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2月11日在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上的讲话)我衷心祝贺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在京召开。这里,我就如何进一步宣传苏区精神讲点意见。苏区精神是在2005年10月兴国会议上,与会同志取得共识后力主要大力宣传的。此后,许多同志特别是江西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是我们党在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府,简称中央苏区。苏区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孕育产生的重要时期。当年,面对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干部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好作风排除万难,赢得了苏区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苏维埃政府紧密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苏区人民谋利益,广泛发动群众干革命,筑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3.
石仲泉 《党史文苑》2010,(3):4-6,10
(2009年12月11日在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上的讲话) 我衷心祝贺第三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在京召开.这里,我就如何进一步宣传苏区精神讲点意见.苏区精神是在2005年10月兴国会议上,与会同志取得共识后力主要大力宣传的.此后,许多同志特别是江西赣州市的同志,一直在呼吁如何唱响苏区精神.2007年1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邀请全国有苏区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中央档案馆存有一份署期为“1928年1月到3月”,但无作者署名的历史文件,题目是《江西工农革命的纪录——江西第一个苏维埃——万安暴动的胜利》。文件说:“1928年的开始是江西革命最光荣的一个新纪元。霹雳一声,万安县苏维埃政府在全县十余万工农群众的热烈拥护之下诞生了”,“万安暴动的胜利,是全省苏维埃革命的信号”,“他不但是万安工农革命胜利的产儿.并且是江西第一个苏维埃.为江西革命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苏维埃革命的局面。”1929年3月,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在《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把万安建立苏维埃之事,与广东的海陆丰、琼崖.湖南的醴陵.湖北的黄冈等地的苏维埃相提并论.万安暴动为党中央所关注,为全国人民所瞩目。  相似文献   

5.
被人们誉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在涌赣苏区工作虽然只有一年零两个月时间,但他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辞辛劳、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骆驼”精神给苏区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实事求是纠正“左”的倾向1933年6月上旬,任罚时到达湘陆苏区中心—永新县。他受党中央委派,担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省军区政委。任弼时初到湘赣省时,正面临王明“左”的路线在苏区贯彻执行、苏区各项工作受到“左”倾路线严重影响的局面。以王首道为书记的原省委已被改组,不少干部和群众被错当成“AB团”分子遭逮捕…  相似文献   

6.
江西的苏区,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具有关系全局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江西苏区的历史,很多方面的因果关系,已经大大超越了地方党史的范围。因此,对江西苏区史的研究历来受到海内外的关注。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党史界对江西苏区史的研究,已有长足的进展,出版了许多研究专著,征集整理了不少资料专辑,发表了一批专题论文。这样的基础,既为我们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整体上,深化对江西苏区史的认识构成了前提和条件,更为我们拓展对江西苏区史程因果关系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再思考。为此,现陈述我们对以下两个问题再探究的看法,期盼专家、同仁的教正。  相似文献   

7.
1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牵头组织的红色文化采风团,重返闽东苏区,再次踏上柏柱洋这块光荣的土地。 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是在初中二年级时。学校让我和王世光、郑荣华3名同学到闽东苏区首府柏柱洋采访“五老”,收集“红卫兵上讲台”的讲课素材。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苏区,何叔衡、谢觉哉、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5人是最年长的同志,受到大家尊敬,被称为苏区“五老”。他们中何叔衡年龄最大,可是“左”倾领导者对他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不让他参加长征,而将他留在苏区,结果被敌人包围,跳崖壮烈牺牲。其他“四老”则拄着拐杖走上长征路。周恩来对保卫“四老”的何长工说:“这4位老同志是党的宝贵财富,你要对他们的安全绝对负责。如果他们在,你也在,那就没事;他们在,你牺牲了,我追记你为烈士;如果他们不在,你在,我就要你的脑袋。” 苏区“包公”何叔衡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曾担任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善于  相似文献   

9.
1933年5月中旬.任弼时被调离苏区中央局。6月中旬,他到达湖南和江西交界的湘赣苏区担任省委书记,同年12月.接替蔡会文兼任省军区政治委员。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省军区政治委员.他在从1933年6月到达湘赣苏区至1934年8月奉命撤离、先遣长征的14个月里,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1932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指战员在江西抚州境内,与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期间,他光明磊落、正气凛然,对苏区群众和红军指战员无比爱护、关心,与当时的"左"倾军事教条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李克农一直在隐蔽战线工作.对党无限忠诚。当时他的工资也不多.还要缴纳党费.还要捐助一部分钱给“济难会”,用以救济死难者的家属.因此.很少能照顾到家庭。他的三儿子李伦后来在回忆父亲时谈道:“1934年初.父亲在江西苏区工作的时候.用一家商号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母亲写了回信.她也让我给父亲写一封信。母亲也不限制我,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12.
大哥带领他走上革命道路 江西永新地处湘赣边界,是革命运动兴起较早的县份之一。1928年5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首次攻占县城,永新人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进一步觉醒,跟着共产党、毛委员闹革命。从此,永新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随后,又成为湘赣苏区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3.
正问:您何时参加红军?谈谈您了解的红军反"围剿"情况。答:1928年春,红军到了我家乡。我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儿童团,整天拿着梭枪查岗、放哨,有时跟着大人跑跑腿。后来,家乡成立了地方武装游击队,我和姐姐都参加了。江西南部是中央苏区所在地,红军在苏区扩大队伍,地方武装游击队被编入红军。1931年,我正式参加红军。  相似文献   

14.
<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对各个苏区实行了残酷的经济封锁,“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进入苏区”,导致苏区物资严重匮乏。特别是苏区境内不产盐,外面的盐又运不进来,致使食盐奇缺,成了稀缺的珍宝。面对“盐荒”,广大苏区干部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毛泽东退盐毛泽东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与苏区广大军民一样艰苦奋斗,一样吃草袋子饭,“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相似文献   

15.
1930年10月—“—小阳春”。在浏阳县18区区委做宣传工作的胡耀邦,恰巧赶上中共湘东特委前来挑选青年干部到苏区工作。在少共工作中显示了出色的组织才干和严于律己品质的胡耀邦毫无悬念地被当地组织推荐,去江西莲花县、永新县的苏区工作。选送江西苏区的青年干部在众多的青年中,挑选还未满十五岁的胡耀邦是有眼光的。他个头不高、两眼晶亮、性格清澈、办事明了。从11岁开始,他就在如火如荼的农运斗争浪潮中迅速成长,在斗争实践中得到锻炼。进浏阳县里仁高小读书后,胡耀邦更加积极参加减租减息等农民运动的宣传,被里仁小学校长——中共文家…  相似文献   

16.
正1933年5月中旬,任弼时被调离苏区中央局。6月中旬,他到达湖南和江西交界的湘赣苏区担任省委书记,同年12月,接替蔡会文兼任省军区政治委员。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省军区政治委员,他在从1933年6月到达湘赣苏区至1934年8月奉命撤离、先遣长征的14个月里,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全面展建设巩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积极策应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的人生道路平凡而独特,是从空心树洞里起步的。那是1949年暮春,解放大军的铁流奔腾过江,冲刷着江南大地。土地革命时期老苏区之一的闽西连城县,是我的家乡。这时党领导的游击队正积极配合进军福建的主力部队作战,不断狙击、困扰溃逃的蒋军,迎接解放大军南下。人们奔走相告:“红军回来了!”老区群众切盼的黎明已见端倪。我多盼望朝阳快点升起,驱散黎明前的黑暗,让光明再次普照老苏区啊! 在遐想中我自言自语,不觉露出了心声,让隐藏在树上的人听见了。他轻捷地跳下来,如天兵下凡,把我吓了一跳。他络腮  相似文献   

18.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 日穿草鞋闹革命,夜提灯笼访贫农。” 70年前,苏区群众传唱的民谣,至今回响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 1929年7月,毛泽东到上杭蛟洋指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他发现到会代表对各县的情况还不甚了解,便建议将原定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月,中华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王震作为湘赣苏区代表团党支部书记出席了大会。他这次来瑞金,还有向中央汇报湘赣苏区军事工作,讨论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方针问题的任务。此时,王震的心情是相当沉重的。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中共临时中央和李德继续推行军事冒险主义,强令红军“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积极防御路线,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完全抛弃了毛泽东在实践中给红军制定的一整套战略思想和军事原则,结果使红军很快陷入被动地位。湘赣苏区的情况也是十分令人…  相似文献   

20.
去年五月上旬,一位在江西兴国县民政局工作的朋友向我们透露一个信息:苏区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健在的不多了,特别是苏区战争年代红军宣传队的“红军女歌手”仅剩一人,她的名字叫谢水莲。一当我们到达兴国县长冈乡这块红色土地时,热心而朴实的村民告知我们:你们来晚了!“怎么回事?请快告诉我们!”“谢老太昨天去她女儿家了,在井冈山。”从村民口中得知:谢水莲已年逾八旬,身体不太好,目前,每月只有“家属生活费”108元、“苏区干部”补助费120元,因而,女儿们经常接她到家中去“保养”一段时间。乘京九列车北上,在井冈山车站下车,驱车4小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