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事实。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宗教热"现象,这一现象在大学生中间也得到了反映.主要考查大学生信教的基本情况及其特征,客观理性地分析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并积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在继承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创造性的探索,无论在对宗教的认识上还是在宗教政策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与飞跃,形成了党的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理论。  相似文献   

4.
邢海玲 《学理论》2009,(31):108-109
传统观念中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和冲突是形容二者关系的出发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视野的开阔,学术界对二者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阐述,二者是敌人还是朋友?现代社会崇尚科学,宗教的地位却没有因为科学地位的上升而减弱。本文从现阶段二者共存的可能性出发,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卢颖华  刘增惠 《学理论》2012,(6):129-130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知识人群,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宗教信仰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近年来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其他宗教,这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任何宗教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唯心主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大学生的成才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宗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宗教关怀在社会关怀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在自然与社会的强大力量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关怀人自身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宗教的关怀主要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人生关怀。包括对人在强大的自然力和社会的盲目力量面前的命运的思考,对人的精神依托感的关怀、对本原性和终极性问题的思考的关怀等。通常意义上的宗教关怀包括满足人的依托感和对世俗痛苦的心理慰籍作用以及如何认识、对待、减缓现实的苦难等方面的关怀。深层意义上的宗教关怀主要通过对人生基本问题和终极问题的思考和解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宗教新现象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度过了无数个春秋。20世纪末的今天,它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消逝,相反却以越来越多的信徒和各种新的形式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现在,世界上除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其他民族性宗教(如犹太教、印度教、锡克教、神道教等)外,数以千计的新兴宗教组织和社团仍不断涌现,呈现出了一个信徒日众,宗教多元化的纷繁局面。但只要深入宗教神秘的大厦,我们就会发现在今天的宗教信徒中,已不再只是那些一步一叩的愚夫愚妇,而是云…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对包含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的宗教理论的提炼概括,包含了党对宗教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等宗教属性的系统认识,体现了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判断、原因,揭示和处理原则等的科学分析,阐释了党关于宗教工作本质要求、方针政策、组织保证及其价值目标等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党认识宗教属性、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吴丽君 《学理论》2012,(8):31-32
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类型研究从三个视角进行了整理:一是从社会系统或社会功能的视角来审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类型;二是从历史主义的视角来把握科学与宗教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且阐明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类型研究的主要观点;三是指出科学与宗教关系呈现出的复杂性要求我们认识二者的本质,并且正确的处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宗教关系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科学与宗教或者相互冲突 ,或者相互作用 ,或者相互分离。上述观点的提出既缺乏必要的逻辑前提 ,也把科学与宗教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了 ,应该站在科学客观的立场上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全面完整地考察科学与宗教关系变化的全过程 ,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含义。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实践,作出的新的科学论断。这些论述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明确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对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我国宗教必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宗教政策在新疆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宗教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宗教共存,全自治区信教群众约占全区总人口的60%。由于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了新疆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在我国社会问题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解放以后,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党依据马克  相似文献   

13.
宗教的网络传播是宗教在信息社会继续生存、扩张的内在要求。目前,这种新型宗教传播方式已成为大学生初次接触,进而认识、认同宗教的主要渠道之一。虽然大学生信教人数未必会就此出现大规模增长,但帮助其科学、理性地认识宗教本质,提高其对宗教网络传播内容的辨识力和抵御力,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对此,应从知识、文化和信仰三条路径系统切入,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疏导,结合线上、线下两个阵地,为学生提供宗教以外的精神替代选项,挤压宗教在高校的生存空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和疏导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瑞芹 《学理论》2010,(2):154-15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宗教升温"现象,这一现象在大学生中间也得到了反映,出现了宗教热。本文主要对当前大学生宗教了解情况、宗教行为及价值取向的分析,提出高校就宗教渗透的对策研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迷信和邪教在理论和具体表现上是有区别的,认清迷信与邪教的真正面目,进而在宗教问题上祛魅,使民众更好地认识宗教的特点以及真正的宗教与迷信、邪教以及伪宗教的区别,减少民族矛盾及因民众对宗教的无知而导致的伪宗教狂热,为宗教的正常发展以及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陆铭  李贵文 《学理论》2013,(18):86-87
为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倾向情况,笔者在H省16所高校大学生当中,通过"对宗教信仰的态度""遇到困惑或迷茫时求助对象""对宗教信仰作用的认识"三个方面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H省高校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大学生存在一定比例。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防止宗教向校园渗透";"积极推动宣传教育,促使大学生科学、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宗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社会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新表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多方面、多角度地丰富和创新了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在对发展认知、发展视野和发展动力进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构建起了全新的现代发展观。在此基础上,对科学发展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了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创新性构建,对发展要求的合理界定,以及对发展方法的科学创设。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厚的社会根源,应当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正确引导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教观在认识宗教的重要性、宗教的基本理论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等方面都有理论发展,并创造性地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时俱进的新成果,是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基本消灭了,宗教发展总的历史趋势是逐步削弱,但是,这并不等于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我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应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那种认为宗教仅仅是一种“残余”,随着社会主交事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高涨,宗教便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而那种认为可以依靠行政手段一举“消灭”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错误和有害的。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宗教为什么长期存在? 宗教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意识形态。在长期发展中,它拥有浩繁的经典、庞大的组织、严格的戒律、众多的信徒,其思想信仰和道德规范,已经深入到信仰者的思想感情和日常生活当中,有的更与民族习俗交织在一起,世代绵延。这种强大的传统力量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