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通过,对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法有总则、资源调查与发展规划、产业指导与技术支持、推广与应用、价格管理与费用分摊、经济激励与监督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八章三十三条。总体来看,本法体现了以下三项立法原则:国家责任和全社会支持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力求…  相似文献   

2.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资源调查与发展规划第三章产业指导与技术支持第四章推广与应用第五章价格管理与费用分摊第六章经济激励与监督措施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说明如下:一、可再生能源法修改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5年审议通过后,对加快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各种配套规定相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6,(5):26-26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后,相关的价格、税收、强制性市场配额和并网接入等鼓励扶持政策也相继出台,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由此进入加速发展期。可再生能源法配套法规 2005年2月,全国人大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为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实施还需要颁布有关各项配套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在2006年1月12日《可再生能源法》实  相似文献   

5.
根据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要求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为推动我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有关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提出了《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于浩 《中国人大》2009,(24):32-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5年审议通过后,对加快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法律,不仅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提出了议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9月1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国 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结合 “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我国已经拟定能源 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强调了调整能源结构, 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 张国宝指出,规划可以概括为48个字, 即:“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 元发展,立足国内,开拓海外:统筹城乡, 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创新体制;保护环境, 保障安全。”他还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已 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为我国可再生能 源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 消费中的比重,由目前的7%提高到2020年 的15%.可替代化石能源4亿吨标准煤,减 排二氧化碳10亿吨、二氧化硫700多万吨。 他指出,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 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2004  相似文献   

8.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规范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电力监管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指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和地热能发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大》2013,(16):12
执法检查组告诉记者,贯彻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事关中国经济转型和"美丽中国"的顺利实现,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相似文献   

11.
财综[2011]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物价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有关规定,财政部会同  相似文献   

12.
去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我和其他几位代表共同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对可再生能源法有关条款进行修改的议案.得到了全国人大环资委的高度重视.汪光焘主任委员亲自给予我们大力指导和帮助,使我们深受教益。当年7月8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修改可再生能源法议案办理工作座谈会,我们几位代表所提的四条修改意见得以吸收。7月22日.在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召开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改工作座谈会上.我又进一步提出了两条建议。在全国人大环资委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提出的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原则、设立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以及电量收购最低限额指标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于浩 《中国人大》2009,(18):3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5年审议通过后,对加快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我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也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倾斜,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激励机制,本文从政府补贴入手,讨论了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政府补贴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的实践情况,并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体系、以必要、适度以及适当为立法原则,构建立体化的经济激励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30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并将于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对于促进我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亮点一: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的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这是强化有关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6.
赵新生 《乡音》2012,(1):13
我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任重道远,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度期长量大,从而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需求及产业链和市场机制的快速形成,这对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规模都有较大影响。建议:一、加快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建设。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制定《河北省可再生能源条例》。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收、信贷、发展基金、奖励等激励政策体系。二、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可再生能源研发  相似文献   

17.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该部法律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可再生能源法》一直在多种场合被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提及,因为“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中国立足自身解决能源困扰的重要举措之一。马凯表示,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是中国政府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而制度的设计、运行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需要方方面面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发改价格[2009]1906号2009年7月2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为规范风电价格管理,促进风力发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决定进一步完善我委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  相似文献   

19.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加强水能资源管理,合理有序开发水电,促进全省能源工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水能资源的统一管理(一)把科学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摆在能源发展的重要位置。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水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地位。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资源主管部门要把水能作为优先发展的能源切实加强管理,使水能资源管理进入依法有效管…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25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办法将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办法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强化能源监察执法,明确激励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节能长效管理制度。办法加强了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的规定。新建公共机构办公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