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行政国家和给付行政的兴起,授益行政行为日益成为行政行为的重要内容,我国行政法学界缺乏对授益行政行为的研究和探讨。所谓授益行政行为是指深入行政主体所作的能够给相对人带来直接利益的所有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保障行为、行政许可证行为、助成性行政指导行为、行政奖励行为和部分行政合同行为等。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的模式化系统设计,可以采用“九步法”进行。这就是:行为特征研究、企业文化理念研究、行为单元划分、行为结果预期、行为要素提炼,行为技巧应用、行为关系整合、行为原则规范、行为模式推行等。行为模式必须随环境变化经营变化和价值理念调整,进行必要的修正和重构。企业文化的行为模式化,完成由理念规范系统向行为模式作系统的飞跃,是培育企业文化关键的一环。企业在培育企业文化中,必须完成行为模式化这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然债的民法认可回溯要求为引发自然债的行为找寻栖身之地,传统民事法律行为理论难以说明该行为.需要对法律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可以在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类型之外提出"中间法律行为",表明该种行为既非完全强制也非无效行为.  相似文献   

4.
肖尚武 《学理论》2011,(20):75-76
不作为犯罪的成立必须以不作为人负有一定作为义务为要件,而先行行为是不作为人负有作为义务的根据之一。先行行为必须是行为人本人的行为,并且造成了特定的危险状态时,行为人才负有作为义务。先行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先行行为不包括合法行为;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可以是过失犯罪行为,但不包括故意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5.
曹阳 《学理论》2012,(8):89-90
举报回复行为属于行政法律行为中的具体行政行为而非行政事实行为中的观念通知行为,不同于一般的通知、告知,对举报回复行为不服时,举报人可以寻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的救济。  相似文献   

6.
刘程程 《学理论》2010,(10):68-69
抽象环境行政行为是我国环境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对其概念,目前学界尚未有定论。研究抽象环境行政行为,首先应明确抽象环境行政行为的含义,以及其具体内容。通过对行政行为、环境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概念的分析,以及对行政立法与抽象行政行为关系分析,从而对抽象环境行政行为这一概念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7.
异常行为社会学,是对社会上各种异常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学问。其主要的研究任务是:异常行为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异常行为以何种形式产生?异常行为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异常行为?等等。在美国,deviance 或deviant behaviour(异常行为)已成为社会学的专门术语。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A·K·科恩对异常行为所下的定义是:“违反某种社会制度所期待的行为,称之为异常行为”。一九八二年,杰克·D·道格拉斯和沃克斯勒出版了《异常行为社会学》一书,书中对异常行为作了十类概括,并指出他们所讲的异常行为属于第五类,即“被判断为违反价值或道德准则的行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定义把“不合乎国家法律的”、  相似文献   

8.
实现企业家行为合理化的意义 实现企业家行为合理化是搞活企业的关键。两权分离赋予企业以经营自主权,如何使用企业自主权,则构成企业家行为的中心内容。企业家行为又构成企业行为的核心部分。企业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行为系统,它由企业家行为、企业员工行为、顾客行为和政府行为等基本行为所组成,其中,企业家行为是联系其他行为的枢纽。因为:企业员工作为生产资料的实际操作者和控制者,只有服从企业家的统一意志才能发挥其群体所具有的整体组合功能;顾客不论是团体或个人作为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只能与企业唯一的法人代表——企业家发生经济联系和法律关系;政府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宏观经济控制的主体,其利益实现的依靠和调控对象也只能是企业家。由此可见,企业家行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行为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否协调。只有通过提高企业家的行为质量和行为合理化程度来充分满足国家、职工、顾客和市场对企业经济运行的不问要求,才能保证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使企业发展具有正常的引力、动力和压力。  相似文献   

9.
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是一个系统问题,从域外看,大陆法系国家德日发展成果显著,当下中国学界,对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莫衷一是,目前行政行为效力研究仍停留在术语选择和概念确定上,缺乏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的总结。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厘清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的概念,侧重研究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认为: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虽然多年来争议不断,但是,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和国情,通过理论研究和选择,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可以确定为:公定力、执行力和存续力。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委党校陈骏程撰文提出 :实现政府行为法治化是行政改革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 ,也是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必须要解决好的现实课题。政府行为法制化的基本涵义是指 ,政府行为是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行政行为。政府行为法治化就是将政府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 ,政府作为或不作为必须依据法律 ,其行为内容必须符合法律 ,行为过程合乎法定程序 ,一切政府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使这种责任法律化政府行为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问题大致分为反社会问题行为和非社会问题行为。所谓反社会问题行为,指的是诸如犯罪行为及不良行为之类的、对法律及社会习惯等社会规范的越规行为;所谓非社会问题行为,指的是闷居家中、无生活活力、拒绝上学、自杀之类的不能适应周围环境及社会生活的现象。区分反社会问题行为和非社会问题行为主要是看行为的表现方法:对外部采取反抗的形式便成为反社会问题行为;如果这些行为是对自己本身,则是非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在转型期,生态功能区的政府行为由于受理念偏差、利益驱使、机会存在和监管不力等诱发因素的影响,容易表现出政府行为能力夸大、政府行为手段单一、政府行为目标短视、政府行为运转盲目和政府行为结果自利等失范行为.考虑到政府行为失范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对其具体表现和诱发因素进行剖析,以期为下一步研究防范政府行为失范的措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规定分析非法干扰行为,准确界定"非法干扰行为"的内涵和外延,是完善非法干扰行为立法的前提和基础。对非法干扰行为的内涵缺乏统一的认识、非法干扰行为多元立法以及国际法向国内法转化存在的问题等成为制约我国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立法完善的主要因素。完善我国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的立法,首先要明确非法干扰行为的法律内涵,其次要加强非法干扰行为系统化立法以及立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代莲 《学理论》2013,(6):161-162
间接言语行为指的是通过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艾丽丝·门罗在短篇小说《机缘》中描写人物对话时,不惜重墨使用间接言语行为,尤其是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使得小说婉约曼妙、清秀迷人,显示出女性小说秀外慧中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15.
胡峻 《理论探索》2015,(3):110-114
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维护行政行为公信力的需要,是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运行的需要,是行政行为正当性的基础,是保障公民正当权益的需要。其可行性在于:现行法律制度已经明确了对部分不良行政行为实行司法监督的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中已有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先例,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外部条件已成熟。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具体措施是: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问责,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完善对不良行政行为司法监督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6.
政府行为模式:问题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服务型政府对政府行为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即: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当前,我国政府行为模式存在与此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政府行为主体规模庞大、目标错位、政府职能定位不够科学、政府行为过程的透明度不高等.改革政府行为模式,应该合理界定政府行为边界.改进政府行为方式,实行政府行为公开化,强化政府行为责任.  相似文献   

17.
翁定军  范雅娜 《青年研究》2015,(2):20-29,94
本研究将个体的客观社会地位、生活感受、生活信心、个体行为倾向和集体行为参与意向视作一个关系链,探讨个体的生活信心和反映个体行为"偏向"的"行为倾向"在集体行为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表明:生活信心既受客观地位、生活感受等方面的影响,又对行为倾向和集体行为参与意向等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这种集影响的"汇聚"和"扩散"于一体的特征,说明生活信心是影响集体行为的关键心理因素;侵犯倾向和沉默倾向并不提高集体行为的参与意向,说明行为倾向不是集体行为的心理基础。研究认为:为防范生活信心的降低成为集体行为的心理基础,应打破阶层之间机会结构的锁闭状态,使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实现向上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8.
刘文静  李学锋 《学理论》2014,(3):292-294
网络道德失范就是不道德或者不符合伦理规范的网络行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三种常见的类型,即害他行为,逐利行为以及宣泄行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并极易导致青少年犯罪,还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所以,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防范与治理,也是救助青少年免受网络伤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反侦查行为是与侦查行为相对的概念。侦查活动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反侦查活动,职务犯罪也不例外。反侦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侦查进程,给侦破工作带来困难。然而,反侦查行为还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从反侦查行为在侦查中的价值出发,通过探讨反侦查行为的利用原则,提出针对反侦查行为的利用方法,以期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国外青年互联网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青年互联网行为特征存在性别、性格、国别、专业上的差异。研究者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对青年的正面影响,但也指出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负面影响包括网络暴力及侵犯行为、风险性互联网行为、网络学术不端行为、问题性网络行为等。青年互联网行为的监管和引导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国外青年互联网行为研究为我国青年互联网行为研究提供了研究内容、方法、多学科交叉方面的借鉴,并为对青年互联网行为的监管、引导与教育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