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滕振丰 《学理论》2010,(19):201-201,293
伴随着社会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世界逐渐被把握为“图像”了。在“图像霸权”君临现实之际,传统的以文字符号和纸质媒介为存在方式的文学受到空前挑战,有人称“文学的时代已经终结”了。笔者以为,图像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必然埋葬文学,相反,二者之间存在共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汉语文学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利用传统文字语言构造出不同作品,把创作者个人文学理念融入其中。对于汉语文学理念的深入理解,不仅让读者掌握了创作人的思想风格,也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为现代文学创作革新提供了可靠的借鉴。新时期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诸多新形式,无论是传统文字载体的汉语文学,或是新一代互联网媒体下的数字式语言文学,都涵盖了浓厚的时代化特点。分析了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理念的时代特点,从联系特点、思想特点、发展特点、意境特点等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3.
陈艳 《理论导刊》2008,(1):124-125
非文学中文学性的存在,有历时性与共时性两类.前者主要涉及文学史上非文学与文学的部分互变;后者主要涉及在特定时期内,人类的文学文本、文学活动与非文学的语言文本、语言活动以及其他实践活动的相通.无论是考察文学史,还是考察当代的非文学现象,都可以看出,非文学中存在文学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0)
文学翻译的编辑应该懂一点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大量的文学译作编辑过程中,会发现译者往往将原作中的意义空白在两种语言中进行转换,并将其加以填补,以取得明确的意义。认为文本层次上的意义空白并不是缺陷,而是作品的文学艺术性所在。用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解释意义空白形成的原因,尝试将"象"的概念引入文学翻译中,以便帮助译者构筑译作的文学艺术性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6)
作为一部神学典籍,《圣经》也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本文从文本修辞、思想内容、文化和文学四个方面分析了《圣经》的经典文学特质。了解《圣经》的经典文学特质,对了解和欣赏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生命学"的命题,要求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弘扬传统与现代糅合的人道主义精神、生命哲学意识,这就是珍重生命、生命平等、善待动物、生态平衡等等。本文以近年深圳若干作家文本为例,昭示"生命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它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以进一步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前提是作家必须克服在地球上"唯我独大"的心态,尽快从一味的居"人"自傲的良好自我感觉中摆脱出来,对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命歧视问题进行更为理性、全面的剖析与反思,并努力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寻求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学是近年在文学研究中比较受关注的领域,因为它涉及的内容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从英美文学出发,对生态文学所倡导的"回归自然"和"回归本性"两方面主题的深层内涵进行剖析,借以引起读者对生态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胡磊 《学理论》2012,(22):132-133
如果将20世纪90年代文学作为起点的话,新世纪文学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这个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文学也像万花筒一般充斥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这样一种新时代的变化在文学上体现出的新质的变化,不能不引起文学研究和评论界的注意,这些新的元素的注入必定形成新的内容和形式,主要从文学价值的多元化、文学的非精英化、文学的都市化、文学的市场化等四个方面来论述新世纪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马荣 《学理论》2013,(24):165-166
辽宁民族文学建构,在世界文学视域下,富有弹性内涵。意识共识为辽宁民族文学的建构提供了思想保障,其一,正确认识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相互交流和融合的关系是民族文学建构的前提;其二,民族自我认同是民族文学建构的核心。辽宁民族文学,在不断创新中,借鉴世界文学的多重属性,进行"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策略建构,确立辽宁民族文学获得世界文学的存在属性,从而实现辽宁民族文学走向世界,为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孙伟帅 《学理论》2013,(6):153-154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海德格尔所言的"图像时代"早已来临。电影作为图像时代的重要标识也早已成为现今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人说,"电影"终将取代同属七大艺术范畴的"文学"。但是,"文学"作为早于"电影"诞生许多年的一门艺术,是任何艺术形式都无可取代的。  相似文献   

11.
胡适先生是推动白话诗的先驱,他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积极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他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八项主张,为新文学形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曾羽霞  童圆 《学理论》2013,(15):169-171
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作为不同的价值类型,两者本无明确划分,力图将两者区分开来的行为其实是拥有权力话语的阶层站在一定的文化立场的发言。从表面来说,精英文学似乎总是引领和规范大众文学的,但究其实质,精英文学的目的始终是维护其话语权,对其他话语往往采取"遏制"和"修正"两种途径。大众文学尽管不以话语权为目的,但在传媒时代下,大众传媒加速了精英权力话语的消解,大众文学的兴盛和发展从本质上颠覆了精英文学的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来,深圳文学史上出现过"打工文学"、"移民文学"、"新都市文学"、"商界文学"、"青春文学"等等文学现象,与之相应的作家作品亦有不少。而在当下的深圳文坛,一群较有文学潜质和发展势头的作家,已然在岭南文学的群落中,崛起和区分出一个完全隶属于自己的文学群落。从全国性视野予以观察,深圳作家中一群成就较大者,  相似文献   

14.
略论文学审美作用的全心灵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文学审美作用的全心灵性,强调的是文学对读者的审美作用所能达到的心灵广度和心灵深度。文学对读者所起的审美作用,从横向上看,涉及到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在内的心灵的所有侧面,具有为哲学人文科学及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心灵广度;从纵向上看,涉及到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在内的心灵的所有层次,具有为哲学人文科学及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心灵深度。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5)
《白蛇传》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也作为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广为流传,这个优美而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从产生到成型,经历了几代文人的润色,白蛇从单纯的无情蛇妖到有人性的善良蛇仙,许仙从陷害娘子的无情无义到维护娘子的情义至尽,人物性格发生了重大改变。《白蛇传》的故事演变过程和文学价值值得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对北美清教徒而言是一个特殊的世纪,一方面他们摆脱了欧洲的迫害,开始了新大陆全新的旅程,另一方面北美特殊的地域和环境,也促使清教主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文学成为承载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新英格兰殖民统治的考察,论述了17世纪清教文学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2)
"意识形态"用来界定文学,只能表现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般特征,"审美"作为人类主观的、情感的、想象的创造性活动,才是文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意识形态的文学,往往成为对于社会存在的机械反映,成为庸俗社会学的试验场;纯粹审美的文学可能沦为个人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缺乏现实关怀、人文精神的文学,它的价值总是有限的。只有在"意识形态"和"审美"之间,在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和主体的自我生成之间寻求到平衡的文学,才能更好地去实现它"历史—人文"的价值追求。"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依据就在于此,理论价值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亭台楼阁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文学又是"人学",是以写人为主的艺术,所以文学创作自古便与亭台楼阁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亭台楼阁是文学创作的孕育地之一,它们为文人提供感兴的契机和抒怀的舞台;另一方面,文学也为亭台楼阁增加了人文内涵,从而使它们得以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19.
王强 《民主》2012,(8):34-36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五周年。十五年来大陆与香港的文化交流Et趋频繁.并不断走向深入,以香港文学在大陆的出版为例,一些同归前大陆读者已经较为熟悉的香港作家作品新版发行,一些大陆读者并不熟悉的香港作家作品得到重点推介和系列出版.  相似文献   

20.
效果历史理论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理论轴心,它实际上是由效果历史、视域融合和时间距离这三个基本概念构成的。它们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为效果历史理论搭建了逻辑演绎的框架。效果历史理论阐明了主体在诠释过程中的积极姿态,不仅使读者取得了主体的资格,而且使文本也获得了主体的资格,伽达默尔认为"理解"就是文本、读者、作者之间的效果历史事件。效果历史理论展示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这是对理解问题思考视角的转化,理解问题在主体间性这一理论基石上达到了更高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