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思想教育防腐倡廉,简言之就是以德养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权力拥有者,通过加强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从而自觉抵制腐败;另一方面,对于广大群众,通过加强民主观、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民主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形成巨大的反腐败声势和力量,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对于防治腐败要依靠体制的改革、法制的完善、监督的周密等等,这些似已形成共识。但提到加强思想教育以防腐倡廉,却常会引人侧目。理由是,过去  相似文献   

2.
高校基建腐败是高校腐败的重灾区,高校腐败案件的研究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基建腐败具有群体案件多、作案时间长、腐败形式多样等特征。通过实证分析高校基建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个人理想信念缺失,法制意识淡漠;法律实施不力,惩戒机制不健全;政治生态净化迫在眉睫等。预防高校基建腐败案件的发生需要加强教育和培养,形成"不想腐"的价值体系;强化制度建设,构建"不能腐"和"不敢腐"的法治体系;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塑造"不易腐"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杭州和南昌的公众腐败意识问卷调查,从行贿者视角研究公众的腐败意识,探讨影响其行贿意识的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下,腐败容忍度越高,公众的行贿意识越强;对人情往来这种传统习俗的认可度越高,公众的行贿意识越强;越认可给领导送礼是有利的或值得的,公众的行贿意识越强;受教育程度高能弱化公众的行贿意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廉洁文明的政治生态,需要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减少人情往来和送礼之风等传统人情文化的影响;也需要对公众加强思想教育,降低其对腐败的容忍度,进而有效遏制行贿、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4.
《廉政文化研究》2021,(4):64-73
"围猎"与"被围猎"是对行贿和受贿的形象比喻。利益集团"围猎"与官员"被围猎"是当前腐败领域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围猎"能够成功、官员易"被围猎"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形成了一个腐败的利益链条,其表现形式包括通过政商勾结形成的利益链、通过行政机关上下级关系形成的利益链、通过权力掮客形成的利益链以及通过建立熟人关系形成的利益链等。利益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政商关系异化、监督效力不足、惩戒威慑力不够以及官员底线意识不强四个方面。要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必须明晰政商界限,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对官员的监督,提高监督效能;提高腐败行为查处率,增强惩戒威慑力以及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转变其人情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5.
廉洁文化对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而廉洁教育对个体文化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河南省10所高校828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感知到的腐败程度比较严重,腐败容忍度较高,从事腐败行为的意愿较为强烈。在宏观层面,文化观念和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廉洁教育对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有着深刻影响。研究结果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支撑,对培育提升大学生廉洁意识以及科学有效预防腐败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孝东  巫林泉 《学理论》2010,(10):198-199
医学生廉洁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宣传腐败危害性,树立医学生反腐败意识;二是通过传授传统廉洁文化,增强医学生廉洁从医意识;三是通过高尚医德医风教育,正面引导医学生廉洁从医;四是通过医疗腐败案件通报,反面警示医学生廉洁从医。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9)
民生问题涉及范围广,却也成为腐败犯罪的“重灾区”。本文分析了民生领域要加强监督体系建设的原因,并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民生领域监督体系建设的举措建议,即消除腐败动机,充分发挥廉政教育的作用,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做好事前的监督预防;杜绝腐败机会,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作用,杜绝腐败机会的产生;严惩腐败行为,加强事后的监督,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罚处置力度,对腐败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相似文献   

8.
何军峰 《学理论》2012,(6):118-119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先进群体,其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大学生公民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促进和谐社会需要的公民意识,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引领和谐社会建设。但是,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淡漠,公民教育缺乏全面系统性和实践体验。因此,应从增强公民教育的全面系统性、丰富公民教育内容、注重公民教育实践体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增强公民教育长效性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9.
从民俗中汲取宝贵经验应用于廉政教育有利于适应本土文化、顺应民心、符合国情地推动廉政教育向纵深发展。当下社会出现的腐败民俗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贪腐行为的模式化与官场里的不良风气,这与社会转型期道德控制失范、国家制度不完善以及传统文化中淡薄的制度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应着力加强干预性的再习俗化廉政教育: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传承优良美德,唤醒自律意识;加强行业规范教育,强化制度意识。  相似文献   

10.
诸凤娟 《理论导刊》2004,(12):46-47
社区公德是社区成员为了维护社区正常生活所应遵守的社区公共生活准则,它具有区域性、人文性、团队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加强社区公德建设对于保持社区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推进社区公德建设,应从加强社区公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和完善社区公德建设的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党怎样刹住了腐败风侯德邻建国后的头三年,我党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有效地刹住了腐败风,这不仅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项任务的完成,而且为形成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当前惩治腐败,加强...  相似文献   

12.
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提高制度执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灿丽 《学理论》2012,(1):131-132
高校反腐倡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努力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健全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打出一套"整合拳";着重通过建立责任制、增强制度意识、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查处力度等方面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使高校领导干部"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切除高校腐败这个"教育之癌"。  相似文献   

13.
从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论高校生命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璐璐 《学理论》2010,(16):211-212
近年来大学生伤害他人和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这些表现出的均是大学生对于生命意识缺失的一种现象,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从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意义等方面入手,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行和完善高校生命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腐败心理的形成有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渐进过程,并经历认识蜕变、心理畸变、人格裂变等不同阶段。在腐败行为中,认知的蜕变、心理的畸变和人格的裂变是互相联系和渗透的,共同构成腐败心理的一般特征。要从源头上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廉政心理教育。构建集廉政心理教育机制、自我心理约束机制、腐败心理预警机制、腐败心理矫正机制为一体的廉洁从政心理教育体系,以筑牢廉洁从政的心理防线。  相似文献   

15.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对腐败心理问题的研究是创新反腐败研究的重要渠道。腐败心理的演变过程包含了三个阶段,即腐败心理的潜伏阶段、腐败心理的形成阶段、腐败心理的巩固阶段。腐败心理的潜伏阶段主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腐败心理的形成阶段主要和主体自身信仰的异化、公权力的自蚀性相关,腐败心理的巩固阶段主要是制度缺失和监督缺位的原因。应根据腐败心理演变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即构建廉政文化教育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权力主体的执政道德建设,实现"四种形态"常态化;加大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蔡炳水 《学理论》2009,(11):60-62
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朽没落的官本位意识、贪图享乐的思想观念等腐败文化还有着一定的市场,因此反对腐败,从根本上讲必须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加强我国的廉洁文化建设对于抵制腐败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廉洁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需求视阈下,教育腐败的生成机理包含了"满足-消极环境"、"不满足-消极环境"与"临界状态-消极环境"三种具体形成模式。其中,内因是导致行为主体教育腐败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导致行为主体教育腐败的动态原因,满足与临界状态可向不满足方向动态转化。因此,为有效控制教育腐败,基于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都是内因的教育腐败,要加强思想交流与沟通,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制度预防与监管;基于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主要原因的教育腐败,要采取提高实际所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措施,建立健全教育腐败动态监管系统和预警系统,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结果风险:社会领域腐败客观状况和主观认知的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领域腐败的客观风险表现在损害的现实性、主体的连带性、规则的隐蔽性、腐败的普遍性等多个方面;而其主观风险则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话语表达、媒体的话语建构、专家的话语解读以及公众对腐败的话语认知而被逐渐夸大和扭曲,脱离了腐败风险自身的客观状况。这样就形成一条断裂带,造成了腐败风险的归因难、腐败风险的演化与异化等新的社会风险后果,形成了人为风险、关系风险和文明风险共存交织的险恶风险网,加剧了社会的无序,进而为新的公共危机埋下祸根。对此,政府、媒体、专家、公众等多主体应协同合作,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策略,开创对腐败及其衍生风险的"合力共治"的良好局面,推进社会的"互构和谐"。  相似文献   

19.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阶段。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尤为重要。通过论述在高职院校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机制的必要性,阐述大学生廉洁教育机制形成的理论机理。由此通过加强领导组织、拓宽育人途径、完善工作机制、增强保障功能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廉洁教育机制,以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27)
大学生廉洁教育对于高校培养合格接班人、创建廉洁校园文化和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意义重大。高校大学生缺乏廉洁意识的原因在于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大学生自身缺乏廉洁意识、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有效的教育方式等方面,探索建立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大学生廉洁教育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化教育形式、创新教育载体和创建廉洁校园文化氛围等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