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在去延安的火车上,一下子就想起了这么两句,挥之不去。 “回延安”这样的题目,本来只有贺敬之这样的老革命才有资格写的,现在我写起来,心中自然是充满惭愧。不过也不能算太牵强,十几年前,因为一不小心,得了个小报的新闻奖,人家组织几个获奖者去过一次延安。那一次去了七大会址、清凉山  相似文献   

2.
与道德无关     
正有人问了一个问题:现在实体书店举步维艰,如果人们去实体书店,看中一本书,回到家里找了个打折的网上书店把书买了,这算不算不道德?我是从来不会这样做的。我看到什么好书,直接拿到柜台去付款。我逛书店已经付出了时间成本,没必要再网购多付出一次。有这点时间,我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我还一直  相似文献   

3.
柯岩 《求是》2005,(24)
去年,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几个同志来看我,问能不能帮他们搞一台诗歌朗诵会?这是我没想到的。我问他们,怎么想起来要搞朗诵会呢?他们说:原来有多少好诗啊!现在怎么都听不到了呢?到书店也找不到……比如《枪,给我吧!》,《向困难进军》,《柴达木小唱》,再比如“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呼好!”说着说着竟背诵起来:“松一松手/同志/是同志在接你的枪!”“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祖国,我回来了/祖国,我的亲娘!”“我走遍了/我广大祖国的/每一个地方/啊,每一个地方/我的/每一个故乡……”一霎时,刚解放时初升的太阳,共和国的黎明曙光,上甘岭的焦土、血衣,…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的图书市场,冷的地方冷,热的地方热,呈现出一种鲜明对照的状态。 北京、上海、厦门这些城市春节图书热销。他们推出了贺岁书、压岁书,平时没有机会逛书店的人也纷纷来到书店选书,买礼品。尤其是北京,用一个“热”字来形容还不够,用记者的话说,就是“火”。一个图书大厦,日销量达到平时的4倍。可以相信,有些人因此熟悉了书店,了解了书店里有多少好东西,有些人从此培养了读书的兴趣,对以后的书籍销售也会带来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流行起形形色色的“××热”来,大有彼伏此起之势。你看,什么“武侠小说热”、“舞会热”、“彩电热”、“吉他热”、“钢琴热”、“西服热”、“英语热”等等,不一而足。甚至在电视连续剧《济公》播出后,一时间“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也响遍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阵“济公热”。于是,一些忧心者说,此热不正,该泼冷水;而一些乐观者讲,此热有益,何必责难。因而,对此大有思辩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喜爱的独立书店"弘文书局"关闭了,不少老友一声叹息。书店是一道城市风景线,也是人文地标,但现在越做越艰难,不断有书店倒闭,有人甚至发出拯救书店的呼声。一座城市的日常生活固然需要柴米油盐茶之类,但也需要文化滋养,而书店则承载了这一功能。在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还有时间去读一册书吗?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书店都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即使我们可以从网上购书,那  相似文献   

7.
同“倔老头儿”能不能交上知心朋友,有两种回答:一种是能;一种是不能。究竟能不能?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我常听到有的同志说:“同倔人没法交心。你说什么,他都不言语。高兴了,哼一声;要是不高兴了,他一句话都能把你撞到南墙根去,你说怎么交?”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只有让事实来给我们做回答。  相似文献   

8.
从首都机场到北京市区的路上,有一条军用电缆,虽然没有埋入地下,但也隐藏在大树杈背后,一般不易发觉,却被周恩来看见了。有次送柬埔寨的宾努亲王去西北,飞机起飞后,周恩来叫北京市和民航局的几位负责人一起到二号楼开会。会前,周恩来对紧挨着他坐的吴德说:“来机场的路上,有一条裸露的军用电缆,你看见没有?”吴德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没有看见。”周恩来侧转身,面对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你呢?你看见了吗?”吴忠也笑得不那么自然,晃晃脑袋:“我也没注意到。”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喜爱的独立书店“弘文书局”关闭了,不少老友一声叹息。书店是一道城市风景线,也是人文地标,但现在越做越艰难,不断有书店倒闭,有人甚至发出拯救书店的呼声。  相似文献   

10.
韩浩月 《廉政瞭望》2023,(21):64-64
作家马伯庸最近在读者见面会上,因为拒绝给盗版书签名,引发了一番讨论。这让我想起与自己有关的一些签售趣事。都说作品是“鸡蛋”,写作的人是“下蛋的鸡”,读者只品味“鸡蛋”就好了,没必要见到产蛋的一方,但很多时候,“产蛋鸡”就是那么猝不及防地站在了“消费者”的面前,于是,故事就这么开始了……早先我对签售这样的事情,是抱有拒绝态度的,原因是十多年前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位一线作家在北京地坛书市签售,只有三五个人找他签名,连个队列都形不成,场面冷清得像深秋的清晨。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绝对不要轻易去书店签售,要是一位读者都不来,那该有多尴尬。有多部电影也表现过落魄作家在书店签售,苦苦守候也没来几位读者的情节,这加剧了我的“签售恐惧症”。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请曾志、水静和我吃饭 笔者:(即本文的整理者马社香,下同.——本刊注)这次您在庐山,曾和水静(原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夫人——本刊注)一起下山,接贺子珍与毛主席见面? 朱旦华:很自然的一件事,几十年了. 记得我上山的第二天,邓大姐去大礼堂参加预备会,我就在方志纯房里写材料.我用五六天时间把邓大姐要的材料整理了一遍.大约上山一周后,方志纯过来通知:毛主席要请我吃饭.我又惊又喜,忙问老方:“你去不去?”方志纯摇摇头说:“我又不是女同志.”我一下子真是喜糊涂了,没有听出方志纯的“话外音”.  相似文献   

12.
[原文]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录自《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有个来访的客人送上几条鱼给鲁国的丞相.但丞相不肯收下.客人问:“听说相爷您是特爱好吃鱼的,现在我送鱼给您,您却为何不肯收下呢?”丞相答道:“正因为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不能接受.我现在是丞相,有经济能力买鱼吃;可一旦因为接受了别人赠送的鱼而被免职,那又有谁还会送鱼给我呢?因此我不能收你的鱼.”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初,在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几条秘密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巴基斯坦渠道”和“罗马尼亚渠道”也许是出于巧合,就在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和斯诺一起在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游行的前后,尼克松对《时代》周刊记者袒露了他发自心底的一个愿望:“如果说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番话的深刻含义在当时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4.
正到了美国,即便再忙,我也会抽出时间去书店。在书店温馨的咖啡角,一边品咖啡一边读书,感觉极好。美国书店对顾客不设防,进出口没有安装监控报警设备。售书区分为新书、畅销书、打折书等不同区域。书店的墙壁很宽阔,设计了气派的空中书架,仿佛士兵列队,蔚为壮观。书架旁有扶梯,供读者使用。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书店还配有免费使用的电脑,供顾客和读者上网和查阅资  相似文献   

15.
刘亚楼指示抬我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当时,我在红一军团二师师部任统计参谋。部队出发时我正患病,高烧40度,不能走路。师政委刘亚楼看我行动困难,关心地对我说:“现在敌人分路逼进苏区中心,我们要突围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和没有堡垒的地方去,以便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你现在有病,是不是到后方医院去养病?”在这样的紧张时刻,我怎么能去后方养病呢?我向刘政委表示:“坚决不到后方去养病,请领导把我留在部队,让我随队行动。”刘政委听后,很长时间没有说话,最后还是下了决心,对卫生队的政委王奇才说:“请你派一副担架,把黄炜华抬上走!”  相似文献   

16.
东徙非良策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上文出自汉朝刘向的《说苑》。枭与鸠虽然生活在同一片林子里,但它们因叫声不同而处境迥异。鸠可能是颇受好评,而枭因声音嘶哑难听,又不能做点有益于社会的事,人们当然讨厌它。若不能改变声音,即使搬到东方去,东方的人们照样会厌恶它,这样就恶名远扬了。善良质朴的鸠为枭指出了一条生路:学习各种发音,把声音练得字正腔圆,婉转动听,人们自然会对枭另眼相看,宠爱有加,否则,“犹恶子之声”。看来…  相似文献   

17.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听朋友介绍,去书店买了一本《白石精华》。回家后反复翻看,爱不释手,有一段文字让我记忆深刻:“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这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所追求的就是和平。”  相似文献   

18.
正不可绕过上级党组织来我们司里调研的时侯,问我为什么对党建活动那么认真,每一个“规定动作”都做得很有效果。我说:“没有办法呀,因为我不能绕过去。”这话怎么讲呢?“规定动作”是中央和上级党组织要求我们做的,很重要也很必要,你能绕过去吗?不仅不能绕过去,还  相似文献   

19.
好多村支部书记都问我:“你们四马台村是房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已经干了三年了,有啥体会呀?”我自己也捋了捋,有这么几条体会:新农村规划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这可不是唱高调,这么大的投资,方向可不能偏。  相似文献   

20.
相传,有一天宋代高僧佛印与苏东坡坐在小舟上游观山水。苏东坡问佛印:“我在你心目中是什么?”佛印笑曰:“是佛”。苏东坡又问:“你猜你在我心目中会是啥?”佛印笑曰:“不知”。苏东坡大笑道:“是牛粪”。佛印曰:“因为我心中有佛,所以你在我心目中便是佛。”很明显,言外之意是说苏东坡心中只有牛粪,所以才把别人看作牛粪。苏东坡听了佛印的话后,不禁面红耳赤,再也笑不出来了。以上的这则小故事既然是传说,我们自然无法再去考究它的有无。但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即当一个人用美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时,在他眼中的一切也将是美丽可爱的;而当他用灰暗乃至充满邪恶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事物时,那么他眼中的世界也将是黑暗可憎的。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有阴暗心理,把本来很简单、很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