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因为既受到立法者理性局限性的限制,又受到作为法律载体的语言的限制,所以任何一部成文立法都是有缺陷有漏洞的,法律续造就是填补成文法漏洞的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续造的重要意义在于:填补法律漏洞,推进法律发展;保护个体权利,实现个案实体公正;保护少数人利益,防止法律实践中多数取向的绝对化。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续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立法上的支持,缺乏宪法依据,法律续造的界限和效力的规定非常模糊,法律续造的主体多元化、多级化,法律续造的监督机制缺位。解决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续造存在的问题,要在立法层面对法律续造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以求从总体上为法律续造提供立法支持,立法机关在法律中规定限制司法解释权并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立法机关和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律中明晰法律续造界限和效力的规定,立法机关在法律中规定一元化、一级化的法律续造主体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由于法律自身的缺艏以及立法者能力的局限等原因,法律必然存在漏洞,当认定法律存在漏洞后,由于不得拒绝裁判等原因,法官必须对法律漏洞进行填补,然而法官对漏洞进行填补时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习惯法是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浅论渎职罪主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逢渲 《学理论》2010,(27):157-158
通过对我国渎职犯罪主体立法状况的回顾和与部分国家、地区渎职罪立法比较,当前我国渎职犯罪主体法律规定的缺陷表现在:一是刑法对渎职犯罪主体的规定与我国现实国情不符,存在较大漏洞;二是渎职犯罪法条过于细化,条款比较烦琐;三是部分法条的犯罪主体与实践中行为主体不符。我国立法应将渎职犯罪的主体规定为国家公职人员,同时对现行渎职罪的罪名进行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关于债权转让问题的规定,已经较为完善了,实践中,也确实起到了指导人们如何转让其债权以及约束人民法院裁判有关债权转让纠纷案件的作用,发挥了民事法律规范应有的行为准则和裁判准则的双重机能.但是实践中产生的很多相关问题,都不是直接依据相关的规定即可解决的,都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对法律漏洞进行填补后方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公司的社会责任一般是指公司应当不仅仅以为股东赚钱为目的,更应当积极地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虽然公司的社会责任思想诞生已近百年,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承认,但是当今法律对公司的规制仍然存在空白,社会责任难以落实。本文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中相关规定的漏洞,以及法律规制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和具体实践办法等问题进行探究是有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行政处罚法》第49条、第56条规定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部分行政处罚行为有权拒绝。然而拒绝条款在实际运行中遭遇困境,反而有扩大行政相对人受损权益的倾向。这一条款在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单项突进痕迹明显,缺乏无效行为理论支撑。从弥补法律漏洞的角度看,对拒绝条款进行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尽管该项制度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也有其存在的法理依据,但是,我国法律关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规定比较原则、笼统,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经常出现相同性质的案件有不同审判结果的现象。这不仅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现行法律应加快完善我国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侨园》2008,(6)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正计划对一个法律漏洞进行修改.由于签证措施的漏洞,一些公司可以雇佣短期外国劳工,并支付每小时4.20美元的超低工资.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4,(9):45-45
建筑住房在德国的最高法律是《建筑法》,有相应的涉及土地保护、环境规划、建筑设计师投入、保修期等种种法律和实施条例,几乎没有什么漏洞,重要事项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在本次矿难发生前,安全监察部门已检查出大平矿存在着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并曾多次督促其整改,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措施落实整改意见,终酿今日之惨剧。对这些执政能力存在严重缺陷的事故责任人及其主管部门领导,应按照相关法律及规定,实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  相似文献   

11.
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治 《理论探索》2007,(5):146-149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原理或真理,具有高度抽象性、普遍适用性、相对稳定性等特性。法律原则司法适用的深层原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部原因主要是指法律规则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外部原因则在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法律原则司法适用是弥补法律漏洞或法律缺陷的重要手段,能有限规范法官的自由栽量权。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适用的特点是:案件性质上,运用法律原则大多限于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较少;案件类型上,多为新类型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具体方法上,主要有单独适用、与规则并用和直接体现在判决主文中。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适用包括规则模式和原则模式,适用中要符合穷尽法律规则、选择明文规定的法律原则、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栽判文书说理充分等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葛先园 《理论探索》2011,(2):122-125
"贾国宇案"由于法院较好地把握了"案例造法"的限度,因而产生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应。"案例造法"应把握好的限度是:法官自己要信仰法律,并且通过裁判提升当事人对法律的信仰;以填补法律漏洞为限,并且要维护法律的安定性;只在民事法律领域内"造法",并且要顺应现代法律的发展趋势。随着各级人民法院裁判的网络公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案例造法"将有利于形成案例竞争的市场,而案例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更加明晰地发现成文法律的成就和瑕疵,进而为将来的立法完善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宪法原则的法律功能,是宪法原则作为宪法的构成要素,对于宪法目标的实现具有的积极属性。宪法原则的法律功能表现为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两个方面:静态功能包括统帅功能和沟通功能,动态功能包括立法导向功能、适法导向功能、解释法律功能和弥补法律漏洞功能。  相似文献   

14.
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民法通则、单行法的有关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为保护公民人格尊严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但是,现行立法关于人格尊严的规定存在一定不足:思路不够清晰;宪法与民法的相互协调不够,民法对宪法规定的落实不到位;缺乏更具体的法律规定.完善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立法的具体途径是:宪法应明确人格尊严的地位和性质;未来民法典应在对一般人格权作出规定的同时,补充人格权与宪法人格尊严的协调性规定;强化具体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惩治日益猖獗的贿赂犯罪的需要,我国有关受贿犯罪的刑事立法不断调整渐趋完善,受贿犯罪从一元走向多元,罪名体系基本形成。受贿犯罪自然人主体在立法上逐步扩大,法律界定日渐清晰,但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相比仍然存在一些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回顾了我国受贿犯罪自然人主体立法完善的历史沿革,梳理归纳了各类受贿犯罪主体范围的法律界定并加以必要解析,进而就自然人受贿的立法缺憾与进一步完善问题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燕超 《学理论》2012,(17):113-114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刚刚兴起,在制度方面还不太完善,整个市场和大环境方面存在大量诱发证券犯罪的因素,存在大量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的法律漏洞和可乘之机,这成为了犯罪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几点对策: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打击力度;三是加强配合与协作;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五是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0)
新环保法背景下,中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日益完善。随着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终审判决的宣布,其作为一个新兴法律制度,目前在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中仅有原则性规定,现有司法解释也存在一些法律漏洞,使该案胜诉后呈现出若干实务问题。本文力图对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进行剖析,总结出在诉讼实施方面的问题,并在目前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些改进性的意见,来改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施难的问题,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日益泛滥的“公司恶意消失”问题,暴露出现有法律和行政监管存在诸多漏洞  相似文献   

19.
朱晓娟 《民主》2010,(12):18-21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社会保险法》。一方面,这部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另一方面,这部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0.
餐饮业税收监管制度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业经营者给付消费金额相应的发票亦是税收监管法课以的一项基本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到连锁餐饮业的饭店小到个体经营的饭馆,主动开具发票的却越来越少,消费者索要发票也显得越来越困难。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有着立法上的漏洞、执法上的漏洞和法律监督力量不足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法律原因。在现有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必须从完善有关餐饮业税收监管制度方面的立法和推进餐饮业税控收款机的运用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餐饮业税收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