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劳动参与对其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新世纪以来,受到经济改革、人口和家庭结构转变的影响,家庭照料负担日益沉重,导致女性在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方面的矛盾凸显。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家庭照料与女性劳动参与关系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家庭照料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无论是照料老人还是子女都会对女性劳动参与带来负面影响,中老年女性对孙子女的隔代照料有助于家庭年轻女性更多的劳动参与,而隔代照料对老年人自身的退休决策影响是既有研究的空白。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强化社会性别视角,建议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分析家庭照料对女性照料提供者福利的长期影响,并加强对建立市场化的照料服务体系的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双重短缺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重要特征,然而家庭依然承担着照料的主要责任。在老龄化和家庭变迁背景下,老年人照料资源在家庭内部的供求失衡已成为中国家庭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文章从微观层面揭示了中国家庭老年人照料者呈现出女性化、中年化、就业-照料冲突加剧等特征,并在对照料者投入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家庭照料者支持政策的制度框架,提出兼顾照料和有偿工作的政策安排是关键性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福利体制类型学的视角,从权利支持、经济支持、时间支持和服务支持四类政策方面详细梳理了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美国和英国)、保守主义福利体制(法国)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瑞典)下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政策的主要经验。研究发现,不同福利体制类型的国家侧重于不同的政策工具,从而形成各自的政策工具组合。各国对政策工具的选择体现了其政策理念以及国家、市场和家庭的责任份额。基于国际比较分析,文章从家庭照料者支持体系、家庭津贴制度和家庭基层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后小康”时代本土化残障儿童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家庭寄养工作的组织实施机构是什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寄养儿童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未满十八周岁、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哪些情况不宜安排家庭寄养?需要长期依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专业技术照料的重度残疾儿童,不宜安排家庭寄养。寄养家庭应当具备什么条件?1.有儿童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照料在满足中国家庭照料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对女性再生产劳动的忽视和对家政工进行抽样的困难,既有研究缺乏对家政工群体的全面呈现。本文基于2019年在北京、济南开展的家政工被访者驱动抽样调查数据发现,以农村进城务工女性和城市下岗女工为主体的家政工群体的工作条件、劳动过程、劳动保障与权益、工作—家庭责任平衡及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住家家政工群体。本文提出加强对有偿照料劳动的社会嵌入性和价值、照料劳动进程和工作—家庭冲突对照料劳动者的影响等议题的研究,并推进倡导性别平等的照料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儿童福利权是儿童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因儿童之为人的尊严而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的保障或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之需要的基本权利。中国传统以家庭照顾为基本形式的实现路径既无法破除儿童福利权实现之城乡、区域(省际)以及福利机构与原生家庭的多重二元结构制约,也难以尊重和满足儿童生存和发展之福利需求,因而亟待变革。经研究发现,注重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的协同与国家、社会和家庭等主体的协作是中国儿童福利权实现路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发展环境的外生冲击,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内生调整,家庭照料功能与责任失序紊乱的问题不断凸显,表现为照料主体的时间能力冲突,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照料关系的性别与代际错位,由此造成家庭养老与抚幼双重压力的风险外溢。为此,应坚持代际融合与家庭友好理念重塑家庭照料的价值理念;坚持工作家庭平衡,消解照料主体的角色转换困境;坚持机会平等共享,化解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坚持责任负担均衡,调和照料责任的代际转移冲突。推动形成政府兜底、市场供应、家庭自给相融合的多元照料服务网络,帮助家庭修复养老与抚幼功能,促进家庭照料责任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老人以家庭照料为主,妇女承担了主要的照料责任,政府减少对老年照料的支持以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会加重女性的照料负担。本文利用2002、2005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健康的影响。在中国农村,与不照料父母的妇女相比,照料父母的妇女"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概率将降低7.4%;与配偶健康水平较差的妇女相比,配偶健康水平好的妇女,"健康状况非常好"、"健康状况好"的自评概率将提高33.77%。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家庭模式、家庭规模、家庭凝聚力、家庭文化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使中国家庭养老的基础遭到削弱,但家庭依然是中国进行福利文化、福利政策建设的根基。文章提出要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福利模式,找到一条促进社会保障制度与传统家庭文化有机融合的养老保障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的无酬劳动是指个人在家庭和社区从事的、为满足最终消费所提供的、无直接货币回报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家务劳动,对老人、儿童和病人的照料以及志愿活动。在世界各国,无酬劳动大多是由女性承担,是女性对国民福利贡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在欧洲,家庭政策的目标通常分为实行收入再分配、鼓励生育与促进性别平等。家庭政策是直接以家庭资源与家庭行为为对象,采取假期安排、经济支持以及提供服务等方式满足家庭需求的政府行动与计划。具体而言,欧盟的家庭政策包括:第一,颁布儿童照料建议。儿童照料建议的目标是促使成员国将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对孤残儿童的照料方式基本上是采取建立机构集中供养的方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孤残儿童的成长,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的同时,渴望亲情化的家庭寄养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儿童福利机构探索的重要万式。2001年开始,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决定在农村建立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基地,收到明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家庭养老服务供需缺口巨大,养老服务社会化势在必行,对养老服务护理员的需求日益增多,而养老服务护理员则面临工资待遇和福利低、工作辛苦、社会歧视层出不穷等困境,存在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本文关注养老护理员如何在困难处境中建构身份和建立职业认同。本文以东部地区两市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从护理员的经济、家庭照料、道德和情感等个人因素以及地方文化和性别等社会因素角度透视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机制和过程,分析影响不同类型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的因素及其特征,并从职业身份、家庭身份、社区身份等方面分析养老护理员的身份建构。本文认为,以上五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存在相互作用:道德因素和情感因素是所有类型的护理员共同的职业认同因素;经济因素、家庭照料因素和社区舆论因素在本地护理员、外来护理员以及院舍护理员和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间起到不同作用,背后存在地方文化和家庭性别分工的影响。养老护理员的身份建构是女性经由家庭身份、社区身份和职业身份互构形成的多重身份建构,是多重复杂身份互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残疾人》2012,(1):7-7
“应该把2011年称为儿童福利元年”,12月10日,在首届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暨社会援助机构大会上,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这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主办,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支持,来自国内外近200名专家、学者、民间组织机构代表、自闭症儿童家长代表参加会议,深入探讨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福利政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的实施,粤港两地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为密切,继2008年1月1日起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在粤举办养老机构之后,2009年1月1日起,广东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举办残疾人福利机构,为进一步推动粤港社会服务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深刻影响中国与全球社会治理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家庭社区防控成为抗疫基础、关键、核心和主战场,进而引发了家庭、社区健康社会工作议题。继欧美“社区发展、社会计划、社会行动和社区照顾”实务模式后,中国首创了“个人家庭与社区健康社会工作实务”范式。但研究发现,我国家庭、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仍较薄弱,家庭、社区健康社会服务仍显不足。为推进健康中国制度建设,建议政府聚焦家庭与社区健康社工实务体系中的预防性与发展性服务等12类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变为“个体执业家庭医生”;将家庭与社区作为健康中国制度建设战略重点;普及健康促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制定基层卫生机构“提质扩容”计划;完善家庭、社区“医学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中国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学会”,为健康中国、福利中国和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奠定健康公民、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社会等现代健康社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14,(8):F0003-F0003
<正>"十一五"以来,内蒙古福利彩票销售管理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销量达到168.57亿元,筹集公益金53.91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规范管理双丰收。内蒙古自治区福彩公益金广泛用于以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福利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为主的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在重点投入城市综合福利园区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建设、残疾人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同时,还通过"福彩?草原情"栏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养老机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浩 《中国民政》2007,(4):31-32
自2000年民政部在广东召开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以来,作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中国养老福利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之一,养老机构有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有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3.9万个,床位数137.7万张,入  相似文献   

19.
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由于我国的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快、老年人口呈高龄化趋势和"未富先老"等特点,且随着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减弱、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等,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社区照料是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满足老年人及家庭实际需求和促进老龄工作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专业化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是社区照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姑苏区地处苏州市古城区,本地老  相似文献   

20.
易谨 《青年探索》2012,(4):83-88
韩国《儿童福利法》是上世纪60年代初制定的十多部社会保障法律之一,它历经50年,经过了“补缺型”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普惠型”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确立、完善共四个时期,目前已形成为健全完善的儿童福利法律体系。韩国儿童福利法律制度以“稳固家庭基盘”为儿童福利基本政策,以“自立为导向”为儿童福利理念,以“全面发展”为儿童福利终极目标,并明确划分国家、社会、家庭的儿童福利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