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贸关系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李光辉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21世纪中日关系的好坏,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世界来说也是相当...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中国领导人是如何看待90年代的中日关系的?21世纪的中日关系将怎样构建?这些都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 199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京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海部俊树时说,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合作的潜力很大,两国合作有着许多有利条件。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日本对中国的古文化了解较深,两国地理上的距离也很近。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整个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97,(2)
根据对外友协的安排,4月10日印度原外交秘书辛格先生与我所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辛格先生是印度资深外交家,曾长期在印度外交部工作。在座谈中,辛格先生说,中印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又都拥有众多的人口,两国合作的领域较多,彼此都是重要市场,双方应该成为合作伙伴。除了经济上的合作之外,双方还应加强学术文化交流。我们两国的学者应该著书立说,对印、中两国的情况及两国的合作进行探讨,让双方互相了解彼此的态度、立场和考虑,这对增进印、中友好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日历史共同研究是首次由中日两国政府主导的共同历史研究,在历经3年的努力后,2010年1月31日,中日双方同时发表了共同研究第一阶段的相关论文。笔者作为参与者之一,对共同研究的缘起、基本情况以及中日学者间的共识与分歧作了介绍,并对其问双方正确定位共同研究、正确处理个人意见与反映主流看法的关系、正确设定共同研究任务表示了肯定。笔者希望学术研究可以逐渐使大家更理性地看待这段过去的历史,还原历史并超越历史,妥善处理两国间分歧,促进中日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双边定期学术讨论会 1993年10月12—17日,我所和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八次中日国际问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松永信雄理事长兼所长率领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代表团访华并出席了会议。中日两国的专家和学者在会上就当前国际形势、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推动东北亚继续走向和解与合作、亚太经济、中日关系等议题发表论文并进行了热烈、坦率的讨论。钱其琛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会见了双方代表团人员。该团还同外交部、有关研究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学者就共同关心的国际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的茶文化,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又有其共同的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两国的饮茶习俗也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各自不同文化的背景。正是这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了两国人民在个性上、心理趋向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因应当前中日间"政冷经热"的失衡状况,有学者提出跨越两国间历史问题,采取"新思维"促成中日关系的改善.但事实上,相对于政治、经济发展程度而言,中日两国在文化层面的理解和认同严重滞后,而且两国在文化的性质、地理环境构建的文化风格、历史演绎的文化秉性,以及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的差异,使两国在文化认同和理解上存在巨大的障碍,制约着两国关系的改善与和解.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同时由于两国紧密的经济关系和民间联系以及东亚局势的演变,也使两国关系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因素,特别是两国领导人的多次成功互访.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日两国尊重并超越历史,相互肯定长处,增信释疑,对于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19~20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学者在北京举行了名为“中俄社会科学论坛”的学术研讨会。这次“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就是中俄两国领导人在2004年10月商定的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这次活动中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唯一一次高层次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0.
历史恩怨与现实国家利益交织在一起,使中日之间各种矛盾加剧,极大地影响着两国各自对对方的战略判断。然而,对于两国来说,更值得重视的应是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缓解历史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冲击和干扰,把一个充满希望的中日关系带入21世纪,是当前中日两国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1989,(2)
关于泰族起源问题,百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激烈争论的问题,在泰国的影响尤为深远。云南历史上的南诏大理国是否为泰族建立,长期以来也是中泰两国学者探讨的重大学术课题。为此,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强·特拉逸教授于1986年提议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联合研究“泰国的起源:是南诏还是素可泰?”的课题。双方组成各有五人参加的联合研究课题组。1988年4月7日至17日,强·特拉逸教授率领的泰方课题组到云南大理州的巍山、剑川、大理等地考察了南诏的古城遗址、石窟及重要的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28-30日,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和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共同举办了以“亚洲和平与安全:现状与展望”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有6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分别来自国家部委、军队、高校和媒体,以及韩国、印度、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来自中国台湾的学者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和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秘书长李义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长梁守德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关贵海副院长、韩国驻华公使石东演先生和全国高…  相似文献   

13.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在经济、文化交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比较而言,两国的安全合作却始终处于滞后的状态。尽管在一些安全议题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双方在开展安全合作方面仍然具有共同的利益和需求。扩大交流、更新观念、增加信任,尽快走出安全困境,是中日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与时俱进地进行政策调整,积极地进行舆论引导,切实地推进具体事务合作,建立真正的战略互惠型安全合作关系,对于两国来说不失为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14.
应日本“亚洲论坛—日本会议”邀请,笔者去年深秋作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耿惠昌、副所长徐淡率领的学术代表团成员,赴东京出席了中日两机构每年定期举行的学术讨论会。按照会议的日程安排,头两天是大会发言和讨论。两国学者围绕“亚太地区大国协商之可能性”这一主题,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因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每天除了1小时的午餐与10分钟的茶歇外,从上午9时至下午7时,发言安排得满满的。除了正式发言外,两国学者十分重视非正式的交谈。无论是参观藏书万卷的东京大学图书馆,小憩于充满欧洲情调的咖啡馆,还是在清洁明亮的地铁车站,或日本民族风格的小酒店,中日学者总是三三两两,促膝交谈,有时谈得比大会发言更深入、更透彻。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在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等诸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复杂多变,由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两国关系发展有减慢的趋势。在中日关系中,经济因素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关系已经开始决定中日关系走向。尽管中日政治关系目前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但双方经济关系发展依然稳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6.
4月19日,“中国—利比亚学者对话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的利比亚学者一行5人,他们都来自利比亚最高学术院(以下简称“最高学术院”)。中方与会者主要是国内从事中东非洲问题研究的学者,以及财政经贸研究方面的学者。对话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研究员主持,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致开幕词。利比亚学者主要向中国学者介绍了利比亚外交政策、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经济改革和水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最高学术院非洲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尔·哈米德·纳密教授首先向中国学者介绍利比亚的外交政策。他…  相似文献   

17.
1991年4月24~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拉美室联合举办了关于拉美债务的学术讨论会。30多位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拉美债务危机的出路和发展前景以及拉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与会学者就债务危机和债务问题两个概念的界定发表了看法。有的学者指出,债务危机和债务问题是表述负债程度的两个概念,债务问题表述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的还本付息,这时付债偿息不影响经济的发展;债务危机则是指已经发生偿债困难局面,负债国宣布停止或延期还债,它所表示的是一个阶段性概念。负债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危机得到缓解,即可走出危机阶段。有些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负债国如果可以正常地还本付息,它  相似文献   

18.
据我国史书记载,公元1~2世纪时,有一个叫做“掸国”的国家先后几次遣使向东汉王朝朝贡.由于首先提到“掸国”贡使的史料中记载他们是从“永昌徼外”来的,而今天滇西境外又恰好是缅甸掸族的聚居区掸邦,故许多学者都认为,这个“掸国”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缅甸的东北部地区,“掸国”是由掸族的先民建立的一个古国.所以,在谈及缅甸古代历史和早期中缅关系时,人们总会提到这个“掸国”.又由于缅甸的掸族与我国的傣族本为同源民族,他们在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经济等方面至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跨境民族”群体.因此,一些研究傣族史的学者又将“掸国”同傣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认为“掸国”的疆域还包括了今德宏傣族地区的一部分,“掸国”的历史也属于傣族史范畴,并将其写入了傣族史的论著中.  相似文献   

19.
范宏贵先生是一名充满家国和民族情怀的归侨学者,他用"学术的一生"成就了国际学术界关于侗台语族群研究的重大突破;同时,他也用"一生的学术"践行了"共发展"的学术宗旨,为后人侗台语族群研究工作的开展和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和民族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根基。先生带给学界的理论建树和精神遗产无不体现了他扎实的学术功底和高洁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20.
中亚三国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0月25日—11月6日,应塔吉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直属国际战略研究所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直属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邀请,我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代表团对3国进行了学术访问,走访了这些国家的有关科研脘所、政府部门及民间团体,与各国各族学者、官员等进行了座谈。通过所见所闻,使我们获得了许多对中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宝贵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