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一国之内的政治学意义上,主权是人民主权和国家主权的辩证统一。人民主权是一国之内最高政治权威的道德力量与政治合法性,没有人民主权的国家政权必然面临统治的合法性危机;人民主权决定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一国之内最高政治权威的实体表现,其职能在于体现与保障人民主权。人民主权的抽象性、不可分割性与国家主权的具体性、分权制衡性等之间的区别与统一,是政治文明运行机制中的宪政由来与本质。  相似文献   

2.
何平 《探索》2004,42(2):52-5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进程来看 ,政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中的重要成果 ,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政治文明是宪政的前提和基础 ,宪政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显著标志。当代中国应当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和宪政建设的有益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 ,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3.
徐晓刚 《唯实》2003,(11):36-39
现代宪政文化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思想文化基础 ;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就必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宪政文化建设 ,使宪政文化真正成熟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文化 ,当务之急是反对封建特权思想 ,要从建立制度和遵守制度入手 ,加强民主理念和民主技能教育 ,加大对特权行为的根治力度 ,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把宪政精神普及到现实生活中去 ,牵引着整个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4.
宪政——政治文明的基础及精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宪政是政治文明的基础 ,是依宪治国的关键。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是宪政的基础性资源 ,宪法、宪政、宪政精神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是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现。宪政的生命力和活力来源于良好的宪法秩序、有限政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转和宪法至上权威的不可撼动的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5.
国际体系在规则选择与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具有宪法性质的规范,这些宪法性规范决定和支配了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根本属性,并建构着整个国际宪政秩序的基础。而宪政主权原则是这些宪法性规范的最集中表述。从权力结构和价值基础看,现行国际体系属于“国家主导型”模式,保障国家价值是国际宪政的首要目标。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巩固主权地位和加强体系权威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宪政:法治与政治文明的最佳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珍  宋哲声 《求实》2004,4(12):83-87
法治与政治文明存在着密切联系 ,因为法治与政治文明一样具有文明的属性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 ,必须实现法治与政治文明的最佳契合 ,即实行宪法政治。  相似文献   

7.
宪政建设:政治文明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绍木  范绎民 《探索》2005,2(3):77-79
人类社会政治历史中的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基本价值核心在于自由与发展。它在保障公民消极自由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政治建设与改革的原则,既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延续,也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性的质变与跨越,给政治文明赋予了新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宪政就是这价值与制度依托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把全国贯彻实施宪法,当作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对党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确立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抓住了依法治国的纲、政治文明建设的纲。十六大提出依法执政这个历史性命题,为实行宪政确立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宪政建设对民主、法治与人权建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阐明宪政建设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极端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宪政挫折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致力于回答“为什么有些国家在宪政史上会出现宪政挫折”这一问题。为此,本文把宪政制度从建立到巩固经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从而建构了一个宪政挫折的分析框架:即宪政需求的出现与宪政领袖的兴起;宪法制定的阶段;宪法初步运行/调适阶段;宪政巩固与深化阶段。并总结出每一阶段所需重点观察的变量因素。通过逐一地对这四个阶段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宪政挫折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建国初期,毛泽东开创了民主施政、民主建国的道路.邓小平确立了法治的方向,促进了我国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江泽民、胡锦涛确立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奠定了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建国初期,毛泽东开创了民主施政、民主建国的道路。邓小平确立了法治的方向,促进了我国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江泽民、胡锦涛确立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奠定了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实质是依宪治国,法治与宪法和宪政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而这一目标,只有在宪政条件下,才能真正完全地实现。法治的落实,首先要求有一部合乎宪政精神的宪法,只有在宪政条件下的法治,才是完善的法治;只有宪政保障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只有实行宪政,才能真正推动法治的发展,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我国已经开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要实行法治,就必须坚定地贯彻实施宪法,实行宪政。  相似文献   

15.
殷啸虎 《唯实》2004,2(2):57-59
中国宪政运动如果自戊戌变法算起 ,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然而 ,严格意义上的宪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1 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1 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切 ,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宪政的道路迈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宪政制度建设的今天 ,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正确处理宪政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我们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就是宪法工具主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宪政、宪法的概念入手说明两者的关系 ,并进一步论述符合宪政要求的宪法应具备的功能 ,从而使我们对宪政和宪法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宋鉴 《党政干部学刊》2007,(8):13-14,44
近代中国(1840-1949年),代表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封建政权曾宣称推行宪政,却屡屡受挫。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相继推出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施政纲领,并颁布宪法,实施宪政。本文探讨了中国宪政演变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曲折发展的原因,为今天实行宪政提供了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宪政体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庆奎 《新视野》2005,2(1):48-51
宪政一般是指以宪法和法律限制公权、保护私权的制度安排。宪政体制一般是指以宪法和法律来规范权力控制、权力分立、司法独立、保障人权的制度架构,它体现在立法、行政、司法与公民的制度安排及相互关系中,以及政党制度安排及党政关系中。宪法与宪政体制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在中国,正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代议制思想的指引,朝着宪政的方向努力。在中国进行宪政建设,首选目标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按照宪政体制的要求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宪政体制与人大制度的接轨。其基本方向是:理顺党的领导与人大权力的关系,培养宪法至上的观念和宪政意识,完善选举制度和实行竞选,以及保障公民权利、建设有限政府和实行司法审查等。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陈纯柱  林莘 《探索》2012,(2):61-65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主宪政的道路,虽然遇到了许多坎坷,但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体制。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宪政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定出好的宪法是宪政建设的前提;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保障宪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宪政发展带来了支撑和动力;完善法制,构建制度化、程序化的执政机制是宪政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