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货币蕴涵着人与人相互间的社会交往关系。它催生并推进社会伦理关系;它使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愈益表现出独立性;它使属人的本质目的的社会交往外化为人和货币的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低俗化;它物化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血缘关系,打破原有的单一交往,走向世界交往;它使个人拥有对社会、享乐和劳动的普遍支配权,它是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牵线人”。货币给个人的社会交往带来双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学艺术乃是人追求真理的意义世界,追求作为人之存在的真理的意义;它也是人追求现实性的意义,追求人之如何存在的意义。文学艺术是人希望凭真理生活、求真理意义的呐喊;它是人建构此岸世界的家园的价值所在。真理是人作为存在物存在的本真意义。文学艺术是真理之寓所:人创造和拥有文学艺术使人得以平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重,它于自身中包含着使人之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文学艺术是人探究生命意义的途径和方法,它是人的内在需要和精神需求,它是人从人自身出发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投射,是人类生命活力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爱情论     
爱情,这个美妙神奇而又耐人寻味的字眼,它给人带来多少欢快、幸福、陶醉和憧憬!它又给人带来多少忧愁、烦恼、苦闷和悲伤!人们为它焦灼,为它奋斗,为它牺牲,把它作为青春的追求,幸福的热望,生命的乐曲,美好的记忆……对这样一个人人都会遇到的社会现象,尽管有不少文艺工作者描写过它,讴歌过它,不少伦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赞美过它,讨论过它;但是,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人为数甚少。本文试图就爱情从理论上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爱情价值观是什么使爱情丰富多彩、千奇百怪?在  相似文献   

4.
郝亚娟 《淮海论坛》2007,(3):11-13,10
人的存在.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一个最基本的哲学范畴(这里的人概括了人的个体、群体和整个人类的总体性概念)。它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人的实体,即人作为生命有机体现实存在着:另一方面它又指人的继续生存、存在状态、生命活动和生活方式等。前者是人第一性的存在。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具备了人的实体。才可能出现人的继续生存及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吴婧 《传承》2009,(16):38-39
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散见于他的卷帙浩繁的论著中,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梳理可以发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体系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构成于三个时期和五个方面。它为我国目前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它更好地指导我们全面地实践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它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易玉梅  彭志明 《求索》2010,(6):175-176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教育必须立足于人的发展、人的生涯发展。为了人的生涯发展的教育应是这样的一种系统完整的教育构想:它保守着人性中的真善美,使人的本源不致丧失,使人仍为人;它注重人的发展潜能,立足于人的自主构建;它坚持人的理性发展与感性发展相协调、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打击,似晴天霹雳,锐不可挡。它试图吞噬一切,同时又在创造一切;它使人脆弱,又使人坚强;它既能使一个人彻底垮掉,也能使一个人顶天立地;既能使一个人最终毁灭,也能使一个人获得新生。它泯灭了懦弱者的勇气,点燃了坚强者的圣火;它耗尽了懦夫的信心,增强了勇士的斗志;它是强者的推进剂,是弱者的致命点。因此,打击看似无情实有情。两种结果,全看你如何去理解和面对。不堪一击,恰恰证明了打击的无情性。当年号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因受不了兵败的打击而刎颈自杀于乌江。“击”人奋起,却显示出了打击的有情性。因病魔的打击,使奥斯…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1,(8)
方方:一只小鸟啾啾叫,它问:鸟巢哪儿去了?它的家被人打破了。如果找到打破它家的人,小鸟和他绝不善罢甘休。正正:这不是台湾民歌《心酸酸》吗?方方,你怎么想起它来了?  相似文献   

9.
张维祥  段勇 《岭南学刊》2007,1(6):102-105
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它必须通过人的物化活动,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实现。因此,人的自由本性就具体表现为人的活动特性和人的社会关系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类追求自由本性的作用下,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是向着个人自由的程度不断扩大,并越来越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改变的。人的自由,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也是其全部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0.
人论即关于人的理性思考。人的存在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它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人与自身三个方面。人论就是对这三者关系进行理性概括和综合。对先秦儒家人论作具体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把握它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所实现的思维取向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每个人的内在和谐为基础,它对每一个公民在素质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从而构筑人的内在和谐,并达到其最终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12.
小人儿书     
小人儿书,也就是连环画,因为书里画的都是“小人儿”,所以北京人管它叫小人儿书,而上海人直接把它叫“图画书”. 当然,北京人叫小人儿书,还有另外的意思,即书是给小人儿看的.小人儿就是小孩儿.正因为如此,广东和广西人干脆把它叫作“公仔书”,仔,就是小孩儿;湖北人则叫它“伢伢书”,伢,也是小孩儿.显然这种认同感是一致的.浙江人看重它的普及性,戏称它是“菩萨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以"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脚点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是关于人和人类世界的哲学,它是从广义人类学维度和哲学高度对于人和人类世界的把握,因而可以称之为人类学—哲学。这是一种关于每个人与一切人如何合理生存与健全发展的新哲学。它的从自然界出发的人与自然界的生态一体性原理;以"社会人"为本理解人和人类世界的一切问题以及人的自由解放原理;以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合理的物质变换"作为人类世界的最高生态价值的原理;以"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为根基的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共人本主义价值立场等等,都是如何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合理关系的哲学原理,它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所谓信仰,按辞书释义,指对某种主义、主张、宗教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榜信仰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样、准则或指南。因为主义、主张、宗教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人们的信仰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它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它属于人的精神或思想范畴,是人的头脑里的东西;但是它与人的行动有密切的关系,许多事情来自人的头脑,来自人的信仰,在这里“思想等于真理”。因而信仰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信仰,无论它是一种怎样的形式,无论它以怎样的形式表达,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例如,大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散见于他的卷帙浩繁的论著中,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梳理可以发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体系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构成于三个时期和五个方面.它为我国目前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它更好地指导我们全面地实践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它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陈琦 《政协天地》2008,(9):57-57
城市噪声对于居民的干扰和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不可低估。首先它会损坏听力。同时,噪声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有害,它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为了防治噪声污染,我国进行了立法,于1997年3月1日实行  相似文献   

17.
王伟 《青年论坛》2006,(4):56-57
艺术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人和提高人的素质。它是以各种艺术与审美并通过审美活动和美感体验的育人活动,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格的塑造和身心的发展。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直接导致了通过审美的观照,可以培养、锻炼、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塑造、提升人生境界,完善人格,使人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还可以促进人的身心走向健康向上的自由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执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经验的最新总结 ,它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这种发展观 ,我党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笔者认为 ,依法执政就体现了这种要求 ,它能够保障人的全面发展 ,它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要求 ,它可以使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视点:城市文化形态和它的存在形式文化空间 城市,是人类的一个聚居地,又是一个生长点。它是人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营造的一个生存空间,包括大型居住区、大规模公共建筑、以居住区为基础的社区组织等,也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一个物质——文化形态。这种物质——文化形态表现为它的存在形式,就是城市文化空间。城市文化空间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一个光辉的聚点。 对此,马克思有过一段关于人与动物不同的精辟的论述:“诚然,动物也是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与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按  相似文献   

20.
文化进步论     
贾英健 《学习与实践》2006,(10):133-139
文化进步说到底是一个价值概念,它是指从一种进步理念出发而对文化事实所作的价值评价和理性认同,它有时也指人为规范事实发展的方向而设定的文化诉求的价值目标或理想状态。对文化进步的这一界定表明了它与价值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密切关系,因而也需要我们对文化进步的理解,要在其与价值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中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