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现行的贸易报复机制源于1994年《对外贸易法》,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定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这一机制在本质上并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但那些情绪化的贸易报复条款在将来的修订中应加以改革,因为即使没有这些条款,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仍享有对采取歧视性贸易保护措施的国家实施贸易报复的权利。然而,鉴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所确立的贸易报复规则也是不完善的,诉诸于世贸组织贸易报复机制并不意味着争端一定能公正地得以解决。因此,在“和平崛起”战略下,中国对贸易争端的处理将做战略性调整,从长远来说,在贸易争端中采取灵活的策略乃至适当的让步而不是过去那种针锋相对的对抗,不会延缓中国经济振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入世对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重。我国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的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来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国的贸易政策已经不能适应世贸组织的要求,应当进行调整以适应世贸组织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法律与WTO规则的主要差距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世贸组织的加入者,对世贸组织在经济、贸易等方面已经形成的法律规则如何在中国贯彻实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现实的任务。这就需要研究中国有关法律与世贸组织规则的差距以及世贸组织规则的国内实施问题。 一、中国法律与WTO规则的主要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包括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的需要,中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外经外贸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推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其中有些法律、法规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服务贸易中离岸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使GATS服务原产地规则凸显出不足,本文对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服务贸易的原产地规则以适应服务贸易发展中出现的诸如离岸服务外包等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我国将来的相关立法和GTAS相关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法律评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作为规范两地之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的法律文件,为内地与香港之间在WTO框架下实行自由贸易奠定了法律基础,是我国实施中国经济区战略的重要步骤。从本质上讲,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是一项国际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其签订对于中国、世贸组织及其他成员,都具有深远的法律意义。该安排与世贸组织的区域贸易协定规则规定的条件和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确立的规则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在条文上也存在含混之处,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6.
关贸总协定(GATT)于1986年9月发起的“乌拉圭回合”(Uruguay Round)多边贸易谈判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将服务贸易列入了谈判议题。服务贸易的范围很广,包括金融、电讯、旅游等等,海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服务贸易谈判旨在“制定处理服务贸易的多边原则和规则的框架,包括对各个部门制定可能的规则,以便在透明和逐步自由化的条件下扩大服务贸易,并以此作为促进所有贸易伙伴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7.
旨在改善全球贸易规则,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的WTO多哈回合谈判于2001年11月启动。多哈回合是1995年WTO成立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也是多边贸易体制建立60多年来参加方最多、议题最广的一轮谈判,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知识产权、贸易救济规则、发展等众多议题。多哈回合谈判首次将"发展"作为谈判主题,因此,又称为"多哈发展议程"。因谈判议题复杂,各谈判方(集  相似文献   

8.
傅东辉 《中国法律》2006,(1):38-39,104-106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是为解决成员国之间因权利和义务发生的贸易争端所规定的一套迄今最完善的国际经济法司法规则。它是保障多边贸易体制之可靠性和可预见性的核心因素。世贸组织的各成员国承诺,相互间不应采取单边行动以对抗其发现的违反贸易规则的事件,而应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下寻求救济、遵守规则与裁决。  相似文献   

9.
殷敏 《北方法学》2024,(2):127-140
全球数字贸易蓬勃发展的态势与传统国际贸易规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数字贸易发展态势体现为国际贸易中的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及交易方式的数字化,其背后的法理成因在于传统国际贸易规制的外部应对机制、内部层次结构、整体调整手段的迭代速度均滞后于数字贸易变革的速度。目前国际规制依托于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等平台,从国际贸易规则数字化、国际规则内部结构多元化和规制手段科技化三个维度逐步演进。中国应在国际数字贸易规制塑造中有所作为,以服务国家利益为目标,以促进数字贸易自由化为发展方向。对此,中国应积极参与数字贸易新议题国际谈判,通过发展国际数字贸易来书写规则,并采用技术手段对贸易秩序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WTO与GATS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它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规则,而且还有投资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规则。作为第一部管理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服务贸易部协定》(GATS)是WTO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入世谈判的最主要、最难的议题之一就是服务贸易。从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在金融服务日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开放不可避免,更何况开放乃我国基本国策;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然的,这也是GATS有关规定所允许的,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因此…  相似文献   

11.
易军 《政法学刊》2004,21(6):42-44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中关于补贴问题主要规定在三个法律文件之中,即《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以下简称《补贴协议》)、《农业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补贴协议》只处理影响货物贸易的补贴,《农业协议》对农产品的补贴在《补贴协议》的大框架内有一些特殊规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则另外规定了关于服务贸易的补贴。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巨大悬殊以及它们对农业补贴的不同政策,从而导致了在货物贸易的补贴规则方面,两类国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利益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必须为实现其与发达国家实质上的平等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12.
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制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若思 《法学研究》2000,(6):93-106
金融服务贸易的主要障碍可能是各国国内有关金融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金融贸易自由化必须以稳定健全的金融体制为基础 ,因此要进行逐步的金融体制改革。但改革并非放松管理 ,而是要加强国内法规的规范作用 ,即要建立完善的、同时是透明的防范规则和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3.
张帆 《北方法学》2011,5(5):146-154
在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问题上存在着"单一雇主"与"共同雇主"两种模式。《劳动合同法》采取了"单一雇主"的立法模式,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被派遣劳动者的雇主,体现了抑制劳务派遣业发展的立法意图。而新《侵权责任法》对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共同雇主"身份的立法认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传统理念,顺应了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对基于"共同雇主"理论下的劳务派遣法律调整模式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劳务派遣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法律保障机制是指从法律上为生产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较少的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提供保障的机制。我国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法律保障机制进行了初步规定,但还是面临着缺乏专门立法、立法位阶不高、操作性不强、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困境。美国完善的法律体系、英国的激励机制等值得我国借鉴。我们应该从清理和整合现有法律、法规政策、制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保障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完善中小微企业科技人才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官本位成为一种价值理念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形塑,而这一权力价值观的实现又有一定的制度做支撑,官本位与人事行政的公共性、服务性要求相去甚远。本文运用环境——价值——制度的分析范式,探讨官本位形成的根源及其内在危害,并从环境改造、价值重塑、制度建设三维关系中提出官本位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义松  冯露 《行政与法》2014,(8):107-111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质是具有排放资格的单位之间就排放容量进行自由交易的制度。基于排污权交易的特殊性。则需借鉴物权理论的公示制度,构建由“公法主导”转向“公私监管”的公示制度。物权的公信力来源于公示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现今因为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性。排污权交易制度也需被赋予公信力。物权变动的公示和公信力涉及物权的多样性和交易的安全性。即使排污权交易不存在上述问题,但就其交易对象的数量限定性和第三人的环境利益相关性.引入物权公示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增强公信力。因此本文认为,应将政府采取的“批准”方式与公示生效主义相结合来构建新型的排污权交易公示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既能增加交易的自由度,也能增加这一方式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从经济与财政可能性、政治伦理可行性、技术和行政操作可行性三个方面将诸多零散的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的利弊分析进行梳理和系统化,碳排放交易的现实可行性和优势得以显现。同时,通过对欧盟和美国碳排放市场建设历史经验的纵向分析和现状的横向比较,强制性碳排放市场的重要意义和碳排放市场建设渐进主义的优势得以体现。藉此,结合我国排污交易的历史经验与最新的政策法律导向,构建渐进主义原则下碳排放市场发展的法律主线和具体制度方案值得尝试。中国应在循序渐进地扩大碳排放交易主体和范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修正市场激励、交易和辅助机制,逐步完善碳排放市场的内在交易机理并实现与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衔接,成为未来气候治理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8.
刘江格 《河北法学》2004,22(6):100-103
中国是世界十大贸易国之一,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潮流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表面上"入世"不可避免地会给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诸产业带来冲击,更为深刻的是将发生在体制层面,尤其集中在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着重阐述加入WTO以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e recent proliferation of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paradigm shift from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to bilateral and regional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Even more questionable is the fac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EU), among the other trading powers of the world, are leading the use of RTAs to the detriment and neglect of non-discriminatory trade liberalisation.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neo-colonialism may be the motivation for the use of RTAs by the USA and the EU as their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of choice within a broader competitive process for imperial domination of their preferential trading partne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is suggestion in order to propose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for the RTA practice of the USA and the EU.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全球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和乌拉圭回合结束后,各种环保意识、法律、规章和措施,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及与健康有关的商品国际间流动,甚至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贸易与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推动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相互协调发展,是WTO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考察了环境保护和贸易自由的关系,对WTO的环保贸易条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协调环境与贸易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