推进金融服务改革创新。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台州模式”。初步形成了与台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相契合的金融服务体系。小微金融服务作为台州金融业的最大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其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信贷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交出了一份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漂亮答卷。  相似文献   

11.
杨卫泽 《群众》2008,(1):9-10,78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创造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辉煌业绩。2005年,无锡总体上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06年,无锡基本建成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社会。当前,无锡全市正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优化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切实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步伐,再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清河县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了富民强县。但小规模、大群体一直是我县民营经济的最主要特点,培育规模企业已成为清河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干部是外因,是环境因素;企业家是内因,是决定因素。如果企业家的观念不能尽快由经营生意观转变到市场经济的资本运营观上来,由存财保值观转变到市场经济社会“投资家”的投资增值观上来,企业就很难实现质的跨越。具体讲,就是要在思想上理清“十个不如”:  相似文献   

13.
钱先发 《政策》2004,(6):18-19
1、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为民营经济高位“嫁接”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有了极大的变化,如工业产值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78%下降到目前的50%以下。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在生产资源占有结构上作文章,进一步减少国有经济在资源占有上的比重,让私营经济、混合经济及其他非国有经济占有更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围绕民营经济的法律政策也经历了从禁止到允许、承认、肯定、鼓励支持的建立完善过程。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1988年修宪明确提出,把“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并提出了保护私营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15.
蒋伏心 《群众》2023,(22):46-4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要求。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此后,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举措,反映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定位,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周国富 《今日浙江》2010,(16):10-1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主旋律。转型升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民营经济又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浙江民营经济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率先推进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必须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浴火重生、凤凰涅檗的坚强决心,打造顽强拼搏、奋力有为的内生环境,同时也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张茂才 《前进》2003,(4):16-17
汾市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属于内陆地区,信息相对闭塞,观念落后,资金短缺,长期以来民营经济规模小、档次低、发展缓慢。近二年,我们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结构调整突破口来抓,采取了“放、引、借、融、转”的办法,使民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目前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了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放”,就是解放思想,放开准入,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广阔空间。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广大干部虽然对民营经济内在活力和发展前景有了进一步认识,但在实践中遇到具体问题又往往滑入旧的思维惯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罗宁 《中国妇运》2013,(2):11-12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确立了新起点,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创造了新机遇,为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提供了新动力,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统一战线》2011,(3):23-23
1月25日,苏州市委出台2011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18条”意见。文件把握新阶段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关注“增量性质”的政策,对苏州近几年出台的“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地标型企业培育”等相关政策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02,(9):17-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发展股份合作、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走出了一条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目前,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90%以上,成为台州经济的支柱力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和发挥民营经济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投资主体多元化、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