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制度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看,在体制内部,我国的法规规章备案体制应当包括备案主体、备案职权、备案依据、备案标准、备案程序和备案责任6个基本元素;在体制外部,法规规章备案制度与人大监督、行政复议、司法审查、检察监督等涉及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的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的法律体系。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法规规章备案机制在运行中日益暴露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制度实证分析的方法,梳理清楚现行法规规章备案体制,并探索解决备案工作实践问题的方法,将有利于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实效性饱受学界诟病,论者或从备案审查主体、审查程序、审查模式等视角提出解释.然而上述制度主义的解释视角,忽视了制度所处的动态变迁的央地关系影响和塑造了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有效实施这一事实.实际上,从央地关系这一语境化的视角出发,基于集权-放权模式考察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生成史与演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备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应用十分广泛。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下放是 中央和地方立法纵向分权的产物。备案制度作为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法监督的重要形式。其着眼于 公平和效率的平衡,着眼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平衡,进而防止立法权的滥用和异化。但在现实运作中,它却发生 了异化。为此,需要从规范、机制和环境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法规范文件的监督和审查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备案制度,可以维护法制统一并替代司法监督。现行法规范文件的双重备案体制存在备案机关重合低效、审查程序安排不当、备案资源分散浪费等问题。未来应当减轻国务院的备案审查负担,将国务院的行政监督重心从事后审查向事前评估转移。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法规制定权是立法纵向分权的产物.备案制度作为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公平和效率的衡平,着眼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衡平,进而防止立法权的滥用和异化,是中央和地方立法监督的重要形式.但在现实运作中,它却发生了异化.为此,需要从规范、机制和环境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备案审查制度由"备案"和"审查"两种制度构成。因备案审查权的扩容,设区的市规范性文件范围由非法源类扩展至法源类,又因设区的市备案审查制度的特殊性,无法完全准用立法法的审查标准,需在厘清规范性文件备案范围基础上,对备案制度和审查制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目前制度的缺陷性,重新构建设区的市"备案"和"审查"的双标准体系。"备案"标准由时间、内容、登记三要素组成,通过增设预登记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而完善备案制度;"审查"制度的审查基准为适当性原则,其又可分为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维度,合法性审查从权限、内容、程序三方面开展,而合理性审查可比照比例原则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农村自治与国家统治的二元对立存在,村民通过村规民约自治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诸多与国家法律冲突的情形出现。国家基于保护公民权利和维护法制统一,有必要也有能力通过司法审查等方式监督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司法审查村规民约可通过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方式;司法审查内容以村委会的行为为主,对村规民约的审查效力仅及于个案;审查范围应以村民自治为界。对于违法的村规民约,事后救济制度中的司法机关应有司法建议权,但现行的事前备案制度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行政备案是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其产生背景是政府所主导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备案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在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目前,行政备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备案的使用过多,覆盖面过宽。行政备案制度指导原则缺失,价值指向不明确。行政备案行为不规范。行政备案制度建设滞后。完善行政备案的措施主要是:厘清行政备案的内涵,准确区分行政备案与行政许可。重新认识和明确行政备案的价值指向,要立足于规范和限制公权力,坚持消极行政和合法行政这两个具体的价值指向。对现行行政备案进行清理和规范。加强行政备案的制度建设,尽快制定和实施《行政备案法谚。  相似文献   

9.
在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依法治国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我国终于正式成立了一个名叫“法规审查备案室”的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各种法规内容进行审查,看其是否违宪。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于加快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加快我国宪政制度的建设,提高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和全国人民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自觉性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法规审查备案室的设立并未标志着中国违宪审查机制的正式启动,而是表明:要完善我国宪法监督体制,采取适合国情的稳妥的监督模式才是关键。本文从我国宪法监督的现状、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走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全面认识宪法监督在我国宪政建设中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把握住现有体制下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2 0多年来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远远多于全国人大 ,且呈递增趋势。然而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正当性受到怀疑。问题在于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机制的缺失和立法权力结构与现实需要的矛盾 ,为实现保证立法权力的统一和民意基础 ,需要进行配套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论《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空白。《公务员法》在考试录用的原则、范围、具体要求方面继承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在报考条件、录用程序方面作了补充修改或创新,并删去了考试录用中某些不合理的具体规定,使《公务员法》较之《公务员暂行条例》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3.
同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关职位分类制度的规定相比,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设计的职位分类制度有许多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职位类别划分更为科学、职务序列设置更加多样化、级别的内涵与功能更为明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立法法第 9条与第 5 6条相呼应确立了我国的授权立法制度。立法法意义上的授权立法相当于传统行政法学上所指的特别授权立法。授权立法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条件不成熟 ,国务院先制定行政法规以作试验 ,待条件具备时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国务院获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效力高于一般的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对公司法的修正案。修订后的《公司法》顺应了世界立法潮流,首次明确承认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地位,并对其设置进行了相应规范,从而使实际存在的一人公司受到了有效的法律规制,但其仍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对于国家立法权限的规定过于抽象和模糊 ,导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冲突不可避免 ,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实施的监督也很难落到实处。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提出了设立立法委员会的设想 ,并对设立立法委员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党委与人大关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党委与人大的关系,需要考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共产党是人大制度的设计、创建和领导者,人民代表大会是共产党实现执政和作为执政党地位的法律根据所在。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谐相处,有机统一,共同为推动人民利益的实现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但在规范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要正视这些薄弱环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科学规范党委与人大关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浅析《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年前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经历1994年的修订后,今天又走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视野。这些年我国的巨变对这部“老龄化”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提出挑战。文章对正在审议中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进行分析,指出在立法目的、法律责任追究、公安机关适法选择、权力权利设计、与其他法律衔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问题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部法律的理解,更好地贯彻执行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20.
《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曾经在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三次审议后未能通过,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性质?如何看待立法过程中的多数意见?如何看待立法的动机?如何看待立法过程中的修正案制度?如何妥善处理立法机关中统一审议机构与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其他工作机构之间的关系?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立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