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来,北京人口规模飞速膨胀,2009年底,常住人口1972万,不但远超北京“十一五”规划末1625万人的目标,也早就突破了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1800万人的目标。同样,人口规模快速膨胀也是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大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城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张,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没有完全跟上的情况下,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困扰,出现了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堵塞、资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以及入学难、就医难和公共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全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口变化。这种变化既有人们所熟知的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也有其他的人口趋向,如:人口结构的区域性不平衡、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等,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福祉,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的深化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面临大城市人口持续膨胀与中小城市人口不断递增共同发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给城市带来诸如就业岗位供给、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配套等方面的较大压力。因此,为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城市人口承载力,确保全国各地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正式公布,中国人口发展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口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人口学家分析了当前人口发展形势,并就众所关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林志远 《北京观察》2009,(12):36-38
北京西南区域包括门头沟、房山、大兴、丰台和石景山一共五个区县,总共面积488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接近300万.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很多成绩.但也走了不少弯路.造成了现在由局部人口膨胀所导致的交通拥堵和环境资源恶化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要充分吸取以往的教训.优化发展道路,与中心城区的条件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的人口膨胀,现在已经到了饮水资源、交通、能源和环保全面告急的地步,为了防止更加恶化的形势,2005年中央批准的北京市2010年发展规划,已经明确了把北京市总人口控制在不超过1800万的总目标.这个目标的落实意味着今后十年间,北京市平均每年要削减至少2万常住人口,但是根据截至2005年公布的人口统计显示,北京市的人口正在呈现加速膨胀的趋势,2005年的新增常住人口已经超过50万,如果不加控制,今后的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大.北京市人口膨胀的基本特征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主要原因是人口管理不能适应首都城市的需要,高校无限制扩招,以及土地管理失控和产业政策失误.了解这些原因的变化是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克服人口膨胀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直面“未富先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事资料手册》2006,(1):65-67
专题主持何艳:银发浪潮的提前到来使我国陷入“未富先老”的困境。2005年12月底,新华社报道,民政部的统计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人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开始进入老年型.并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今后校长时期内.我国60岁以上人口还将继续以年均约3,2%的较快速度增长。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用几十年上百年才进入老龄社会.而我国仅用了不到20年。我国老年人口不仅基数大,而且高龄人口多。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太平天国战争人口损失问题的研究,反映了太平天国史研究和中国近代人口史研究的曲折轨迹。该问题的研究首先需要建立中国近代人口理论并对近代人口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一些学者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者们主要从微观人口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9.
陈岱云 《求索》2014,(12):4-11
当前,人们关注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人口结构型流动,或者说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的流动,正是这种人口流动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人口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因而,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念下党和政府更加关注解决农民工问题和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使我国人口流动实现了从制度限制、排斥到政府引导、社会推动的转变,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充分体现了嬗变的制度对人口结构型流动的影响,促进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彰显了中国社会的重大进步。然而,在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受制于制度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 《新东方》2002,(1):5-15
人口环境系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自然社会系统,是人口和环境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其基本矛盾是人口环境系统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而人口环境的规律则规定了人口环境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人口增长超出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地球环境系统将被人口压力突破,能源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人类文明前途的不确定性。摒弃传统的非持续性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人口与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全面完成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刻论述,其中人口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人口现代化对于助力经济发展、重构社会文化、推进生态文明、保障国家安全以及推动民族复兴,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和人口负增长时代,人口现代化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然而,国内学界却没有与时俱进地拓展研究,较少对各类人口现象进行理论统合,或较少融入人口以外的其他现代化视角。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背景,结合新时代人口发展的新特征,从人口总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四个维度,对人口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人口现代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机遇方面,讨论了质量型人口红利、长寿红利、性别红利和配置型人口红利等发展优势;挑战方面,分析了超低生育率、老龄化加速、城乡区域发展不均、传统人口思维定式等方面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升人口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思路与路径选择,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现代化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12.
每每想起一则笑话就忍俊不禁曾有一名日本人这样质问中国导游:为什么中国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导游轻描淡写地答道:要是中国没有计划生育,那么现在人口还要再多出4亿。如果这4亿人都游来日本,你们欢迎吗?日本人顿时语塞计划生育,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这是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主旋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控制人口增长的贡献不可磨灭。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在5亿左右,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加之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致使到70年代末人口数量迅速膨胀接近10亿。面临严峻的人口形  相似文献   

13.
如何应对上海的老龄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趋势] 老龄化趋势明显加速 到2004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约为260.78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2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0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4.87%。上海的人口平均寿命已达80岁,老龄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城市防灾减灾中的空间信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捷  李京  宫阿都 《中国减灾》2005,(12):42-44
引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公共安全方面的风险也急剧积累,一系列重大事故相继发生,在国外,如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韩国“大邱”地铁纵火事件等;在国内,如2003年发生了大规模的“非典”疫情等。随着这些城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际社会在应对人口贩运方面最主要的、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法律文件,《联合国反人口贩运议定书》对人口贩运的预防和惩治作出明确规定。加拿大、美国等国结合自身法治实际和国家利益需要,贯彻实施了该议定书,形成了一些良好做法和成功经验。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贩运犯罪特别是国内人口贩运犯罪,建议依照该议定书的要求,借鉴他国良好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实际,从拐卖犯罪的惩治和预防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应对策略,逐步确立有中国特色的拐卖犯罪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谈到人口问题,不能不谈及老龄化问题。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人口变动和发展的一大趋势。由于出生率长期持续下降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悄然发生根本转变,2000年步入老年型,  相似文献   

17.
刘凝 《北京观察》2017,(2):65-65
2016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着力健全人口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积极完善人口管理政策,人口调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必须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规划落实不到位、各区联动不强“、以业、以房、以责”管人推进力度不够等。  相似文献   

18.
1977~2005年的北京人口统计,户籍人口增加551万,达到1181万,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增加641万,达到1558万。其中1978~1990年新增户籍人口185万,新增常住人口189万,15年间二者只差6万,十分接近,显示非户籍的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不到5000人。但是1990~2000年的人口增长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增户籍人口75万,年均7.5万,与80年代持平,新增常住人口277万,年均27.7万,大幅度超过新增户籍人口,反映出传统的户籍人口管理制度对人口总量的约束已经很困难了。  相似文献   

19.
张翼 《半月谈》2004,(22):47-49
我国现行人口政策取得巨大成效: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使我国人口到2004年年初才达到13亿左右,将达到13亿的时间推迟了整整5年;另外一方面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不可或缺的人口优势,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3,(3):94-94
冯月菊在《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指导方针。目前转型期各种新问题交织,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统筹任务艰巨,需要树立全局的、均衡协调的发展观,综合运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加大统筹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