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弊端、我国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严重约束、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隐忧是决定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必要性,发达国家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他山之石"是我国必须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远景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本文旨在对"十三五"规划经济发展思路进行全面分析。首先,通过对"十二五"规划以来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发展状况的评估,论文分析了"十三五"规划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背景,进而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进一步,论文从农业与农村发展、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治理等视角,阐述"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思路。最后,论文对20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远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年到2017年的数据,测算了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0年至2005年,成都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处于"不协调"状态,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属于典型"三高一低"状态。2010年以后,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成都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呈现出"高水平协调"状态,经济发展正朝着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三低一高"方向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大。根据这样的结论,结合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要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就如同软件的升级换代,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打补丁"、不断升级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升级,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探索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和90年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的两个转变".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供给理论"还是"需求理论"都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需求策"与"供给策"都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采取的政策偏向性策略,"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良性运行的手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供需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供给无需求、有需求无供给和供给低效"三个方面,很多供给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而很多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效供给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出现在"供给侧"方面,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后经济改革的主攻方向。在供给方管理方面,应采取清理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品质、挖掘潜在供给、创造新供给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供给理论"还是"需求理论"都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需求策"与"供给策"都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采取的政策偏向性策略,"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良性运行的手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供需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供给无需求、有需求无供给和供给低效"三个方面,很多供给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而很多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效供给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出现在"供给侧"方面,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后经济改革的主攻方向。在供给方管理方面,应采取清理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品质、挖掘潜在供给、创造新供给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社会中心论"和走出"象牙塔"的呼声中,国家和社会对大学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内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热情也日渐高涨。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十四五"规划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拥抱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升级,改善供需结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持续优化。"十四五"时期为数字经济发展孕育了新机遇,科学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把握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对于构筑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十四五"发展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期间,提出在东北经济发展中存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四大短板。形成"四大短板"的原因分别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文化、现实地缘、经济发展工作推动路径的影响。化解"四大短板",推动东北经济振兴发展,应采取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取向三大对策来推动解放思想大讨论,化解"四大短板"。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河北省应当充分结合当前自身的经济情况、发展趋向和不足等要素,探索应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个历史机遇,寻找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使得河北省的经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更好、更快、更稳定的发展,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供给理论"还是"需求理论"都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需求侧"与"供给侧"都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采取的政策偏向性策略,"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良性运行的手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供需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供给无需求、有需求无供给和供给低效"三个方面,很多供给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而很多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效供给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出现在"供给侧"方面,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后经济改革的主攻方向。在供给方管理方面,应采取清理无效供给、提高供给品质、挖掘潜在供给、创造新供给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开创和把握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发展战略上,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纠正在"好"与"快"关系处理中的片面认识,坚定地树立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在每个项目建设上,落实在每个经济行为中;必须抓住陕西经济发展的现实机遇,创造全国阶段性高增长水平;必须进一步创新陕西经济发展理念,打造持续健康增长的坚实支点;必须正视挑战,破解风险,保持全省经济发展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再工业化"旨在通过重振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将对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特殊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的重要支柱,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将成为"新常态"的根基。笔者通过深入探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与政策,并分析其影响,以期更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寻求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对六枝特区岩脚镇成立的农业产业协会作了调查研究,认为该镇已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农民协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乐山市将"科教兴市"战略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到外延扩张和内涵扩大并举,致力于把乐山建设成为四川经济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17.
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应重点研究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的优化问题,但其前提条件是弄清楚文化资本的测度问题。测度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优化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方法。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甘肃省市州层面横向截面数据与全省层面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主要解决文化资本指数(存量水平)的构建,具体包括2017年甘肃省市州层面文化资本指数的构建和2011—2017年甘肃全省层面文化资本指数的构建;规范分析主要解决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具体包括甘肃省市州层面2017年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2011—2017年甘肃全省层面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论文遵循上述逻辑分析思路,旨在破解像甘肃这样经济欠发达而文化资源富集的西部省份共同面临的"富文化"而"穷经济"以及"富文化资源"而"穷文化资本"悖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做好经济统战工作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统战部门的职责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统一战线在经济发展中"助推剂"、"催化剂"作用,需要统战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善于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发挥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资本投资作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已经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对于缺乏资本的西部地区,投资无疑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如何构筑更加开放的引资体系,它成为西部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为几次经济"过热",迫使中央政府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了多次宏观调控。在这些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为之付出的巨大成本和"学费"。因此,必须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时所面临的"调控成本"形成原因作全面的分析,才能实现对经济发展的超前控制,将调控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