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宝福  焦艳 《湘潮》2013,(8):31-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又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几代党中央集体的完善,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同时,不同时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体系的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共产党更好的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伴随着民众的期许与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趋于成熟,中国梦从生成、提出到成为全民共识也经历了时光的积淀、自身的完善以及凝聚了人民的期待.中国梦在一定意义上是民生全面发展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在历史坐标上、发展动力以及群众基础上具有契合点,两者在理念维度、实践维度以及互动维度上能够进行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3.
孟立永 《世纪桥》2013,(15):7-8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党在不同时期汲取了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合理内核,又根据各个阶段实际情况,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这体现了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理论上的继承和实践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日臻成熟的过程中,中国梦也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和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而向前发展,它在一定意义上是民生全面发展之梦,是中国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人民福祉的过程,更是人民不断获取幸福生活和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本文回顾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剖析民生思想与中国梦相契合的特征,在深入了解中国梦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以促进两者双向建构、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民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5.
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积极推进社会现代化的问题上、在民生和人的发展问题上以及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着重大的理念共性;但在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主体力量、两者的理论眭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势等问题上,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有着重大的理论分野。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现实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立足中国国情和把握时代特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从理论渊源、理论探索和理论特点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不仅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论与实践,而且有利于从和谐角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风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蕴涵的丰富的民生思想,提供了观察当前社会民生问题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民生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解决目前诸多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论叠出,亮点纷呈,它既有着深邃的精神实质,又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是顺应时运而生,也是水到渠成而为。这一思想在本质上是"强国论",是促使当代中国顺利实现由传统大国向世界强国转变的科学理论。它再一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谱系"。不仅为促进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同时也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此外还为改善国际关系提供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1.
王才慧 《世纪桥》2011,(19):52-54
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丰富的民生思想,同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进程,即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最后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对于民生思想研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淼 《求实》2008,(1):80-82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我党对西方先工业化国家的传统发展模式和前苏联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创新,开创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崭新的科学、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民生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体现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有其独到的特色,如更加凸显人民性、更加注重实效性、更加关注长期性、更加追求系统性、更加强调制度性。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文化和坚持共同理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共同理想,建设和谐文化,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体育工作的论述,产生于新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实践,其主要内容有: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要协调发展,发展体育要遵循法制依靠科技,体育是促进世界和谐的重要途径;其特点是:增进人民健康是体育的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是体育的核心,促进社会和谐是体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甚完备,使得劳资关系的不和谐现象也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显现出来,出现了大量劳资关系之间的摩擦、对立、冲突等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和协调劳资关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标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思想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思想理论上标定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重大成就,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引领中华民族新的伟大飞跃,为其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坐标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必须站立时代潮头,面向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回答好前进道路上新的重大问题,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坐标在新的实践中展现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作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论断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明确回答了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即科学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双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这一论断发展了唯物史观,把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卢继元  孙博涵 《唯实》2011,(11):15-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成就斐然。其基本经验是:必须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从揭示规律的高度增强民生建设的自觉性;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状况的第一要务,为民生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必须深刻吸取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把民生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与共产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起来;必须精准把握当代中国的改革方向,让改善民生成为衡量当代中国改革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结论,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丰富和发展。社会和谐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因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