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打造大学文化特色,是建构大学文化的重要环节。特色,是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标志,是其特有的优势和持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也是一所大学存在的重要原因。打造大学文化特色的主要途径是:在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与目标定位中确立大学文化特色;在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中提炼大学文化特色;在个性化中追求大学文化特色;在当地的人文底蕴中发掘大学文化特色;在发展创新中创造大学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刍论大学文化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管理是世界大学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基于"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情绪"的管理,注重发挥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大学实施文化管理的基础在于大学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以及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我国的大学文化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从整体上降低了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因此,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文化管理,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和谐大学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推进和谐大学文化建设将直接为大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和谐的大学文化,对于提高大学教育的绩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生命力强的和谐大学文化,需要在精神理念、制度体系、校园环境、发展目标等各个层面力求突破.  相似文献   

4.
姚传健  周隽 《学理论》2014,(2):167-169
教育的大众化与大学生的载体性、社会性推动着大学文化在社会中影响力的提升。在这一前提下,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对大学文化进行定义就显得必要。大学中的个性文化对社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整合大学中的个性文化的方法是构建大学"文化链";大学"文化链"有助于避免大学文化"趋同化",是大学之间文化差异的准确定位;最终把大学个性文化的历史使命引入到最普遍的社会责任中去。  相似文献   

5.
付杰 《学理论》2010,(2):162-163
大学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需要导入CIS体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明确办学理念,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构建有活力的对内对外识别系统,建设富有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办好能满足社会经济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王陶 《学理论》2013,(24):234-235
大学文化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定义,本文认为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凝聚力、生命力、感召力的根本所在。抓好大学文化建设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推进大学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大学文化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的特征,并对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小君 《学理论》2009,(10):172-172,174
大学班级作为大学生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组织载体。而班级文化,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以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教育、导向、制约、激励、熏陶等教育作用。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班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实效性,也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相契合。本文首先对“班级文化”进行概念澄清;接着阐明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重点阐述了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四个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
《理论视野》2021,258(8)
新时代,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进程中有更加明晰的战略定位。大学是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中心,大学文化建设要承担起精准服务文化自信的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等新使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新时代的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整体形象、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的体现,其内涵具有多维视角。针对目前不少高校大学精神衰退和缺失的困境,吴地高校要设定具有吴文化特色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凝练赋予吴文化特色的校风校训和人文精神、引进富有吴文化特色的文化载体和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找到大学精神培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7)
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现代大学的灵魂。而文化自觉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理应是现代大学文化进行反思的新视角和现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走向。新时期建设大学文化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体现在对大学文化历史地位的清醒认识、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甄别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文化使命的勇于担当四个方面。用文化自觉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并以此不断强化大学人的人文素养是大学实现双赢目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姚海涛  罗军强 《学理论》2010,(5):144-145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院校数量增多,学校规模扩大,办学特点鲜明,高职教育德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德育研究亟待加强,应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德育经验,树立德育新理念、创建德育新模式、建设德育新课程、构建一种德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南志涛  刘先华 《学理论》2010,(11):263-264
信息化时代对大学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中以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多少来评价教学的效果。信息化时代要求大学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革。在信息化时代大学课堂中必须针对课程的内容和特别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三种属性。大学语文也是语文,也同样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特点。另外,大学语文也有别于中学语文;两者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编过程中,应该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差异性四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4.
大学排名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诸多激烈的争论。着重选取国内四家较有影响的评价机构并对其大学综合排名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为改进和完善我国大学评价排名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析高校网络德育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芳芳  刘莉 《学理论》2008,(24):64-65
INTERNET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高校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更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的转变。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许多网站建设的重点对象。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成了高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网络德育教育的现状,重点分析了网络德育教育的功能,提出了高校应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作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文章从当前高校道德建设方面入手,结合大学精神的特征、内容与功用等,探析了其对高校道德建设的重大作用,以期通过培养与构建现代大学精神来引领高校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腐败"这个社会毒瘤已经开始感染曾经被人们视为净土的高校,许多地区高校腐败案件数量都呈现出逐渐增长的势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在相应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高校腐败也概莫能外。造成高校腐败行为的相关心理存在萌芽、初步形成、发展与成熟以及消退四个阶段性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高校腐败者分别具有不同的心理。因此,要认真把握高校腐败行为心理演变的规律,每个阶段提出相应的举措以抑制腐败心理的逐步发展,从心理层面入手找出科学有效地解决高校腐败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校图书馆创业教育服务模式研究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创业教育服务模式的研究现状,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创业教育服务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在探索阶段。加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力度,加快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与服务功能,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优质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李光梓 《学理论》2012,(27):190-191
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建立—支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新建本科院校囿于自身发展,关于该类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观念转变、构建平台、动态管理、重视激励等途径,完善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University governance is complex and contested. In view of the seemingly unceasing rise of commercial values within public universities, this contribution argues the case for a holistic, mission‐related integrated governance approach for the Australian public university sector. The ‘ABC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as proposed for broad‐scope governance within the sector, involves an integrated emphasis on the three key components of governance: academic governance, business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Respectively, these components of public university governance are concerned with scholarship, performance and conformance. Placing academic governance first in the ABC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reminds us all of the vital role and importance of scholarship, which should never be downplayed or underestimated in public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