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台商在闽投资的基本情况台商赴闽投资是伴随海峡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1983年5月,台商以第三地公司的名义在厦门兴办了首家台资企业——厦门夏德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从而拉开了台商在闽投资的序幕。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海峡两岸的民间交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次年夏天,国务院颁布了鼓励台胞的22条规定,闽台经贸往来逐步化暗为明,掀起了一股台商投资热潮。1990年6月,闽南金三角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是吸收台资最集中的地方,占全  相似文献   

2.
融资难是台资企业在大陆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大陆台商资金需求不断增加,而融资渠道却较为有限且受到诸多限制。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台资企业融资瓶颈更为凸显。尽管两岸陆续出台政策措施协助台商融资,但成效有限。造成台资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大陆融资环境以及两岸政策限制等多种因素。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两岸应加强合作,多渠道解决台资企业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第三产业台资的现状入手,运用可靠的数据,勾勒出厦门市第三产业台资的总体状况,分析其主要特点、影响及新变化,同时总结出台商在第三产业的成功之道。最后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8):28-28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成立于2010年,但在建区初期,区内台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分布散,台资企业党建工作更是面临“组织少、党员少、顾虑多”的窘境。如何将台资企业的零星党员聚集起来,通过台资企业党建促进台资企业发展,成为摆在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工商局党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5.
一、闽东南与台湾金融合作滞后于经贸合作 伴随着闽台贸易、投资的发展,必然要带动金融业的同步发展。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无一例外地都需要银行机构提供贸易押汇,签发信用证等服务。然而,由于台商在大陆金融市场没有取得信贷权,目前用于贸易的融资、汇兑和新台币的流入只能以间接方式进行,这种状况使大陆台资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台资在厦门     
截止1998年上半年,厦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548项,合同台资金额32.2亿美元。台资到资约22亿美元,到资率、开工率和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台商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一千万美元以上的有44家,其中,投资一亿美元以上企业有3家。大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但投资额占台资总额的40%,台湾百大企业中已有14家落户厦门。台资已成为厦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港资之后第二大的境外资金来源。台商投资项目数、投资总额、合同台资额分别占外资总数的35%、21%、23%。台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5%左右,近年来其…  相似文献   

7.
台湾经济部近日公布中华经济研究院完成的《台商与外商在大陆投资经济之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1992年受访的台商中,有43%的台商表示获利;有七成的台商计划在大陆扩大生产,增幅为30%;三成的台商计划增资,增幅为20%,由此可见台商仍看好大陆投资前景。 调查报告分析认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有以下特点:一、台商到大陆投资,是大陆有丰  相似文献   

8.
当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两岸交流合作,正处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特别是今年以来台资企业在东部沿海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原有的资金和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湖北地处中部,有着极好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如何把握机遇,积极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常修泽教授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研讨会上做的报告为我省把握机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后,同属中华民族版图的台湾海峡两岸因政治上的原因军事对峙了30个年头,厦门也成为闻名遐迩的英雄前线城市。只隔着一条台湾海峡的厦门与台湾虽然“鸡犬之声相闻”,却怒目而视,不相往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昔日的海防前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城市。至今,全国经国务院批准的仅仅5个台商投资区中,厦门就辖有厦门本岛、集美、杏林、海沧4个台商投资区。据统计,目前厦门市累计已批准台资项目1600多个,引进台资(以台资身份登记的)3…  相似文献   

10.
1990年底全国对台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对台经贸作为对台工作的突出重点。三年过去了,我市引进台资的现状如何,应该采取哪些新的举措?最近,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有关论述,初步探讨了国内外形势变化对台商来京投资可能产生的影响,在走访了近百家在京台资企业的基础上,对我市台资的现状及今后应采取的举措,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公布与实施了有关引进外资和外资企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外资投放于我国大陆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此,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和办企业的人数逐日增多。为了更好地吸引和引进台资,促进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本文拟就吸收台资的法律环境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1990年4月引进全区第一家台资企业上海富赛特电子有限公司起,截至2006年9月,松江审批设立的台商投资项目已累计达539个(占全市8.7%),合同台资达21.73亿美元(占全市13.9%),分别占本区批准外资总项目和合同外资的18.1%和19.7%。台资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松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一些规模大、有影响的台资企业相继成立党组织后,台资企业党建工作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关注。但受当前两岸关系和局势的影响,在台资企业中推进党建工作的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一、对台经贸发展的主要特点福清对台经贸合作的发展始于两岸渔民在海上民间易货贸易,逐步从小到大,由海上到陆地,由贸易到投资,发展成了颇具规模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八十年代末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当局放宽外汇管制和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福清市适时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从而吸引大批台商前来投资办厂,1990年以来为稳定增长阶段,由于先期而来的台资企业此时已得到良好盈利、台商纷纷扩大投资,投资领域由劳动密集型的单项小型产业向综合配套产业发展,特别是综合开发,土地成片  相似文献   

14.
台湾农业优良品种的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理念的引入,促进了大陆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大陆农业产业化和结构升级;带动大陆外向型农业发展.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璐 《党建文汇》2006,(2):15-15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陈水扁“秘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政策基调下.台当局针对台商赴大陆投资又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这些被称为“开倒车”的新招数激起了台商强烈的反应。台当局要求迅速成立“跨部会专案小组”.从法律、资金、技术及人员管控等方面加强对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管理与限制。  相似文献   

16.
经贸信息     
台商在东北三省 投资日益增多 据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前9个月,三省共批准台商直接投资企业58O家;台湾工商界直接投资兴办的独资、合资和合作企业累计已达1251家,总投资额19.23亿美元,其中协议台资8.48亿美元。 台商在东北三省投资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型企业占大多数,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深加工项目比例较少。但因各省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不  相似文献   

17.
严婷 《当代党员》2009,(7):19-20
以“加强交流、寻求合作、共谋发展、共创双赢”为主旨的“首届重庆·台湾周”活动,可能改写的,是台资在大陆的布局。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市台资企业量多面广,且有大型企业在此落户。在这些企业里有10几万的员工。党的工作显然不能是一片空白。通过调查,看到一些问题和经验:主要有台商的态度、我们的认识、具体的困难;以及漳州市在组建支部和开展活动方面的探索。最后文章从原则、主题和创新上指出了如何进一步在台资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到2009年,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中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台湾同胞在此过程中的位置、作用如何?本文对台商参加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的分期、演变历程、贡献、作用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台商投资活动初步奠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贡献者及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台商到大陆投资也对台湾发展作出了贡献。文章对其历史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闵瑟 《党建文汇》2007,(12):46-46
台湾军方内部有些人士看了大陆拍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之后感慨,“如果这些剧情没有夸大,感觉我们真的落后他们不少.”另据台湾媒体报道,有位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看了电视剧《亮剑》之后非常感动,就买了该剧的DVD带回台湾给他的父亲——一位“国军”退役将军看,结果他父亲看完后也同样感动得不行。这名台商说,他们全家都很喜欢李云龙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