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X分配     
人类社会全部生活基本可分三大块,一是生产,二是分配,三是消费,一和三比较简单,有多大能力就生产多少东西,有多少钱就买多少商品.麻烦就在于分配。分配有初次分配、再分配、再再分配。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社会都会因分配不公,闹出大大小小的乱子来。  相似文献   

2.
按X分配     
人类社会全部生活基本可分三大块:一是生产,二是分配,三是消费。一和三比较简单.有多大能力就生产多少东西.有多少钱就买多少商品.没有太多名堂。麻烦就在于分配。分配有初次分配、再分配、再再分配.乱哄哄的,人多嘴杂,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社会都会因分配不公.闹出大大小小的乱子来。  相似文献   

3.
知识长廊     
《党的建设》2007,(1):56-56
·你知道吗·什么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相似文献   

4.
新知     
《当代党员》2011,(4):2-3
三次分配机制是指社会分配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指按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第三次分配是指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等多种互助体系,对政府调控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0,(7):57-58
陈飞翔在5月24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投机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出的一个怪胎。由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和民间财富分配不均衡,投机就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生生不息。不管投机的存在有多少理由,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无疑弊大于利,特定条件下的投机往往直接成为摧残经济的杀手。其实,是否会出现严重的炒作之风.炒什么、炒到什么程度,也是由制度安排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分配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诉求。实现分配公正既要强调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地位,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第三次分配是以实现分配公正为价值诉求的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是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社会 ,财富分配采取价值分配的形式 ,其内容则是使用价值的分配 ,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是因为它们都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最基本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 ,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建立一种使人们既有劳动收入又有资产收入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陈亦权 《求贤》2011,(12):29-29
社会分配问题从来复杂同时也简单:十个人吃饭.管事的也准备了十份饭,只要是自己人都有吃的。既然都有吃的,也会都不好好干事,且不干还不知足,个个都有一肚子牢骚。大家吃什么由管事一人说了算,就叫封建家长制;大家边吃还能边发议论,这叫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分配是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框架下的一种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必要补充,在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第三次分配在理论和实践范畴不断发展和丰富并呈现出了不同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是衡量社会公平的具体标准和归宿。我国由于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片面或过分追求效率而牺牲公平的结果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种源于权利的不公、起点的不公而造成的分配结果的不公,必须靠必要的制度建设来加以调整。一是从社会分配的源头抓起,将权利保障法治化。二是消除社会分配的弊端,将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从社会分配的调节着力,将再分配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是体现在"量"上,而是体现在"质"上,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之"大"而是其质量之"强";为此,要将关注的焦点从"生产什么"转向"怎样生产",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质量;关注国内生产总值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分配理论有着极严谨的逻辑与丰富的内容,它以那个先于生产的"生产条件的分配"为前提,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全面透彻地研究了社会总产品、剩余价值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不仅揭示了某些社会条件下收入分配的特殊规律,而且还抽象出了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所共有的一般规律,因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他的分配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热议的一个话题是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快速增长之后,人们发现我们社会的收入分配出现了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主要体现为三个层面的结构性问题:一是宏观层面,在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比例在持续下降,国家和企业收入比例则有所上升;二是中观层次,在不同产业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从分配起点、分配原则和分配结果三方面体现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重新认识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根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没有真正做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表现在劳动报酬低、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权重小等方面。因此,有必要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社会公平分配,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从分配起点、分配原则和分配结果三方面保证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重新认识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根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没有真正做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表现在劳动报酬低,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权重小等方面。因此,有必要采取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社会公平分配,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 《新湘评论》2010,(15):62-63
随着历史上一定社会的生产和交换的方式和方法的产生,随着这一社会的历史前提的产生,同时也产生了产品分配的方式方法。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氏族公社或农村公社中(一切文明民族都是同这种公社一起或带着它的非常明显的残余进入历史的),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完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成员之间在分配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不平等,那么,这就已经是公社开始解体的标志了。  相似文献   

17.
胡莹 《理论建设》2007,(5):21-24
科学分配观是对当前我国分配问题的系统性认识,旨在回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什么是科学的分配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分配等问题。科学分配观的内涵是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效率要求的分配。科学分配观内含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我国乃至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争论了几十年,至今仍然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有三大特征,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二是按劳分配,三是计划经济。因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则是无计划的市场经济。 由于这种理论指导,建国后,我国逐渐建立了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商店销售什么、销售多少,按什么价格销售,每个企业建多少车间、买多少设备、招多少工人,等等,这些都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一种产品,无论它怎么短缺,企业在没有上级计划之…  相似文献   

19.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值创造主要解决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创造多少价值的问题,价值分配主要是对已创造出的价值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二者有严格的区别.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财富分配是密不可分的.财富丰裕,分配合理,社会就和谐稳定,反之,则社会动荡,无和谐可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财富分配,应当把财富的合理分配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