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茅家梁 《检察风云》2011,(22):38-38
《新周刊》的记者胡赳赳出了本书叫《北京的腔调》,其中“跟陈丹青学语文”一章,有段“亚古文”——曹雪芹之爹曹练亭外放为官时,出门必手不释卷,友赞其用功之至,答曰:非也!恐路人立而行礼,心下不忍。  相似文献   

2.
何超  许才武 《法治纵横》2013,(13):28-29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有一个流动的血库,每当当地病人急需鲜血时,新疆且末县人武为部生产连的战士就会在第一时间来到医院献血。  相似文献   

3.
《工厂检查法》于1931年公布后,工厂检查在童工女工之工作种类、工厂记录、学徒契约、工人津贴和抚恤、工人工作时间及休假、工厂安全及卫生状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这些与国民政府的初衷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4.
苏力《送法下乡》与徐昕《论私力救济》对正处在研究方法转向中的中国法学而言意义重大。两书主题和内容各异,但表述方法却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都采取了以个案为切入的写作进路。然而在“小叙事”的获取方式上,两位作者却是迥异的。把两书中个案获取方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论私力救济》与《送法下乡》中的一致与转变。这种以个案切入为写作思路的转换是目前中国法学研究典范更迭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5.
美国历史上就业性别歧视非常严重,联邦最高法院在几个重要的宪法判例中明确否定女性享有和男性平等的就业权。美国《1964年民权法》的通过真正开启了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的大门。“性别”以一种极为奇特的方式被写进旨在解决种族歧视问题的民权法案中,从而与种族、肤色、宗教和来源国一起成为被禁止的歧视理由。虽然“性别”被写进《1964年民权法》并没有真正反映当时美国社会对女性地位和社会角色的主流观念,但该法第七章一经实施还是对女性就业权的平等实现产生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梁淑军 《中国律师》2010,(11):69-70
2008年6月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新《律师法》)开始实施,至今已逾两年。新《律师法》特点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完善了律师的具体执业权利.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律师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的规定;二是增加了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的内容,如增加了律师执业人身保护权、律师执业言论责任豁免权以及保守执业过程中知悉的当事人秘密的权利和对律师采取强制措施方面的保障措施。上述规定扩大了律师权利,加强了对律师的执业保障。  相似文献   

7.
“法”概念是战国时期黄老学说的核心理论之一,其对法家学说之影响尤大。但由于双方探讨基本着眼点不同,导致后期发展各异。作为战国末期黄老作品,《鹖冠子》中的“法”观念更充分地体现出自身学派的特点,并已发秦汉后新理论之先声。  相似文献   

8.
《商君书》中丰富的法思想通过法、刑二字得以直接呈现,集中表现为作者对法与刑两者的内涵和特征阐述。法者,刑也的中国古代法定义使得法与刑两者的差异性在字面上被忽略,极易造成人们对中国古代法即刑,刑即法的认识误区。虽然法具有浓郁的刑罚气息,但法并不完全等同于刑。法作为国之权衡,以刑赏二者为举措,最本质的特征乃在于其评价性功能。  相似文献   

9.
《1901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是英国统治威海卫的根本大法,确定了威海卫的政治结构及运行方式。它的三个基本内容:直辖统治、专制统治、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为英国在威海卫实行殖民统治确定了前提、基础和手段方式,是英国在威海卫实行殖民统治的三个重要标志,体现了英国殖民统治威海卫的本质及特性。  相似文献   

10.
"公私共分罚款之诉"是《美国反欺骗政府法》规定的一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该诉讼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相关人在胜诉后,可以和政府共分被告人向政府缴纳的罚款,以此鼓励个人揭露与政府有交易关系的公司、企业诈骗联邦政府资金的行为,并以诉讼的方式挽回联邦政府所受到的巨额资金损失。"公私共分罚款之诉"以给原告物质鼓励的形式推动个人在公益执法中发挥有效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公益执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薪酬作为公务员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它既可以影响到公务员的廉洁奉公和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政府工作效率,也可以在全社会分配中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但在公务员薪酬水平变动过程中,"公务员薪酬乱象"层出不穷。本文分析了"公务员薪酬乱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公务员薪酬乱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克  李憬 《行政与法》2007,(11):46-48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人类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公务员考核机制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提升公务员队伍的要求,需要从以下方面推动公务员考核机制的完善:完善考核体系,注重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等次,对考核结果合理划分等级;完善考核程序,实现考核公正、公平;合理使用考核结果,发挥考核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3.
侯雷 《行政与法》2006,(10):32-34
公务员精神来源于公务员制度的本质规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决定了中国公务员精神与西方公务员精神既有相同之处,又在“政治中立”这一点上有着根本的区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务员精神的内涵也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务员精神体现了公务员制度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精神和时代精神。当前最为迫切的就是以个人自律、组织教育、制度控制、环境制约等为主要途径,从精神、制度与方法的有机结合上促使每个公务员真正成为“公务员精神”的实践者和体现者。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设计模式出现,但困扰着人们的是平时考核的指标如何设计,与年终考核又是什么关系,特别是对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如何考核,等等。本文以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公务员为例,把德、能、绩、勤、廉作为一级指标,在各个一级指标下依据关键绩效指标KPI建立二级指标,而二级指标的选取也是KPI指标,以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郑显华 《法学杂志》2005,26(1):102-104
目前我国法律关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立法存在六大结构性缺陷。针对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证据不仅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同时还具有主观性、"党派性",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们包含着冲突但又呈现出内在的张力.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一种,同样兼具客观性与"党派性".强调鉴定结论的"党派性"并非否定或淡化它应具备的客观性,恰恰相反,承认"党派性"是为了保障它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一个法律规范的社会评价如何,其主导方面就是要看该法律规范是否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否积极地调整了某种社会关系,使其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在调整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关系方面无疑是积极、充分地反映了民事诉讼发展的需要。从民事诉讼实践的基本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肯定。在《证据规定》施行二年之际,笔者并不打算从该制度运作实效角度来分析和评价《证据规定》,作为从事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工作者,笔者试图从诉讼体制转型的…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民事权利司法保护的疏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培东 《法学研究》2002,(6):98-112
我国民事权利司法保护存在着诸方面的疏漏和缺失 ,表现在民事权利司法实现的难度过大 ,且效果较差 ,而民事违法成本较低 ,民事法律责任的约束趋于松弛。民事权利司法保护的疏失 ,消解了社会信用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 ,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形成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成为中国经济现实中的重要弊病。为此 ,必须重新审视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基本理念 ,确立正确的审判价值取向 ,弥补制度上的缺陷 ,使民事立法和司法适应并从属于市场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文明社会对不动产利用的前提是要享有相应的不动产权利,因此不动产权利的构建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动产抵押权在各种不动产权利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下称<担保法>)从整体上规定了抵押权制度,当然包括不动产抵押权制度,为我国不动产抵押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特定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立法经验的不足等原因,<担保法>的规定在诸多方面欠缺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此次物权法的制定应当说是为重新构建不动产抵押制度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物权法草案>中关于不动产抵押制度的构建仍然存在许多有待商榷之处.有感于此,笔者于本文中根据担保物权的基本构造及功能,针对<担保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2004年10月15日委员长会议审议稿)(下称<物权法草案>)中有关不动产抵押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对公务员角色的定位历来是公共行政学探讨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行政学及其继承者——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服务把公务员定位为"公共人";公共选择学派则将公务员定位为"经济人"。但各种研究范式的分离与竞争始终没有摆脱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人性假设"和实证研究范式的限制。公务员角色在现实中发生错位,其背后所反映的是管理主义运动兴起过程中公共行政陷入的身份危机。社会建构主义重视社会群体互动和协商的结果,把公务员作为一个群体来看待,而不是将其作为抽象的个体加以定位。因此,通过自由式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手段,形成一种自我认同、相互信任的组织文化,或许是走出公务员角色定位困境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