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明 《瞭望》1986,(43)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腰带绳,是和服上的主要配件。这种一指宽的带子,是用手工把染色的真丝按照规定的图案编织而成的。这种腰带绳最早曾是我国古代服装的腰间系带,唐代才传到日本,可是从北宋以后,这种腰带在中国就渐渐不用,从而失传了,今天反倒成了日本特有的服饰。  相似文献   

2.
钱铮 《瞭望》2006,(41)
日本京都发展的案例证明,传统和现代并不矛盾“传统与现代并存”是每个到过日本京都的人对这个城市的基本印象。人们在聆听清水寺的晨钟暮鼓的时候,在感叹和服传统染织工艺的精美绝伦之余,也享受着现代化生活的方便快捷,津津乐道于欧美流行文化。“传统”和“现代”两个似乎是二律背反的概念在京都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完美的统一。京都的城市建设始于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到平安京(相当于现在京都府京都市的中心部),1200多年的历史使京都拥有了独特的传统建筑、风土人情和文化财富,形成了可代表日本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然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的近代化,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兴以及之后的高速经济成长,使得京都也面临着当前中国许多历史古城在城市发展中同样的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让眉山城市文化气息更加浓郁,民进四川眉山东坡区总支会员张珊山精心组织筹备成立了中国旗袍会眉山分会,通过旗袍打造眉山女性的精神风貌,将眉山女性端庄、典雅、温婉的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总支通过旗袍平台,组织国学讲座、书法培训等公益活动,陶冶情操的同时,带动更多眉山女性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4.
陶文 《党政论坛》2009,(4):46-46
每年公历3月3日是日本的女儿节。女儿节又称为雏祭节、桃花节或偶人节。节日里,大人们会在室内供奉偶人与摆放桃花,以祝福家中的女孩子能幸福美丽。同时一些地区会举办华丽的女儿节活动,女孩们穿着美丽的日本和服游行,让游客看得目不暇接。女儿节当天虽然不是国定假日,但家中的成员大都会尽量聚在一起祝福女孩子健康平安地长大成人,甚至有的父母还会特别请假,带小朋友去海边或是郊外走走,度过一个欢乐的女儿节。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产业化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乃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应在资源优化整合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产业经营的多元化手段,将其转化为服饰文化资本、产品.本课题以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为个案,以期为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实例参考,并使民族服饰文化能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以至为传统文化如何面向现代化提供可行性资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日本东京圈、法国巴黎区、美国纽约区,以及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法律制度经验分析,可以提炼出不同区域在依法治理与政策导引、注重参与同依赖政府、地方自治与市场一体、原则确定与规则不一这四方面的差异。其中,依法治理与政策导引的差异是其根本性差异,而注重参与同依赖政府的差异、地方自治与市场一体的差异,以及原则确定与规则不一的差异又是根本性差异的具体反映和衍生。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3)
《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论的指导下运用文化遥距法研究日本国民性的经典之作,本尼迪克特开门见山地指出:"一系列令人困惑的‘但是’之类的词语被用于描述日本人"[1]2,关于日本国民性的"矛盾性"的描写更是贯穿全书。本文通过对本尼迪克特所写内容的简要梳理,重新审视日本国民性的"矛盾性"特征,认为日本国民性的"矛盾性"只是其行为的外在表现,这种"矛盾性"最终统一于预设的最高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勤谟 《学理论》2010,(20):159-164,204
日本宫城县日中友好协会,于2008年、2009年两次访问宁波慈城黄山村,缘于一百三十多年前,黄山村王氏族人在日本和在黄山村与冈千仞等日本文人所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对这些王氏族人的研究,发现明、清两代四百多年来,这是一个培养士大夫的家族,久盛不衰。黄山村是一个“士村”。为此,对其特点、成因及其进入工业时代后的前途和人才培养之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民族,通过对日本行政变革中的文化渊源及文化生存的特质进行研究,借鉴其有益的现实经验,分析我国行政文化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道路。应做到尊重并发扬传统行政文化;健全制度文化的约束机制;建立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从日本行政文化价值要素中取得精华。  相似文献   

10.
正回眸:它款款而来,承载盛京之韵一袭旗袍,繁花锦簇,时光勾勒了线条,历史积淀了风韵。一袍上身,百媚流转,它是中国的华服,却又不仅局限于此,它更是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最生动的形式,传承盛京三百余年的历史,以衣为媒,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璀璨魅力。初夏时节,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多家单位承办的"首届中国旗袍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把日本视为"天然盟友",甚至某些西方国家自以为对日本抱有"天然好感"的原因,除了战略利益的考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自以为日本与自己"价值观相同",认为日本"最像西方",日本最愿意向西方学习。但是,日本的历史观存在着重大问题,这不仅是对日本自己的历史认识有问题,日本对于世界历史的认识,问题则  相似文献   

12.
康健佳 《学理论》2012,(6):78-80
日本社会于近代自上而下发生了质变,朝资本主义方向全面西化,其公民教育方面也不例外。从分析日本公民教育的历史背景、展开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来深入了解日本的公民教育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专著,也是近年来研究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新探索,刘伟的《"日本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过置入于20世纪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流程中的竹内好、伊藤虎丸和木山英雄的个案分析,总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日本视角"的独特个性与内在规律,为深化和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动力和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4.
张璐 《侨园》2013,(6):26-27
<正>中国和日本从近代开始对音乐教育发展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中国从中华民国时期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日本对音乐教育也呈现不断变革的趋势。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有史可考的遣唐使学习中国礼乐教思想和古代歌舞音乐到现代大量学生留洋日本学习音乐,中日一直保持着其文化的相似性。二战后,中国进入了音乐教育的探索期,日本因战败接受美国教育使团的教育思想的指导,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众多的异同点使日本音乐教育与中国存在许多可比性。那么中日音乐教育改革差异的成因究竟在哪里?1.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影响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来看,本来应该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中  相似文献   

15.
辽宁侨讯     
《侨园》1999,(2)
日本挂历展在阜新举行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与阜新市外事办公室于1月30日至2月5日,在阜新国泰大酒店共同举办了1999年日本挂历展。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花田麻吕先生一行、阜新市市长李经及阜新各界2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李经市长对花田先生等日本客人来阜新进行友好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通过此次展出,不仅使阜新人民领略了日本的文化和民族风情,而且对阜新与日本国之间扩大交流和合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杨文建)  相似文献   

16.
否定了配偶权需要建立在异性婚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观点,通过对配偶权本质基础的初步分析,确立了两人间的爱欲才是配偶权存在基础的观点.配偶权不仅存在于婚姻关系与于同居关系中;同时,配偶权也存在于异性关系和同性关系中.  相似文献   

17.
张放 《毛泽东研究》2020,(1):109-117
竹内实是日本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代表性学者之一。他对毛泽东的研究,首先是以传记的形式呈现。不同于关注生平与史实连贯性的叙事性传记,竹内实撰写的毛泽东传记更侧重于对毛泽东精神层面的挖掘,以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主体性的塑造之谜。竹内实的毛泽东研究,一是强调对文本变化的重视,二是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此方法论指导下,他做出了一些颇具洞见的观察。竹内实的研究产生于战后日本思想延展的脉络之中,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丰富了日本视野中毛泽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旗袍作为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女性服装,却出现于不同的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表现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东西方民族不同的生理,更适合东方女性的体型特征。但由于文化融合性的特点,文化也可互相借鉴,互相交流,从而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文华 《学理论》2010,(10):78-78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大陆学术界正蔚然成风,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梳理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与分歧,但同时也存在若干共同与相似之处。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展开一些比较、对话与交融也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克林顿4月16日至18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日美双方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以下简称《联合宣言》)。与以往历次美日首脑会谈不同,这次会谈首次把加强美日安全合作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主题,而两国贸易被摆在次要地位。从《联合宣言》及美日签署的有关协定看,以美日安全条约为核心的两国安保体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美日安全条约的目标和范围悄悄地扩大了,而从“保障日本安全”扩展到针对“整个亚太地区”。 美日安全条约于1951年签署,并于1960年修改而存在至今。根据这项条约,美国在日本驻军4.7万人,并使用日本3万公顷军事基地,以防止他国对日本的武装进攻。从美国方面说,它搞这个条约一方面有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