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贺汉魂  王泽应 《理论探讨》2012,(4):49-55,179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劳动解放人是劳动的根本伦理意义,解放人的劳动是对劳动的根本伦理要求.“解放”即解脱羁绊获得自由.所以劳动解放人的根本伦理意义也即劳动的自由意义.一切劳动成果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害人性劳动以及劳动过程具有害己性的劳动,主要指异化劳动与过度劳动,都是应该解放的劳动.劳动解放人与解放人的劳动是对立的统一.其对立性表现为:通过劳动解放人,会产生劳动对人的“不解放”;而不劳动又无法实现“劳动解放人”.其统一性表现为:劳动解放人是解放人的劳动的根本前提,解放人的劳动会对劳动解放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刻认识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伦理意蕴对于深入揭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质,确立、实践劳动及劳动关系的应然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春杰 《学理论》2011,(36):223-224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最根本因素。高校内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高校发展的基本内容。适用劳动法律调整高校内部劳动关系是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要应对挑战,完善聘用制,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曾经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作为“轴心”的劳动关系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社会体系的状态。劳动关系紧张,则整个社会体系就会出现问题;劳动关系和谐,则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有了前提与基础。和谐劳动关系已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和谐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下雇佣劳动与资本关系的经典文献之一。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斗争需要,通过汲取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马克思创作了《雇佣劳动与资本》。在这篇文献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相关范畴,论证了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的关系。以雇佣劳动与资本对立关系为基点,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阶级剥削的秘密及其对人类劳动本质的背离。《雇佣劳动与资本》衔接着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对批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宣扬的“无产阶级逐渐消失论”具有时代意义,对我国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劳动关系,需要认清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重要价值,认清劳动者报酬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认清劳动争议多发频发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双重影响,认清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政府行为的应然定位和优化路径,认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马克思和谐劳动关系思想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引,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坚实基础和科学依据。加强马克思和谐劳动观的理论研究,是建立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重要途径。强化马克思和谐劳动思想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加强马克思和谐劳动关系研究,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当前发展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要提出“三率指标”评价体系1、劳动关系和谐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的稳定决定了社会结构的稳定。劳动关系不和谐,则社会不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是在唯物史观确立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自始至终都关心劳动者的状况,关注劳动过程的正义性,主张通过建构正义制度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从而实现劳动解放乃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对于构建中国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宪君 《学理论》2009,(11):218-219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将造成阻碍。本文重点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的劳动关系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戚青丽 《学理论》2013,(19):73-7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出发,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尽管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的理论,仍具有争议性和不成熟性的缺陷,但这种理论思想却在当时的社会乃至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对前人异化理论的超越性和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性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这种争议性和不成熟性有利于打破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促进后继者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利益关系,从一定层面看,社会的和谐程度取决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将会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原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比,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具有很大的突破性。  相似文献   

12.
张蕴 《理论导刊》2020,(7):53-61
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对"现实的劳动"本质的揭示,进而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和反思为其劳动正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石。他秉承劳动解放和人类自由这一根本价值追求,基于无产阶级立场和资本逻辑的社会现实语境展开劳动正义之思,其中蕴含着对劳动主体、劳动动机、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过程的正义性的深入思考,揭露了资本逻辑统治下雇佣劳动关系的非正义性,指明了在更高级的"异质社会"层面实现劳动"实质正义"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无产阶级的劳动解放运动提供了鲜明的价值航标。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作为具有与时俱进的真理特性和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对我国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贺生群 《理论导刊》2005,1(12):30-32
劳动性是劳动及劳动关系在人身上的体现和反映,它包括三个层次:人体部分系统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劳动化、肉体人性和精神人性、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劳动性有四个特点:第一获得性、二重性、普遍性和永恒性。劳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研究人的劳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是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劳资纠纷和冲突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农民工有明确的劳动关系改善诉求,他们希望政府加强劳动关系管理。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与其收入正相关,他们的劳动就业、工资收入、劳动条件、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状况直接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法国调节学派是当前活跃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派,劳动关系理论是它的核心构成。他们运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对特定时期国家和地区的资本主义危机问题进行解释,以不同的资本积累方式为切入点,从普通工人的劳动状态和生活境遇剖析资本主义的演进。调节学派拓展了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的时代视野,丰富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与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也存在着本质差别。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分析法国"黄马甲"运动,有利于开拓我们的研究视野和获取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出急剧变化的态势。如何才能更好地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是工会组织面临的一个特定又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构建乡镇(街道)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胡磊 《行政论坛》2014,(2):78-82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政府行为的应然定位,主要包括依法调整劳动关系、提高劳资双方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三个方面。近年来,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但在角色定位和职能履行上还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政府需要纠正"错位点"、补上"缺位点"、退出"越位点",履行好依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规制者、提高劳资自治能力的促进者、社会力量参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引导者等职能。  相似文献   

18.
杨成湘 《理论视野》2019,(11):42-47
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关系,是强调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劳动关系,是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由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面临许多新挑战。这就需要从解决好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的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党的十七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及要求,深圳非公经济党组织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重大任务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我们对此跟踪调研,就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今后非公经济党组织如何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理论,提出了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和对资本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正义思想.马克思不以构筑正义的一般理论为目的,而且关于正义本身的争论也不在问题意识之内,但正义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理论架构的核心.因为,他的经济学不只限于说明经济现象,而是通过说明现象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不单说明资本主义的本质,还要揭露其否定性.因此,马克思的正义问题的焦点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