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1年4月,王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推行“左”倾路线,把张国焘派到鄂、豫、皖根据地。张一到此地就撤销了鄂、豫、皖边区特委,把党政军大权抓到手上。不久,蒋介石亲任鄂、豫、皖剿匪司令,出动30余万人,分左、中、右三路军“围剿”鄂、豫、皖根据  相似文献   

2.
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其地域范围包括河南省中部、南部和湖北省的大部,以及安徽、湖南、江西省与湖北的边界地区.第一部系统全面反映鄂豫皖湘赣边区人民和新四军第五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艰苦创造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的史书——《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
1943年11月,郑位三同志受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派遣来到鄂豫边区,加强对五师、边区的领导。在边区我们都尊称他为“位老”。位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地向中央和华中局反映以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为核心的边区党委以及新四军第五师的状况;正确领导了边区的整风与审干,保护了一批干部;终于消除了当时中央对五师、边区的某种误解,为五师和边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中央两次决定位老到鄂豫边区工作抗战爆发不久,位老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委派,回鄂豫皖地区,先后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兼鄂豫皖特委(后改为鄂东特委)书记,领导鄂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4.
1943年冬,中共中央特派原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郑位三以中共中央华中局代表的身份,抵达鄂豫边区,负责全面领导工作,受到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领导同志的热情迎接。郑位三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是久负盛名的创建和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而且又是李先念的老上级。他的到来,李先念等打心眼里高兴。  相似文献   

5.
张光日 《世纪桥》2020,(2):31-34,61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解决干部缺乏、干部素质不高等问题,鄂豫边区通过创建各类干部教育学校和训练班,为边区培养了大批各种层次的干部。这些干部积极贯彻中共抗战政策,动员群众建立根据地、参军参战,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程允淦 《党史文苑》2012,(4):63-65,78
鄂豫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凝炼并实践了红安精神、铁军精神和中原突围精神等优秀精神。鄂豫边区三大精神有着共同的理论来源,在内涵上也前后承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带有各自的特色,反映着不同时期革命实践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李先念传》编写组、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所属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编写的《李先念年谱》.于2011年6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在鄂豫边区(前期称豫鄂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有一个由幡然悔悟后的侵华日军士兵组成的反战组织--在华日人反战同盟五支部.他们和新四军五师的指战员、边区群众并肩作战,广泛深入地对侵华日军进行反战宣传教育,对边区周围据点的日军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其厌战情绪日益增长,并促使驻扎在应山县城的日军第三师团工兵大队46名士兵集体暴动.  相似文献   

9.
鄂豫边区建设银行成立于1941年春天,时值边区最艰苦的斗争岁月。 鄂豫边区从成立时起,就处于日伪顽三面包围夹击之中,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斗争形势。敌人在疯狂围攻和“扫荡”的同时,向边区进行经济掠夺。日寇将大量“军票”投向边区,抢购物资,使边区内原有通行的法币贬值,造成金融混乱,物价上涨。加之连续两年遇到特大旱灾,受灾面积达  相似文献   

10.
在鄂赣皖边地区,有一名一直流传至今的智勇传奇的抗日英雄,他就是从荆楚大地的荆州古城毅然投身于抗日战场,曾任鄂豫边区新四军5师挺进18团政委的郑重(原名陈钟万)。人们敬佩郑重,素称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卓越指挥员,一员有勇有谋的战将。  相似文献   

11.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李先念传》编写组、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所属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编写的《李先念年谱》,于2011年6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共湖北省委批准立项的一部记述李先念同志一生的编年体著作。全书300万字,共分为6卷。它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依...  相似文献   

12.
1943年12月1日上午,鄂豫边区暨新四军五师直属机关干部和各军分区各县代表共140人,聚会在黄家畈一幢高大的三合头房屋内,隆重而热烈地为两位辛亥革命老人庆祝六十寿诞。  相似文献   

13.
1942年农历3月23日深夜,19名被关押在云梦城日伪监狱的我地方党政军革命干部及其他人员,在共产党员张鹏程、刘志凌等人的率领下,秘密起事,杀敌越狱,轰动了整个鄂中乃至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1940年1月,美国著名的女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与翻译安娥,冲破层层艰难险阻,辗转来到了位于湖北省的安陆、京山、随县交界处的白兆山,对我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14日,她们到达新四军豫鄂挺进纵  相似文献   

15.
1946年春末,鄂豫边区遭受到国民党军26个旅约30万兵力的重重包围,驻扎湖北宣化店的我原新四军部队奉命突围。我军一部佯装大部队牵着敌军主力向东北方向驰奔,而主力则兵分两路,在武汉、信阳之间及柳林、花园之隙,潮水般杀过敌人封锁线,直奔豫西、鄂北及陕南。这就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中原突围。 在突围的新四军第十四旅(干部旅),有一支说日  相似文献   

16.
陈奇文 《学习月刊》2012,(16):18-19
今年是延安整风运动70周年,当我们举行纪念活动的时候,湖北的同志很自然地联系到延安整风对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引导。延安的整风运动是1942年到1943年在延安进行的。鄂豫边区的整风运动首先于1942年在部队开展《战时整顿三风》的运动;1943年冬紧接着全面开展整风运动至1945年8月第二期高级整风班结束时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7.
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当局河南确山县县长纠集泌阳、信阳等三县常备队以及匪徒共1800余人,突然进袭竹沟镇新四军所在地,将留守的新四军第八团和新四军后方医院团团包围,向新四军伤病人员及在这里工作的官兵与当地群众开枪扫射,有200多人当场死亡,现场惨不忍睹。新四军第八团留守处主任王国华,率领余部冲出重围,逃出竹沟镇,仍遭匪徒搜杀。这就是震惊中原的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竹沟事变”。竹沟又称沟竹,因以“簧竹茂盛”而得名。它位于河南确山县西部,坐落在伏牛山、桐柏山余脉交错处,三面环山,山上草木如盖;一面靠水,大沙河(竹沟河)由北而南穿镇而过,岸边竹林青翠欲滴。古往今来,它是中原西达宛襄的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又被称为竹沟镇。在近代,这里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的活动,1927年10月8日,中共驻马店特支决定以马尚德(杨靖宇)等人为指挥领导了著名的确山刘店农民暴动,从此播下了革命火种。之后,由于中共河南省委、中共鄂豫边区临时省委(前为中共鄂豫边区特委)相继遭到破坏,特别在红军主力长征后,他们又都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遂由原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王国华和已改称中共鄂豫边区工委的书记张星江取得联络,并在1935年8月...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父母都是新四军五师开辟的鄂豫边区的基层领导干部。1943年夏,父亲谭扶平由破孝县委书记调任襄河地委城工部长,母亲牛洛桂由孝感滑石冲区中心区委书记兼战争动员大队长调到襄河地委党校工作。  相似文献   

19.
《学习月刊》2014,(18):95-97
黄陂北部是一片峥嵘而英雄的土地。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大别山区最早的革命策源地和最先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诞生地,同时是全国第二大苏区——鄂像皖苏区的基本构成体: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又曾经一度成为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无数共产党人在此前仆后继、光荣流血。特别是木兰山上曾燃起的革命烽火,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成为承载革命历史、开展主题活动、教育激励后人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鄂豫边区有一种“女将军”牌香烟极受欢迎,这不仅因为其烟丝细腻,味甘醇香,更因为烟盒上印着的跃马举枪的新四军女将军形象深受同志们爱戴。当时,在边区的将军中,只有新四军第五师政委陈少敏一位女性,所以人们称她为“做广告”的女将军。 陈少敏原名孙进修,曾用名孙肇修,1902年生于山东省寿光县范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11月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